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軒
關鍵詞:群眾文化藝術;創作水平;服務群眾;文化藝術館;激勵機制
新時期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廣大群眾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各個地區的群眾文化藝術得以進一步發展和繁榮。但受群眾藝術創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以及創作水平的影響,目前創作出的群眾文化藝術作品質量普遍不高,難以充分滿足廣大群眾對高品質文藝作品的實際需要。因此,有關部門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群眾文化藝術創作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基本原則。群眾文化藝術創作應將以人為本、服務群眾作為基本原則,這也是我國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目標。群眾文藝創作一定要致力于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把為人民群眾服務作為文藝創作的最終目的,如此方可獲得廣大群眾的認可。群眾文藝創作人員要立足于群眾實際需求,將群眾滿意程度當做衡量文藝創作的基本標準,從而使文藝創作工作獲得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1]。
深刻認知文化藝術發展規律。為現實服務是文藝創作的基本目的,也是文藝創作發展的實際需要。只有在持續開放與進步過程中,各種文藝形式才能富含創新創造能力。所以,在進行文藝創作過程中,唯有密切關注本地改革發展實情,充分了解本地群眾心態變化和內心需要,利用自身作品弘揚和引導時代精神,不斷激發群眾生產生活熱情,大力宣揚先進文化,進一步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如此方能促進文藝創作自身長期繁榮發展。
高度重視群眾文藝創作創新。群眾文藝創作應以現實服務為基礎,其作為最主要的現實服務手段,就應當持續創作出更加優質的文藝作品。這不僅僅是文藝規律的本質要求,還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市場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說不但要創作出更多數量與類別的文藝作品,還要充分保證文藝作品的創作質量和創作水平。這有這樣方能滿足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才能經受住市場的檢驗。
積極開展群眾文藝創作采風與交流活動。第一點,相關部門可定期組織文藝骨干人員深入基層,積極開展文藝創作采風活動。同時通過采風有效激發自身創作靈感,以確保文藝創作來源于現實而高于現實,進而創作出較高質量的能夠充分呈現群眾生活文化藝術作品。
例如,在中山大涌舉辦的“鳳凰木禮贊”中山市市樹主題音樂創作采風活動中,馬國華等省內音樂詞曲創作人共聚中山市,對富含中山特色的民俗民居進行了走訪,以“市樹”鳳凰木作為創作對象,譜寫出了動人的音樂作品。
市樹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是當今各個城市的名片。中山市林業局利用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的機會,通過市民投選、專家學者論證后,將鳳凰木作為中山市的鄉土樹種,該樹種在中山市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種植史,其優雅、挺拔的形象,蘊含著熱烈向上的深意,能夠將城市形象與精神充分彰顯出來,因此鳳凰木被薦作并經市人大確定為中山市的“市樹”。每年春夏,鳳凰花開滿中山市各個區域,是欣賞鳳凰花木最佳時期。此類采風活動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提升“市樹”形象,加大鳳凰木文化宣傳力度,以期通過“市樹”鳳凰木,向外界傳遞中山人民的創新、博愛與包容的城市精神。
第二點,在進行群眾文化藝術創作過程中,可舉辦座談會,讓不同創作人員充分交流各自的作品,促使他們在文藝創作時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通過不同形式的作品將我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實際發展面貌有效展現出來。
高度重視群眾文化藝術館建設。第一點,現階段,各地文化管理部門應深刻認知到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從各地區群眾文化藝術的實際發展狀況出發,有效加強群眾文化藝術館建設,同時聘用專業管理人員對藝術進行全面監管,保證群眾文化藝術館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2]。第二點,由于群眾文化藝術館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專業文藝創作人才的支持,有關部門要在充分把握并有效解決群眾文藝創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同時,采取合理措施積極引進文藝創作人才,以有效提高群眾文藝作品創作水平,從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服務項目。
