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鑫
摘 要:磚雕無疑是我國特色傳統工藝文化,其古典敦實,柔美雅致,不僅是古典建筑的裝飾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也運用廣泛。磚雕藝術的特性可與實際設計需求進行完美結合,對磚雕藝術進行直接運用,或加以簡化變形、解構重組,并融合現代理念與技藝,營造出兼具功能性與審美性的現代空間環境。磚雕歷史悠久且細致的雕刻和好看的外觀被廣泛應用在建筑中。
關鍵詞:磚雕;磚雕藝術;環境藝術;歷史文化;現代社會;不同地區特色
中圖分類號:J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2-00-02
磚雕始于漢,形成于北宋。刻畫細膩,蘊藏了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打造過程中更是傾注了古人的智慧與工藝。一方青磚里不僅藏著廣闊乾坤,還留存著中國千年古韻。從古至今廣泛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中,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點金之筆。[1]
一、磚雕藝術在不同地區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
磚雕藝術可追溯到漢代的畫像磚,在古代雕刻人物、花卉等,用于環境建筑的裝飾。所擱置的地方,圖案寓意,都是一種超越文字表達的直觀表現,不僅為建筑增添了一股靈氣,更彰顯著與主人匹配的雅好與興致。
(一)徽州磚雕
徽州又為現在的安徽,其磚雕藝術多樣。題材有人物、花卉、魚蟲、動物等,多用于描繪帝王將相生活方式,學生刻苦攻讀,商人遠行旅游等。作品例《武松打虎》《關于長疸讀春秋》“雙獅搶繡球”“麒麟送子”“二龍戲珠”等寓意多吉祥。松、竹、梅、蘭、竹、菊,表現人物內在正直堅守自己的情操,例如陶淵明先生的采菊東籬下的雅靜,人們用這些事物刻畫在磚雕以寄托自己對,多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負與情懷。[2]
(二)四川漢代畫像磚
漢代畫像磚多用于墓室,大多以大型空心磚為主。磚雕用于墓室在北宋時,墓室的磚雕數量多少、質量好壞、風格獨特與否可以用來推斷,墓主的社會地位高低。磚雕內容有墓室主人生前奴仆伺候的場景。
二、古今磚雕藝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一)先秦時期
周代就開始用磚作為建筑的主要材料。那時有條磚、方磚、空心磚。方磚用于鋪設路面,條磚用來建造房屋,空心磚體積較大,用于陵墓建設。周代的磚雕為簡易花磚,雕刻粗糙。
(二)秦漢時期
秦朝大興水利建設、營建墓室,給磚雕制造了寬闊的發展空間。畫像石、畫像磚而被廣泛地用來裝飾墓室,它圖案精彩、題材內容豐富,由簡易幾何紋飾演變成描述現實生活場景的精細雕琢,為其迎來了首個藝術高峰時期。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梵學鼎盛時期,大肆修建佛教建筑,磚雕得以快速發展。磚為修建佛像建筑主要原材料,所以磚雕也是塔基、塔身及其塔剎的主要藝術設計。磚雕上刻述了動植物以及佛像、演繹佛教故事等。表現內容和雕刻水平上處于停滯階段。
(四)唐代時期
唐朝經濟鼎盛時代,擁當時全球唯一的不夜城,宮殿,廟宇大肆新建,磚需求量大,磚雕中常以花磚進行地面鋪設,磚雕所訴唐朝盛世亦是美妙絕倫,營造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不僅如此還有奢靡的彩繪浮雕。
(五)宋元時期
城市建筑的興建,對磚需求量大,對磚使用超過以往朝代。首次出現全雕琢的形式,以半圓雕、浮雕兩種類型。發明了在素磚上色技巧。
(六)明清時期
明代初磚雕是王府、廟宇的代言人,身份的象征;明中期后,磚雕藝術進入鼎盛時代,磚雕普遍于民間住宅及公共建造。
清朝,紫禁城仍然奢靡之風,城墻夾柱通風空用的都是磚雕。慈禧太后死后,陵墓也是輝煌炫目,其墻面也是磚雕而成,有的還鍍了金。磚雕作為清朝時期同樣應用于了大門、照壁、建筑構件或墻面裝飾。受西洋洛可可、巴洛克風格影響,那時候磚雕更顯得煩瑣、艷麗、細致。[3]
(七)民國時期
由清朝磚雕受西洋文化影響遺留下來的,中西結合的風格仍然對民國時期磚雕有影響,由于民國建筑風格的改變,脫離傳統居住結構,磚雕藝術開始走向低迷的狀態。
三、磚雕在當代環境中的再設計探索
工業化對傳統手工藝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磚雕的使用范圍縮小了。磚雕藝術以建筑的一部分存在的形式已有千年之久,現代社會建筑形式的變化,使得磚雕使用變得十分局限,磚雕藝術是以傳統的工藝技法前進,以“傳統”繼承“傳統”,在其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創新處結合當下環境審美藝術的磚雕藝術是一件已不容緩的事情。[4]
