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向你請教一個問題,你10秒內無法想出答案時,是否會去求助搜索引擎?當你想了解或去做一件事時,是否會先“征求”一下搜索引擎的意見?搜索引擎,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離開搜索引擎,我們還會思考嗎?本刊編輯部采訪了一些成長于信息迅速發展時代的90后、00后,了解他們使用搜索引擎的實際情況。
當遇到問題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上網搜索嗎?你常用的搜索工具是什么?你通常會就哪些問題進行搜索?
小宇:(13歲,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多地使用搜索引擎了。比如學習遇到問題身邊又沒人可以請教時,或者自己想get一些新技能(如視頻編輯)時,我就會上百度搜索。
大樹(20歲,大學生):在一些主觀性的問題上我會采取網上搜索的方式找一些靠譜的觀點和答案。比如去某個地方,我會上網查一些當地的資料作為參考。在一些相對嚴謹的問題上,我會選擇專業書籍或其他方式來解決,但同時也會在網上搜索作為參考。畢竟是信息時代,在解決問題的效率方面會有一定提高。
阿志(21歲,大學生):是的,我的第一反應是去搜索。我常用的搜索引擎是百度,主要搜索一些生活快捷小技巧,比如,如何快捷清理墻角污垢。
高懿(25歲,政府政策咨詢項目經理):工作中有不知道的詞,比如說“專利”的涵義,或者是企業融資等專業領域的知識,我一般都會去搜索。上大學時常常上知網搜論文。平臺方面,我用百度、知乎、知網比較多。
Hato(26歲,研究生):任何會困擾我的事情,生活中、工作上的任何疑惑,我都喜歡嘗試通過網絡尋求一些不同的解決方法。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百度、谷歌;問答社區主要是知乎、豆瓣;還有微博、小紅書、YouTube、Instagram等軟件。生活中的熱點時事、新聞,我會通過微博熱搜去了解;旅游打卡、穿搭思路、化妝護膚,或是喜愛飲食的食譜,也會通過微博和小紅書搜索關鍵詞去了解需要的信息。另外,我目前生活重心仍是學業,所以需要經常使用Google、scholar等搜索論文相關文獻。
孟果(27歲,文字工作者):我記得我讀初中時,家里的電腦剛連上互聯網。母親平時會限制我使用電腦的時間,但只要我說需要用電腦查學習相關資料時,她就不會過問。有一次數學作業中有一道很難的思維拓展題,我想了很久都沒有思路,就嘗試通過網絡搜索答案,沒想到搜到了一模一樣的題目。之后碰到類似的難題,我都會下意識地去網上搜。我明白直接抄答案對自己毫無用處,所以往往都是先看完網上的解法再自己做。現在回想當時自以為的“先理解后做題”,其實只是在記憶別人的解法步驟。當考試中遇到類似的難題時,我都不知道第一步該如何走。
你自己或身邊的人有搜索依賴嗎?如何看待搜索依賴帶來的影響?
小宇:(13歲,中學生):我身邊有個別同學連作業答案都上網搜,但是絕大多數同學還不至于,因為家長和學校大都會對中學生使用手機加以限制。我覺得適當使用搜索引擎是必要的,但不能凡事都依賴它。
大樹(20歲,大學生):有的。我個人認為搜索引擎是一把雙刃劍,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我們養成了一種惰性,甚至喪失了自主性和自覺性,很大程度上也損害著人們的智商和記憶功能。它只是一個工具,如果能正確地使用,它就能幫我們事半功倍。如果一味地依賴,那搜索引擎就是一劑慢性毒藥,害人害己。
高懿(25歲,政府政策咨詢項目經理):遇到問題時,我覺得要先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之后再通過工具(如搜索引擎),去解答自己的問題。你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然后再搭一條去往這個地方的橋,搜索引擎搜到的東西可能就是這座橋上的一塊磚。你總得先去認識最真實的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要去追求什么,而這個問題你是搜索不到答案的。
Hato(26歲,研究生):不管是我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同事、長輩,都有一定的搜索依賴,我覺得這是時代發展帶來的一種新習慣,好比讀書是一種習慣,晨練是一種習慣,搜索也是一種習慣。我們需要辯證地去看待這個習慣。
孟果(27歲,文字工作者):我是個養了兩只貓的鏟屎官,剛開始養貓時,我什么都不懂,一有問題就下意識地去知乎或百度搜索。翻一翻我的搜索引擎記錄,其中全是諸如“哪種貓糧比較好”“貓為什么打呼嚕”“貓打噴嚏怎么辦”等常識性問題。搜得多了,我發現,網上很難搜到令人信服的正確答案。問答網站上誰都可以發表言論,有的回答抄來抄去,有的觀點互相矛盾,還有寵物用品商家發的軟文廣告,刷著刷著也有可能被別的內容所吸引,偏離了搜索的目的。后來,在寵物醫生的推薦下,我買了一本貓咪家庭醫學類的工具書,從幼貓、成貓到老貓,無論是日常照顧、意外與傷病癥狀判斷處置,或是慢性病居家照護,都做了系統的講解并配以真實圖片。
@隨意Sacura:自大學以后,我發現不僅僅是我,身邊的同學們都非常依賴手機,老師問問題以及我們寫作業、寫論文時,每個人都是掏出手機進行搜索,把自己需要的答案復制粘貼,偽造成自己創作的內容或者抄下來當作業交給老師,所以很多大學生都覺得大學四年好像什么也沒學到,腦子處于一種長期不用的狀態,似乎離開了手機我們什么也不是了,腦子里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明媚_Rachel:在這個時代,我們過于依賴搜索引擎,而搜索引擎本身就是一個信息與話語不斷延異的過程。當我搜索A,它可能指向B,當我搜B,它可能會指向C,這一過程將無休止地延續下去。用我朋友的話說,其實信息過載就是人為地制造一種焦慮來對抗焦慮的過程。因為它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在干一件正經事,而不是無所事事。
如果現在讓你戒掉搜索引擎,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大樹(20歲,大學生):我的生活會發生很大變化,首先是不習慣不適應沒有網上搜索的生活方式,甚至會變得一團糟。因為我們每天要在網上搜索的東西太多了,從生活到學習、工作,它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想要戒掉或者不再使用,基本不可能也不現實,因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失去網上搜索的功能可能會使生活變得很乏味,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搜索引擎了。
Hato(26歲,研究生):為什么要戒掉呢?信息時代為我們創造的生活便利,我們應該學會好好利用。網絡的便利為我們創造了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信息汲取環境,不用花太多精力,我們就可以從百度、新浪、朋友圈、抖音了解到想要探索的知識盲區。但也正因如此,無形中增加了我們的“同輩壓力”,怕不具備談資的自己被隔離在外,從而讓我們很多人依賴、迷失在沒有目的性的搜索和碎片化的信息里。但這是時代的必然產物,比起戒掉,更應學會辯證使用,不要去盲從。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追趕別人創造出來的“潮流”,我們將無法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所以,要學會辯證思考,揚長避短,不要被搜索引擎牽著鼻子走,而是學會主動把握、使用好這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