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軍 婁喜征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育中應用的相關內容,通過學前音樂教學結構優化改進教學方案,培養學前音樂教育人才。并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結合線上教學的優勢,廣泛地應用到學前音樂教育中,整合音樂教育資源,培養學前音樂教育人才,促進高校學前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學前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和課程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校;學前音樂;教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1-00-02
學前音樂教育是整個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承載著學前特色化育人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在開展學前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有助于促進學前專業人才的素質發展。與時俱進培養人才的創新思維意識,促進音樂人才的全面發展。通過學前音樂教育,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學生的就業發展需要。高校學前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以及結構設計傾向于信息化,并采用信息化管理平臺科學設置課程,重視實踐課程的開展,促進學生及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實踐技能訓練,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通過對學前音樂教育學生的培訓,使得學生的音樂素養獲得發展。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學前音樂素質文化素質發展,使得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整體的知識框架更加的細致,學生全方位、多元化發展效果更強。能夠更好地吸收人文教育的內容,完善高校學前音樂教育人才教育體系。[1]
一、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途徑
(一)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
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校學前音樂教學活動中,能夠促進信息技術在多媒體中的廣泛使用,使得學生通過信息的傳遞、圖文信息并用的方式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調動了學前音樂教育中學生的感官,更好的感受音樂的美好。而且學生在吸收音樂教育知識的基礎上,促進信息化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學中的廣泛使用,培養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發展。音樂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音樂的內涵思想以及趣味性較強。所以,通過開展學前音樂教育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2]
(二)整合網絡資源實現線上教學的目標
高校學前音樂教學過程中,借助于信息技術支撐學前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以視頻、音頻等資料和資源的整合利用為目標,通過立體化直觀性的闡釋給學生音樂教學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學前英語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深化了學生對音樂教學中作品的理解,并且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可以通過形式、內容的學習達到對音樂作品的掌握目的。而且提高了學前音樂教學中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學前音樂教育實現了線上教學,進一步展示了線上教學的特色,帶給學生以跨域時間、空間等音樂學習體驗,豐富了學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思路,奠定了信息時代高校學前音樂教學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基礎。[3]
二、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對策
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形式和學習的進度、效率等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學中,能夠以視頻、音頻等資料呈現給學生,帶給學生以更強的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并且信息技術以獨特的優勢,配合學生的發聲和演唱練習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在逐步穩定提高自身的音準以及聲音辨識度,更好地掌握音樂教學的內容,增強自身的音樂感知效果。[4]
(一)趣味化的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欣賞教學中,能夠通過展示大量的音樂作品、學習音樂發展歷史以及國內外的音樂內容,激發學生利用音樂表達個人情感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以及音樂審美能力。教師巧妙的設定音樂場景,并且開展合唱、獨唱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糾正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所以,信息技術極大的改善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思路和方式。而且教師可以通過動態的文字、圖像等融入教學中,以更加直觀的音樂故事、音樂文化等展示給學生,賦予學生以更多的音樂欣賞空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的學習音樂,深入理解音樂,提高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音樂課堂教學形式、內容以及方法產生了重要的沖擊作用。在構建趣味化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校音樂教學活動的靈活性,使得學前音樂教學欣賞課程的趣味化更強,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效果。奠定了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基礎,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學前音樂教學氛圍和環境。
(二)準確定位學前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
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學前音樂教育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技術的引入,結合互聯網的優勢,與時俱進的培養專業化的學前音樂教育人才。結合多元化、特色化的育人目標,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前音樂教育人才。有助于激發人才的創造力和潛力,發揮特色人才培養的作用,指導學前音樂教育人才主動的提升自身的素質,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學前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調整課程結構、內容,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學前音樂教育人才,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另外,信息技術背景下,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學前音樂教育人才職業道德素質,形成教育資源的良性循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系統化的學前音樂教學,有效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能夠整合大量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時間,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要靈活的開展學習活動。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開展學前音樂教育人才培養考核機制,將人才培養目標納入高校的績效考核指標中,并通過學前音樂課程設置,提高學前音樂教育人才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知識水平。結合學前音樂教育發展的時代性特征,提高學前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效果,并提升教師教學的質量。信息時代,高校注重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并能夠考核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定位學前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合理的設定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指導學前音樂教學活動中開展,使得信息技術在高校學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形式更加合理。
(三)構建高效管理機制
結合信息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前高校學前音樂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完善學校的管理機制。培養高校學前音樂教育特色化人才的過程中,有效的融合信息管理資源,協調高校學前音樂管理方式,組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推進高校學前音樂辦學環境發展。形成穩定的團隊合作模式,確保實現高校學前音樂教育特色化人才培養目標。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高校學前音樂教育特色化人才培養,主要是在符合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通過職業道德素養以及技能上的發展,培養學前音樂教育特色化人才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以完善的學前音樂教育體系,促進學前教育工作中學生的音樂素質發展。在突出學前音樂教育人才的特色化培育目標,信息技術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學前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活動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時俱進創新高校學前音樂教育管理機制以及管理方法,通過信息技術平臺整合數據資源,提高高校學前音樂教育專業的管理效果,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循序漸進的開展學前音樂教育活動。
三、結束語
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學前音樂教育有關的內容,通過改善當前學前音樂教育的體制機制以及教學目標等,開展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活動,準確定位學前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當前的管理機制改革的方向,能夠有效地提升高校學前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整合大量的教學資源,成為推動高校學前音樂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學前音樂教學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提升學前音樂教學效果以及效率。且隨著自媒體、新媒體的發展,對高校學前音樂教學的線上教學模式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開展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融合的方式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強,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掌握學前音樂教育活動內容,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有效的發展。所以,信息技術在高校學前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是高校必須要重視開展的教學內容。在高校大量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資源以及平臺的建設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不斷完善高校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有效的提升高校學前音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淙雨.關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與聲樂演唱內在聯系的研究[J].戲劇之家,2020(17):171.
[2]郝麗洪.結合學前兒童心理特點進行奧爾夫音樂教育研究[J].戲劇之家,2020(16):49+64.
[3]祝昭平.任務驅動法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0(16):146-147.
[4]李飛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學前專業學生專業發展的研究[J].高教學刊,2020(16):186-18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