(一)在當地傳統建筑中保留的組合方式
例如湘西地區的土家族傳統村落——雙鳳村,追溯其歷史淵源,在其公共空間“擺手堂”里運用青色地磚給人以歷史底蘊深厚的感覺。湘西地區的土司城的廟宇墻面有的也結合了磚雕,整齊一致,古風濃郁的小鎮風光,讓人流連忘返,形成了漸變特定的文化符號。
(二)青磚與現代材料重組的建筑形式
磚雕可與現代建筑材料“合作”,拼接達到提高觀賞價值又符合當代建筑理念,廣泛使用開創了機遇。利用現代化的不同建筑材質(如混凝土、鋼鐵、玻璃等)相銜接的關鍵位置或者局部的特定重要位置上使用磚雕,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通過材質的多樣性和裝飾的變動達到凸顯建筑特色和深化建筑細節的效過。讓人感受到工程的細膩,工程師下心血的修建,或則用現代建筑材料制作磚雕,即運用古代磚雕技藝,有結合現代時尚審美,以及建筑構件,兩者結合激起火花,給人以歷史濃郁,仿佛就在眼前,濃濃的文化底蘊。又保留古代磚雕與現代環境藝術的完美結合。歷史文化遺跡與現代環境設計,現代建筑有機結合,建造了有獨特裝飾性與歷史文化性共存的環境設計風格。[5]
(三)磚雕裝飾藝術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
可以以許多藝術小品等種表現形式,起到歷史文化角的作用,可謂畫龍點睛。室外環境設計,用磚雕設立文化墻、紀念墻、城市雕塑、景觀小提示設施等,增加環境藝術的歷史底蘊;室內環境設計,可以設立建筑入口大堂或者公共空間柱體、餐廳包間內部或各種中式風格的公共環境空間和民居住宅、小花園等。把以前用于裝飾傳統建筑的局部小品,轉換為能夠應用現代建筑內當作獨立的景觀小品進行展示,起到室內環境藝術觀賞作用。[6]
(四)磚雕可蛻變為迷你藝術
歷史上磚雕藝術是用來裝飾不動產,建筑的,是不可以輕易攜帶的,其使用范圍是有一定局限性,不可隨意攜帶和擺放。但是發散思維,將其縮小成袖珍的工藝品的創新,打破了磚雕發展的局限,讓其全面發展,可轉型為收藏價值的物品。例如許多人都追崇的玉石掛件。手工藝品以現代化的方式延續了傳統文化和弘揚了精神內涵,且具情感傳遞和交流的功能。手工藝者在創作過程中將自己的想法的創新思維以及對生活態度和文化傳承的感悟融入其中,其所用擁有的手藝和做出的成品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包含了手工藝人的性格文化。磚雕作為一項手工藝術里面必定會包含人文文化,地域文化,磚雕是我國具有民族氣息的我國傳統的特色藝術,其能否在當今社會發展以及很好的傳承運用事關重大。[7]
四、結束語
作為我國建筑構件或墻面、寺廟、陵墓、宮殿重要元素等,是我國極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記憶和實物資料,是精神和思想上傳承的形象化知識寶庫。若是中國古今代環境設計是一把琴,那磚雕藝術則是琴弦,有了它才能彈奏出優美動聽的樂章,詠誦出一首震撼的歷史壯歌。一塊磚,就是一片藝術的天地。磚雕為整體建筑增添了美感,那些穿越千年而來的磚雕作品,就是一篇篇歷史文章,講述著建筑經歷的故事,也講述那個年代的審美藝術,建筑技藝。繼承,延續與創新建筑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現代建筑材料中,讓建筑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于現代建筑行業。或則另謀處理,成為珍藏觀賞的袖珍工藝品,無論如何,磚雕藝術在歷史環境藝術設計中起到了重要貢獻,傳承并發揚磚雕文化,讓磚雕藝術在現當代也能發光發熱,讓磚雕成為具有我國特色的環境藝術設計的點睛之筆。[8]
參考文獻:
[1]戴耘.中國傳統雕塑當代轉換的隨想[J].美術觀察,2016(05):24.
[2]張娜.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與發展群眾文化的思考[J].藝術評鑒,2018(11):159-160+167.
[3]段成梅.試析祁縣喬家大院的磚雕藝術[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8):24-25.
[4]肯尼斯·弗蘭姆普敦.建構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5]聶勝梅,韋凱,傅學強.楊家埠磚雕藝術的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2(09):364-366.
[6]張文毅.傳統建筑磚作雕飾及其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
[7]康淑穎.杭派茶館室內設計的藝境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5.
[8]郝蕓.山西晉城民居中的磚石雕刻藝術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