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靜
摘 要:“聯政宣傳隊”是1943年陜甘寧邊區一個專業部隊文藝工作團體,在當時極具代表性。文章通過對“聯政宣傳隊”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認為其集中在對“聯政宣傳隊”工作方針、藝術創作、演出活動、重要作曲家以及舞蹈和歌舞劇作品的研究這幾方面,呈現出研究內容集中、研究方法單一等特點,并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
關鍵詞:聯政宣傳隊;已有研究成果;述評
中圖分類號:J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2-0-02
“聯政宣傳隊” 是陜甘寧邊區的專業部隊文藝團體,隸屬于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領導,于1943年12月1日成立于延安。其工作方針為“在‘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總方向下,為工農服務的同時,更側重于為兵服務、為部隊服務,并進一步提出了‘寫兵、演兵、給兵演的具體要求。”由肖向榮擔任聯政宣傳部部長,負責“聯政宣傳隊”的具體藝術活動。該隊的成員有戲劇家吳雪、歐陽山尊;音樂家賀綠汀、李鷹航;舞蹈家田雨、胡果剛等人。1946年9月“聯政宣傳隊”奉命調往東北解放區,改組為“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宣傳隊”。“聯政宣傳隊”是1943年陜甘寧邊區唯一一個面向部隊的專業文藝工作團體,對延安時期部隊文藝工作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2]
一、相關聯政宣傳隊已有研究成果梳理
筆者依據文獻內容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并對其呈現出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和評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關于“聯政宣傳隊”的研究僅有國內研究成果,共有期刊文獻13篇,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對“聯政宣傳隊”工作方針的研究。聯政宣傳部部長肖向榮在邊區文教大會上首次提出了部隊文藝要“寫兵、演兵、給兵演”的工作方針,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僅有一篇文獻。陳戈《延安“聯政宣傳隊”》一文指出在文藝座談會之前并未形成明確的部隊文藝工作方針;整風運動后,聯政宣傳部部長肖向榮對“聯政宣傳隊”提出了明確的部隊文藝工作方針;在邊區文教大會上,蕭向榮對“聯政宣傳隊”進一步提出了更加明確的文藝工作方針。認為“聯政宣傳隊”在豐富的藝術實踐中,一直為如何更好地踐行“為兵服務”的工作方針努力著,并指出“聯政宣傳隊”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3]
第二,對“聯政宣傳隊”藝術創作和演出活動的研究。“聯政宣傳隊”成立后,分兩隊(“聯政宣傳隊”一隊和“聯政宣傳隊”二隊)下基層慰問演出,其活動足跡遍布陜甘寧邊區。他們通過豐富的藝術實踐活動,創作了一大批反應部隊現實生活的作品。其演出曲目的題材內容主要是反映軍民現實生活,如“大生產運動”“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尊干愛兵”等主題,涉及話劇、表演唱、歌舞、歌曲、器樂演奏、部隊秧歌劇等多種藝術體裁形式。[4]此方面研究成果共有兩篇文獻。彥克《憶“聯政宣傳隊”的藝術實踐》一文闡述了“聯政宣傳隊”在部隊文藝工作方面所做的顯著貢獻:首先是創演了一批反應部隊現實生活的作品,并從部隊歌舞劇、話劇、歌舞、表演唱、管弦樂作品等方面列舉了“聯政宣傳隊”經常上演的曲目;其次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部隊文藝人才。此外,還總結了“聯政宣傳隊”在藝術實踐中所取得的寶貴經驗。戴碧湘《記延安“聯政宣傳隊”》從歷時性維度總結了“聯政宣傳隊”一隊的藝術實踐活動,包括藝術演出和創作活動。[5]
第三,對“聯政宣傳隊”重要作曲家的研究。“聯政宣傳隊”集結了一大批優秀的部隊文藝人才,如在編劇導演方面,有吳雪、戴碧湘、李之華等;在音樂方面,有賀綠汀、李鷹航等;在美術方面,有張行、莊言等;在舞蹈方面,有田雨、胡果剛等,他們在戲劇、音樂、美術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此方面研究成果共有兩篇文獻。彥克、王影《賀綠汀同志在延安“聯政宣傳隊”》回憶了賀綠汀在“聯政宣傳隊”所做的音樂貢獻,涉及音樂創作和文藝演出兩方面的貢獻。此外,李長華《和賀老在一起》一文回憶了賀綠汀在“聯政宣傳隊”的一些事跡。[6]
第四,對“聯政宣傳隊”舞蹈和歌舞劇作品的研究。有王長的《“聯政宣傳隊”舞蹈隊回憶之二》《“聯政宣傳隊”舞蹈隊回憶(三)》《“聯政宣傳隊”舞蹈隊回憶(四)》《“聯政宣傳隊”舞蹈隊回憶(五)》;彥克的《歌劇藝術長河中的涓流小溪:回憶延安“聯政宣傳隊”的歌舞劇作品(連載)》《歌劇藝術長河中的涓流小溪:回憶延安“聯政宣傳隊”的歌舞劇作品》、《歌劇藝術長河中的涓流小溪:回憶延安“聯政宣傳隊”的歌舞劇作品(九)<幸福山>》。[7]
