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司南
摘要:當前,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樹立“四個自信”。為此,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應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索的重要內容。認清高校承擔的使命,理順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教學關系,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講好當下正在發生的中國故事。
關鍵詞:中國故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疫情
在國家飛速發展,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的今天,如何正視祖國的發展狀況,就要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多個系統的配合才能實現。大學作為高等學府,一直以來承擔著為青年傳輸知識技能,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的前沿重任,自然也需要積極參與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的第一課程,如何在教學過程講好中國故事值得認真思考。
一、認清高校承擔的使命
早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就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聚焦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為實現這個目標,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堅持三全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提出建設“課程思政”,需要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在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之余,還進一步強調“四個自信”,要培養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由此可見,在高校傳統使命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強調要增加中國元素,只有讓學生學好中國故事,將來才能更好去傳播中國聲音,親身去豐富實踐中國故事。
二、理順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教學關系
(一)教與學的關系
在過往的教學中,一直有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的爭執,相關文章不知凡幾。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發現,不管是哪種“中心論”都有巨大的缺陷。教師中心論自不必說,不管教師如何賣力,最大的可能是只感動自己,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實際起到的效果有限;學生中心論固然可以調動學生興趣了,然而學生提出問題往往趨于碎片化,片段式的激情往往只能在表面倉促燃燒,然后尷尬地留下無法消化的一地余渣,混亂又零散,無法有效把控局面,教學實效性也很難實現。
(二)教與學的連結
目前,教學的方式方法種類繁多,由西方傳進的翻轉課堂、mooc成為流行,國內的對分課堂也在悄然興起。但是,不同的學科課程,甚至是同一課程的不同單元需要創設的教學情境是不同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手段能完美應用于所有課程。因此,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我依據具體內容,將幾種方式進行混合,綜合使用。在講授教學內容的同時,盡可能多地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需要做:
課前:總體教學設計——具體教學專題——具體教學任務分配
課中:(學生討論發言后)總結提升,引出講授內容
課后:布置作業(理論+實踐)鞏固成果——教學反思——新任務分配
對于學生需要做:
課前:按照教師要求自由收集資料,完成教學任務
課中:課堂分組討論(生生互動)——匯報提問(師生互動)
課后:完成作業(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作業的形式)——搜集新任務資料
三、講好當下的中國故事
(一)總體教學設計——具體教學專題
思政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線教學過程中,注意到當前背景,設置兩條線索貫穿課程始終,并根據線索分成數個專題。除了教材原本的內容之外,疫情的發展情況(包括疫情的防治和數據,抗疫中出現的各種類型社會事件,西方各國疫情處理中的做法對比,中國對世界抗疫的貢獻,世界對中國抗疫的態度等等)也是一條重要線索,見縫插針融入教學。有針對地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視疫情,正視苦難。
如今課程思政的探討如火如荼,我們作為思政教育主陣地更不能退縮落后。教學過程中的知識終究只是載體,更關鍵的在于理解知識背后的精神,分析事件背后的推動力量,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二)具體教學專題設計
以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群眾路線為例,講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以后,要強調群眾路線不僅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要在新形勢下發揚光大。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此次疫情中的素材正可以充分說明群眾路線的踐行情況,可以整合現有疫情材料進行一個小的專題展示。
課前:對分易平臺上傳素材視頻和ppt課件,布置學生及時上傳并互相評點疫情資料作業。
課中:多角度展示素材,教師準備的材料和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充分討論,產生對祖國的信心和自豪情感,再從理論方面總結政策和運行機制,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從情感到理論,最終落實到自覺行動上。
(1)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疫情爆發以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部署工作,依法科學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從中央到地方快速跟進,恢復生產調集物資,馳援武漢。并且果斷做出封城的舉動,筑牢城鄉屏障。
(2)從群眾的角度來說,年輕人自不必說率先響應,上年紀的老人在家人和基層社區村鎮工作人員的努力下也都理解了國家政策的必要性,努力用中國式幽默戰勝隔離寂寞(比如網上如何勸服父母戴口罩的熱帖,比如如何度過漫長假期的視頻,比如如何規勸大家呆在家里的宣傳口號等等),鮮活的案例體現了國人的樂觀積極,更反映了對家國的熱愛,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黨踐行群眾路線的情況深信不疑。很多學生的視頻作業都是以疫情期間的每日生活點滴或是感悟為內容,所以感觸會更深刻。
(三)教學鞏固——總結反思——布置新任務
課后,繼續布置資料收集系列作業,鞏固成果。同時,收集學生信息評價,及時革新教學方式方法,布置新的預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