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臆羽
一、研究緣起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學仍舊存在著不少問題:語境創設不充分,課堂互動缺乏真實性;情感態度未落實,語篇意識缺乏關注;思維培養未重視,能力發展受到阻礙等。
隨著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出和建構引起教師們對課程內容的重新思考以及對教學方法的不斷優化。近年來繪本在我國發展迅速,以其豐富的插圖、形式等受到了極大教師及學生的喜愛。它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為改善現今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嘗試在核心素養下開發實踐英語繪本拓展性課程。
二、構建英語繪本課程的開發實踐
(一)課程內容體系
農村小學繪本的閱讀基本沒有普及、閱讀量也較少,再加上家長的重視程度低,實行時會出現一定困難。已所教年段班級為例,人均占有中文讀物150本左右,但英語繪本僅2本。其次,英語繪本的質量良莠不齊,部分學生家長并不具有分辨的能力。所以對繪本內容進行搜集、甄選和整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1.依托繪本分級閱讀:繪本分級閱讀需要按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思維水平、根據語言學習規律而選擇確定階梯式系列繪本。
2.搜集資源廣泛閱讀:為了令繪本資源更為豐富,除了廣泛采用分級閱讀材料外,還可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資源搜索。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繪本的內容和意義,而且要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度思考文本,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及核心素養能力。
(1)靈活使用英語學習網站,如大耳朵英語網、滬江育兒網、一起作業網等。上面有較為豐富的經典電子英語繪本,可以細加甄別選擇為分級閱讀的擴充資源。尤其是APP上有不少繪本資源,可以根據學習進度進行挑選。
(2)善用家長資源,在實踐中發現有一部分家長家中有較多的優質繪本資源收藏,可以請他們推薦一些優質繪本,紙質可以以復印形式共享,也可在QQ群通過相冊制作等方式制成書籍分享。
(二)建立繪本教學課堂模式
1.繪本閱讀課。繪本閱讀課模式類似于常規課堂,每周一到兩節課時,教師以繪本語篇為教學載體,通過調整教學環節和挖掘教學內涵。一方面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各類活動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1)讀前激發學生興趣,鋪墊繪本閱讀基礎
繪本教學的讀前設計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而且要呈現背景信息、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內容,可通過猜測、聯想等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繪本。
教學片段:《攀登英語》第五冊Im Waiting for you
T:Would you like to draw a picture like me?I can draw a happy girl with a cloud.What can you draw with a cloud?What are they like?
Ss:…
分析:教師將讀前活動與繪畫相結合,通過與繪本內容相關的云彩,引導學生觀察云彩的變化,推動學生聯想。這類活動不僅激發學生對繪本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故事情節,更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
(2)讀中靈活使用策略,梳理繪本內容和思想
繪本教學的讀中階段是學生提升能力的重要階段。老師通過一些活動幫助學生學習,推動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逐步理解文本獲取信息并建構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教學片段:《攀登英語》第五冊Im Waiting for you
將繪本故事分成Amy和Carl成為朋友、兩人感情升華以及最后Carl尋找朋友Amy三個部分,并通過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等活動學習繪本內容。
閱讀第一部分,思考三個小問題:
①What do you think of Cloud Amy?
②What did they do?
③How did Carl feel?
學生自主閱讀第二、三部分,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四個任務:
Task1:Why couldnt Carl find Amy?
A.Having a nap.B.Caught fire.
C.Rushed over.D.Dropped.
Task 2:What would you do if your friend is on fire?
I wou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3:Who saved Carl?What do you think of Cloud Amy?
分析:教學過程中通過階梯式的任務引導學生對Amy和Carl的性格以及他們之間的故事進行探討,幫助學生初步認知繪本的故事情節,為后續文本的展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學生學會分析故事、人物,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
(3)讀后發散學生思維,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讀后環節是教學的總結和升華,教師圍繞課堂中的內容,將本課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回歸實際。讀后環節的聯系與拓展可以令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繪本故事,創設和改編故事情節更能將知識轉化為一種技能;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總結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故事的文化、寓意,從而提升人文素養。
2.自主閱讀模式(Embrace Reading)
讓高年級的學生有能力自主閱讀一些繪本故事,并根據農村小學的學情、特點,合理開設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語自主閱讀模式。利用周五欣賞課或者周三拓展課的時間,在五、六年級開設自主閱讀課程。但是需要注意繪本的選擇不能過難,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
同時,為便于教師提供學生更喜愛的繪本資源,學生讀完書后也需要給出相應的評價,根據自己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理解程度在閱讀銀行上給書本貼星。學期結束時,貼紙數量最多的書籍的主人也會得到獎勵。
在這種模式實踐一段時間后,學生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這對于農村小學來說是一個較大的突破。
(三)開展繪本課程拓展活動
繪本拓展課程的開發實施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裨益,如果在課后閑暇時間,以多種形式將繪本學習滲透于學生的生活之中,課程的魅力將更能體現。
1.課本情景劇表演:基于年齡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課本劇表演都有極大的興趣,很容易調動氣氛,讓學生參與其中。同時,課本劇也是文本內化之后的再加工和創造,把隱性的內涵以顯性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更能發展學生們的創造力。
2.繪本創編:在推進繪本拓展課程的過程中,也積極鼓勵學生結合繪本情境進行適當創編,選擇片段或者整個故事進行表演。定期開展課本創編小比拼,由學生擔任評委,精彩的表演和模式受到眾多學生的喜愛。
3.好書推薦會:由學生根據自己閱讀并喜愛的英語繪本制作好書推薦卡,并利用課前10分鐘向班級同學推薦。好書推薦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學生良好的展示平臺。
(四)建立拓展課程評價機制
課程評價是課程開展的重要環節,是對課程質量反饋的重要機制。核心素養的落實不僅在教學實踐中,更要立眼于教育評價。繪本課程評價主要由教師、學生兩部分評定,內容涉及形式、目標等,集中體現學生發展的水平和狀態,也有利于教師的自我發展。
三、結語
繪本拓展課開設得如火如荼,但由于農村小學普及度低,不受家長重視等原因,遇到不少艱難阻礙。在一路摸索中,我們的團隊構思、實踐、反思、修正,為教師、學生以致學校都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1.繪本拓展課程有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作為一門拓展性課程,學生在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收獲頗多: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繪本插圖,提高學習能力;把握故事發展脈絡,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感受地道英語,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感悟積極情感因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2.繪本拓展課程有利于促進教師自我能力發展
在課程開發實踐過程中,教師不僅合理使用教材,還學會了挖掘各類課程資源,二次利用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課程意識。不僅如此,教師的理論素養也在開發過程的反思和總結中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輝.基于核心素養的繪本課程開發與設計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460(Z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