二、對已有研究成果的評述
通過對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總結,筆者認為其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從數量上看,已有研究成果數量較少,僅為少量期刊文獻,缺少博碩士學位論文等專題性研究成果。
第二,從時間分布上看,已有研究成果的發表時間分布跨度較大,且在21世紀未出現新的研究成果。“聯政宣傳隊”1943年在延安成立之后,1946年從延安前往東北,改組為“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宣傳隊”,其歷史遂告終結。研究成果中最早的一篇文獻為1946年,其他研究成果多分布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8]
第三,從作者群來看,研究者多為“聯政宣傳隊”當事人,如彥克、李長華、戴碧湘等人,未受到外界學者的關注。
第四,從創新性來看,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較為單一,主要為歷史研究法;從研究內容看,研究內容較為集中,還存在較大研究空間。
可以看出,“聯政宣傳隊”的價值所在未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受眾度與其可進一步挖掘的空間不符。筆者認為,在研究內容方面,仍有較大研究空間,一是對“聯政宣傳隊”歷史沿革之研究,即“聯政宣傳隊”成立的來龍去脈有待研究;二是對其在部隊文藝上所做貢獻之研究,如從縱向角度考察“聯政宣傳隊”對部隊文藝所做的貢獻,即考察它對此前部隊文藝和此后“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宣傳隊(部隊文藝團體)”文藝的影響;[9]三是對“聯政宣傳隊”整體之研究,如前所述,彥克一文和戴碧湘一文雖已有部分相關研究成果,但分別為“聯政宣傳隊”一隊和“聯政宣傳隊”二隊的音樂貢獻,缺乏對“聯政宣傳隊”整體的研究;四是對“聯政宣傳隊”重要人物之研究,已有研究成果中僅有對賀綠汀在“聯政宣傳隊”的音樂貢獻的研究,但還有諸多重要人物有待進一步研究,如“聯政宣傳隊”部長肖向榮是第一位明確提出部隊文藝工作方針的人,對其進行研究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上文中提及的作曲家、舞蹈家、戲劇家等均有研究之必要;五是對其發揮的時代作用之研究,“聯政宣傳隊”作為1943年陜甘寧邊區唯一一個面向部隊的專業部隊文藝團體,同延安時期其他文藝團體相比較,獨特性不言而喻,具有不可替代性,有重要研究價值。[10]
在研究方法上,可突破以往僅采用歷史研究法的單一研究方法模式。“聯政宣傳隊”屬于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的專業部隊文藝工作團體,從音樂史的角度考察,它作為革命文藝的一部分,旨在服務于新民主主義革命。[11]“聯政宣傳隊”所做出的藝術貢獻和取得的藝術成就,當屬戰時文化和軍事文化,故將“聯政宣傳隊”置于“軍事政治學”①視野下進行研究成為可能,同時采用跨學科的研究理論和方法,可豐富已有研究理論和方法。[12]
通過對“聯政宣傳隊”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筆者認為,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研究成果數量較少、研究內容太過集中、研究方法單一等特征。[13]“聯政宣傳隊”作為陜甘寧邊區專業的部隊文藝團體,在當時極具代表性。它作為延安文藝團體的一部分,在抗戰年代發揮了其獨特的時代作用,并為部隊文藝工作的建設做出了重要的努力,其歷史價值不應被埋沒,值得學界進一步去挖掘和研究。[14]
參考文獻:
[1]任葆琦主編.戲劇改革發展史·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陳戈.延安“政宣傳隊”[J].人民戲劇,1946(02):20-24.
[3]彥克.憶“聯政宣傳隊”的藝術實踐[J].延安文藝研究,1985(02):62-72.
[4]戴碧湘.記延安“聯政宣傳隊”[J].新文化史料,1988(05):36-45.
[5]彥克,王影.賀綠汀同志在延安“聯政宣傳隊”[J].新文化史料,1987(06):12-16.
[6]李長華.和賀老在一起[J].廣州音樂學院學報,1983(04):40-41.
[7]王長.“聯政宣傳隊”舞蹈隊回憶之二[J].舞蹈研究,1982(04):57.
[8]王長.“聯政宣傳隊”舞蹈隊回憶(三)[J].舞蹈研究,1983(01):60.
[9]王長.“聯政宣傳隊”舞蹈隊回憶(四)[J].舞蹈研究,1983(02):111.
[10]王長.“聯政宣傳隊”舞蹈隊回憶(五)[J].舞蹈研究,1983(03):77.
[11]彥克.歌劇藝術長河中的涓流小溪:回憶延安“聯政宣傳隊”的歌舞劇作品(連載)[J].歌劇藝術研究,1996(05):45-48.
[12]彥克.歌劇藝術長河中的涓流小溪:回憶延安“聯政宣傳隊”的歌舞劇作品[J].歌劇藝術研究,1997(01):46-48.
[13]彥克.歌劇藝術長河中的涓流小溪:回憶延安“聯政宣傳隊”的歌舞劇作品(九)[J].歌劇藝術研究,1998(01):49-50.
[14]李詩原.紅色音樂研究的學科理論與問題框架——音樂學術研究的反思與探討(四)[J].音樂研究,2020(02):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