陳艷梅
◆摘? 要:在科學區中讓幼兒自主探究式學習成為當下幼兒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提出科學區中教師如何構建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支持性策略,以期為科學教育活動實踐提供參考,為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給予一定支持。
◆關鍵詞:科學區;自主探究學習;支持性策略
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了將“自主探究”“回歸生活”作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主旨,指出幼兒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究的過程,主張“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在科學區中讓幼兒自主探究學習成為幼兒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之一。
縱觀當下較多幼兒園科學區活動中所謂的幼兒“自主探究式學習”,更多的是一種帶有“走過場”的形式上的學習活動。筆者發現兩個鮮明的教育傾向:一是科學區中教師根據區域活動計劃象征性地投放材料,對于材料的適宜性、科學性、可操作性不做考究;對幼兒的探究過程沒有提供外部支持;幼兒的操作活動呈“放羊式”的無序狀態;二是教師的高控和隨意介入,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教師要么全程指揮,要么不顧幼兒的活動進程突然介入、打斷、甚至終止,幼兒在探究活動中處于小心翼翼、被動的狀態。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由于教師缺乏探究式科學活動的教育理念,在科學教育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提供、問題的設計、活動引導與回應的方式等方面,缺乏對幼兒的探究興趣和能力水平的深入了解,使得幼兒的自主探究學習遠離初衷,影響了科學活動目標的達成和教育價值的發揮。
那么如何構建幼兒自主探究學習的支持性策略,讓幼兒的科學學習不再是任務式的,變被動為主動,好學、樂學、善學呢?
一、挖掘適宜的探究式科學活動內容,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來選擇適宜的活動內容。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幼兒生活,既可以是對某一次科學集中教育活動的補充、拓展,也可以是根據幼兒的觀察、發現而生成的滿足幼兒探究需求的探究活動。如:大班開展集中教學活動“認識溫度計”后,幼兒對測量溫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飲水時,幼兒經常遇到因為水溫太高需要等待這種情況,于是孩子們就會用溫度計測量水溫。在測量水溫的時候幼兒又發現,五分鐘前和五分鐘后測量的水溫不一樣,水溫會發生變化,“水溫達到幾度適宜飲用?”“怎樣使熱水變涼呢?”一個接著一個有趣的區域探究活動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探究內容契合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才能是一個有效探究活動的起點,幼兒才能有真正的學習動機,才能在活動中不斷獲得經驗,從而逐漸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創設科學、適宜的探究環境,激勵幼兒主動探究
創設適宜的探究環境,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幼兒大膽探索、積極思考。從區角的布置、教師支持等方面為幼兒營造自由、寬松的環境,激勵幼兒主動探究。
(一)創設可以自由進行實驗操作和科學探索的區域空間
教師應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班級相對寬松而安靜的角落創設科學區,并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愛好與發展水平,結合現階段的科學教育目標,提供相應的科學探究材料。例如:磁鐵、燈泡、電池、電線、海綿、鏡子、彈簧等等。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材料,自由擺弄操作,從而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尋求答案,從而解決問題,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探究能力、奇思妙想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二)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除了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外,營造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也尤為重要。在科學區域活動中我們常常看到當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探究目的與教師預設目標發生沖突或者偏離教師預設軌道時,多數教師往往為了追求實驗結果而直接干預幼兒的探究活動,讓幼兒按部就班按自己的要求操作。這樣一來,幼兒對探究感到壓力,何來興趣和自主而言。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玩什么、和誰玩、怎么玩、玩多久,由幼兒決定,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規定和約束,并能寬容對待,允許幼兒犯錯,為孩子的自主探究學習提供充分的心理保障。
三、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幫助幼兒親歷探究過程
筆者觀察發現,科學區域活動中幼兒在沒有外部指導的情況下開展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缺乏目的性和計劃性,幼兒往往隨心所欲,更多的時候會出現盲目操作實驗材料,不會發現問題,不懂得觀察實驗現象,不會表達實驗結果。因此教師適時的介入指導以及科學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引發探究欲望
好奇心的萌發是幼兒自主探究的起點,當幼兒對某個現象或問題產生強烈在興趣時,也就產生了探究的內驅動力。這時要鼓勵幼兒大膽提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不管他的想法是多么天真,也要站在兒童的視角,理解他的“無知”“幼稚”,及時回應幼兒,并逐步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二)關注幼兒興趣發展,啟發探究思維
在科學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及時捕捉幼兒的關注點和興趣點,鼓勵幼兒多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開拓幼兒的思路,啟發探究思維。
(三)鼓勵合作共享,構建學習共同體
幼兒間的相互模仿和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區域活動中,鼓勵幼兒合作共享,培養團體協作精神,共享已有經驗,構建學習共同體。
(四)適時“點撥”、巧妙“引導”,推動深入探究
教師的適時“點撥”、巧妙“引導”,是幼兒自主探究的催化劑,他能幫助幼兒將探究活動推向深入。
(五)正面積極評價,強化探究興趣
探究活動中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由衷的稱贊,一個豎起的大拇指……都是對孩子最好的肯定,他將激勵幼兒在自主探究學習的路上越走越大膽,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何鳳莉.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9.
[2]俞藍.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7(05):11-11.
[3]林美.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研究[J].幼教天地,2018(05):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