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平
【摘? 要】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幼兒開展科學教育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為了有效實施幼兒園科學領域課程,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發現繪本是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對此,本文將結合科學活動的具體實踐情況展開探討,以期為幼兒科學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科學活動;策略
科學知識對于幼兒來講不容易理解,而且作為幼兒啟蒙教育,我們要想辦法降低科學教育的難度。為此,我們從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出發,嘗試運用圖文并茂的繪本進行教學,使科學知識直觀化、具體化。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有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進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活動中去。以繪本為依托開展科學活動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此本文將結合實踐,提出一些看法,為科學教育創新做出貢獻。
一、借助繪本內容創設教學情境
繪本有精美而高質量的插圖,兒童繪本插圖大都生動有趣,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結合插圖及故事中的科學教育元素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因此繪本越來越被廣泛應用于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之中,成了很多幼兒教師使用的教學載體。繪本在科學活動中的應用突破了傳統科學活動的模式,實現了科學教育活動的創新,活躍了教學氛圍。特別是教師在科學活動中展示繪本中的插圖,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他們的學習體驗。
如在科學活動中,教師選擇了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為了發揮繪本的科學教育價值,我們首先要挖掘繪本中的科學教育元素,以此創設教學情境。在這本繪本中,我們發現其描述了毛毛蟲從周一到周日每天的食物數量,因此可以將教學內容確定為讓幼兒感知數量變化。在活動中,教師帶領幼兒認真閱讀繪本故事,并提醒幼兒認真觀察毛毛蟲破繭成蝶前每天所吃食物的數量變化情況,有的幼兒會發現不一樣,有的會通過數數計數。
二、借助繪本引發師幼積極互動
在講述繪本故事時,教師可以借助繪本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幼兒交流。由于繪本語言兒童化,因此使師幼互動交流的難度降低。而且我們之所以選擇繪本開展科學活動,還因為其內容編排符合幼兒的學習與閱讀規律,易于幼兒接受與理解,從而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所以,在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以繪本為依托,尋找師幼互動的切入點,展開互動討論,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探索。
如在科學活動中,有的教師選擇了《小刺猬的項鏈》這本繪本,并嘗試通過師幼互動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的科學教育內容。如教師這樣提問:“孩子們,繪本中那只小刺猬滿身都是刺,它多想和大家一起玩呀,但是小朋友都怕它身上的刺。如果你是這只小刺猬,該怎么辦呢?”幼兒積極思考,很快就走進了繪本情境,于是教師趁機切入科學教育內容:“繪本中那只小刺猬送給小伙伴們的項鏈上的珠子顏色各不相同,大家都很喜歡呢!看,老師也拿來了和小刺猬一樣的項鏈,你們發現那些珠子都是怎么排列的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開始仔細觀察項鏈上的珠子,并找出了排列的規律:一顆綠珠子、兩顆紅珠子。于是,教師繼續教學與排序有關的內容,讓幼兒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排序方法。從而通過師幼互動,不斷激發幼兒表達的欲望,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三、借助繪本實現“在做中學”
幼兒時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且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可以幫助幼兒快速理解學習內容,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科學活動,有利于開展體驗式的教學活動,從而實現“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增強了科學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主動性。
如在科學活動中,有的教師選擇了繪本《讓誰先吃好呢》。為了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在閱讀繪本的基礎上教師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讓幼兒通過玩游戲的方式理解繪本中的科學教育內容,并且教師將學習內容融入規則之中,讓幼兒運用規則時就是在學習科學知識,從而使科學知識的學習變得了無痕跡。具體的規則為:“請小朋友根據小伙伴發出的指令,如由胖到瘦、由高到矮等迅速排成一行,并報數。”繪本游戲的運用有效活躍了教學氛圍,充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我們就要逐步滲透排序的知識,讓幼兒感受到按照不同的要求進行排序會出現不現的結果。有的教師用不同的方法要求幼兒擺放書本,結果疊放方法不同,效果不一樣,使幼兒真正掌握了什么樣的排列方式才能讓書本更整齊,這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擺放物品習慣也具有積極意義。
總之,以繪本為依托開展科學活動,不但可以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還很容易引發師幼、幼兒之間的互動,為幼兒動手做創造了機會。繪本在科學活動中的應用,提高了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在實踐探索中,我們還發現繪本與科學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實現科學教育的生活化,但相關探索較少,今后我們還會加強相關實踐,為幼兒科學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陳擎紅.數學繪本運用于幼兒園集體活動的實踐[J].福建教育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