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意識形態工作;挑戰;對策
作者簡介:惠超(1987-)男,陜西西安人,現在西安曲江新區管理委員會組織人事局工作,主要研究機關黨建、基層黨建、意識形態。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和時代性以及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不僅是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而且還蘊含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綱領性文獻。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創新黨的意識形態是十分重要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立足于中國的實際,并著眼于民族復興,致力于人類的進步,確定了采用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為引領的現代思想理論體系,也是對全社會共同理想的高度凝聚,將黨內政治文化自信作為核心思想文化建設,對于全民族文化的自覺形成有著強大的塑造作用。這就給應對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
整體視角。近年來,全球化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但是對我國意識形態的安全帶來了十分嚴峻的考驗,目前,全球范圍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變得日益頻繁,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意識形態滲透和反滲透斗爭變得日益尖銳和復雜,尤其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竭盡全力的采用多種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對我國開展不同形式的意識形態滲透。而就國內而言,目前我國正處于滾石上山和爬坡過坎的核心階段,在改革發展道路上可謂矛盾交織和多元多變的利益格局,加上主流輿論和錯誤思潮的持續拉鋸交鋒,思想認識和現實利益之間互相交織,使得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受到的沖擊較大,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等“黑天鵝”事件的持續蔓延,使得國內外的潛在矛盾與不穩定因素十分突出,對意識形態工作帶來前所未有和日益復雜的挑戰。2020年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更是全面決戰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承載著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在這樣艱巨的歷史任務下,只有以更加堅定的自信和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和艱苦奮斗、全民團結、統一思想和凝聚共識,需要切實應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挑戰,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凝聚力與引領力。
全球戰疫視角。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政客始終試圖通過制度模式與價值觀來統領世界,將其描繪的所謂的普世價值在全球范圍內輸出與推廣,而現實是遭遇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的失敗。在當前的全球戰疫的視角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仍十分肆虐,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使得世界經濟也遭受重大沖擊,在人類共同戰疫的過程中,一些政客因為存在偏見的意識形態,不僅不與中國聯合抗疫,而且把這場百年未遇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作為加大打壓中國的新機遇與戰略新要素。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一些政客圍堵和污名化我國的一面放大鏡,其中清晰的體現了中國在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但是認識挑戰并非終極目標,而是要掌握挑戰背后的動因,不斷強化意識形態工作。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歷史終結論引發的一系列的思想理論與觀點主張仍在不時泛起漣漪,戰役斗爭中的中國制度與治理優勢歪曲為專制集權與權威主義以及所謂侵犯“人權、自由、民主”,并拋出“中國陰謀論”“中國責任論”“中國威脅論”的多個版本。而事實是在疫情之前,我國在特色社會主義方面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僅不照搬國外模式,反而建立了“抗疫”中國模式。在疫情發生之后,由于中國國家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得到有效的彰顯,由于強大社會動員功能,使得美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制度模式與價值觀輸出的壓力,且中方在多個場合、多次呼吁不要惡化中美關系,不要把中美關系意識形態化,不要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強加于他人,這無不體現在我國在中美關系發展和尋求合作共贏的意愿。而現實是美國不僅沒有改變對華意識形態的干預,而且呈現出圍堵升級和愈演愈烈的態勢[1]。
第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引領。因為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根源,就是核心價值觀出現了根本性的動搖和變化,所以需要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我國的意識形態越是能被社會成員接受和認同,那么國家意識形態就會越安全,且在國家發展中具有的精神引領作用就會越強大。這就需要切實注重社會主義內涵的挖掘與闡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有機結合起來,將各方的主動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切實注重社會意識的整合,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著力提升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認同,切實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和凝集力,才能更好地鞏固和完善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各行業各領域組織系統中,要切實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推動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營造意識形態工作的新格局。
第二,以一以貫之堅定四個自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點。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變得日益多元化,為了在驚濤駭浪中穩住定海神針,在應對敵對勢力“西化”和“分化”圖謀始終未變的挑戰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和如何強起來,尤其是要高度正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被弱化和淡化的問題,堅決抵制利欲熏心和金錢至上的腐朽思想對精神世界的侵蝕,堅決與歪曲國史、黨史、軍史的言論、崇洋媚外和奴顏婢膝的行為做斗爭,并在思想多元化的挑戰下,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始終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主流方向和發展導向,在應對敵對勢力的各種險惡圖謀時,需要始終堅定四個自信,深刻意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促進國家發展,在四個自信下抵制腐朽思想侵蝕,自覺與歷史虛無主義劃清界限,并堅決與之作斗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昂首向前。
第三,持之以恒的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的建設。在當前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意識形態領域陣地在信息交集和斗爭方面,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復雜,所以我們必須建立健全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所需的規章制度,牢牢占領輿論的制高點,切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緊密結合經濟社會建設和人民群眾關注熱點以及黨政亟待解決的問題開展積極而又正面的宣傳和報道,切實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尤其是要結合融媒體時代的媒體傳播特點,切實借助微信、微博、公眾號等渠道,切實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優化傳播方式,提升輿論引導的話語權與主動權,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與感召力[2]。
面對當前的意識形態圍堵,在全球戰疫的實踐中,為實現意識形態破局,需要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始終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正確方向,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毫不動搖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聚焦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定中國道路的正確性。
第二,確保意識形態工作任務得到有效落實,鞏固和完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確保意識形態工作始終有著科學的價值取向,針對疫情中的攻擊和詆毀,我國給出了有理有力有節的回應和交鋒,并注重目標與任務,切實提升意識形態的對外傳播力,不斷深化國際社會在中國的理解與認同,筑牢意識形態制度根基,著力推動意識形態的發展,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做好國外敵對勢力意識形態的遏制危局[3]。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較多,本文基于整體和疫情的視角對存在的挑戰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的相關對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始終做到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破解意識形態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孫越.新時代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工作實踐與探索[N]企業家日報,2020-08-27(003).
[2]張文君. 強化陣地意識鞏固互聯網意識形態安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8-27(006).
[3]王文靜,張孟洋.習近平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路徑探究[J]公關世界,2020(1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