例如,為進一步繁榮發展中山市群眾文藝,中山市文化廣電局積極推進市文化藝術創作基地建設。分期設立了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等不同藝術門類的創作基地。創作基地的工作周期為兩年。由專業帶頭人與創作團隊共同創作、排練、展演等。由市文化藝術創作室從各創作基地藝術創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定期邀請省級、國家級的文藝專家,以市文化藝術館為主要基地,開展文藝創作指導活動。同時中山市還設立了專項資金,以支持群眾文藝創作。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中山市群眾的文藝創作熱情,對中山市群眾文藝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促進作用。
加強予藝術家的溝通合作交流,建立名家工作室,例如“群星獎”是中國文化部為繁榮群眾藝術創作、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繁榮與發展而設立的國家社會文化藝術政府獎。根據中央關于文藝評獎制度改革安排,“群星獎”作為評獎制度改革后保留的文化部常設全國性文藝評獎項目,和文華獎并列為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是中央文藝評獎改革后舉行的第一次評獎,其中音樂、舞蹈、戲劇、曲藝4個門類每個獎項只設5個名額,最終僅評選出20個“群星獎”,較往屆獲獎作品數減少了70-80%,本屆“群星獎”可以說是全國群眾文藝精品中的杰出代表。
中山市少兒舞蹈《爸媽我想你》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出品和組織創作,由市文化藝術創作室承辦創作組織工作,由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朱東黎教授編導,由石岐中心小學學生作為演出單位。是近年來中山市文廣新局重點打造、全力出品的精品力作。該作品是代表廣東省參加“群星獎”決賽的唯一舞蹈作品,舞蹈編導朱東黎教授對舞蹈創作傾注了極大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犧牲個人大量的休息時間來排練打磨該作品。最終,《爸媽我想你》經過初賽、復賽環節,最后進入總決賽,與來自全國的21件舞蹈精品同臺獻演競賽,作為舞蹈門類中唯一的少兒舞蹈作品在全國頂尖的群眾舞蹈精品中脫穎而出,一舉獲得極富含金量的“群星獎”。這也是積極創作組織挖掘群眾作品榮獲創作獎項的最高獎。
加大群眾文藝創作團隊建設力度。第一點,充分發揮地方高校的人才優勢以及科研優勢,大力培養群眾文化藝術創作人才,鼓勵高校人才深入開展民間藝術創作活動,以大力弘揚我國群眾文化藝術,合理傳統中國優秀傳統文化[3]。
第二點,地方高校應積極組織群眾文藝活動,并將其作為地方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項目,通過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學來進一步傳承和發展群眾文化藝術。
例如,2018年9月,中山市委印發的《中山市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施方案》中,就明確提出,要以本市各級各類學校為主要途徑,全面發揮地方學校、文化館的文化傳播功能,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嶺南優秀文化以及香山文化等納入中山市國民教育中。中山市各學校要積極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以及校本課程等,促使中華美德、禮儀、民俗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各個學校。同時要求各個學校要大力推進戲曲、民族音樂、民間舞蹈以及傳統體育等文化藝術走進各個學校,并通過文化節目展演以及經驗交流等活動,充分展現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效果。
建立健全群眾文藝創作激勵機制。第一點,有關部門必須立足于群眾文藝發展的實際需要,合理制定具有較強綜合性的考核評價指標,以激勵群眾文化創作人員不斷提升創作績效,不斷提高創作水平,將更加深刻的精神內涵以及更為深厚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從精神層面來鼓舞人民群眾,從而進一步擴大作品的社會影響范圍。
第二點,有關部門還組織專業人員有效整合各種先進文藝作品創作模式,為創作人員提升創作水平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和依據,從而不斷激發他們進行群眾文藝創作的熱情。
例如,中山市對群眾文藝創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或團隊,會頒發一定獎項,并推薦其參加省級以上比賽或展演等活動。同時對于獲得市級以上由文化廣電部門主辦的文藝創作獎項的創作人員,可申請建立群眾文化藝術創作基地,并由中山市文化廣電局頒授相應牌匾,以資鼓勵和支持。這些激勵措施的應用,曾一度促使中山市群眾掀起文化藝術創作熱潮,有效促進了中山市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
總之,提高群眾文化藝術創作水平,對群眾文化藝術創作質量的提高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充分把握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基本要求,積極開展群眾文藝創作采風與交流活動,高度重視群眾文化藝術館建設,加大群眾文藝創作團隊建設力度,不斷增強群眾文藝創作人員的合作意識與質量意識,建立健全群眾文藝創作激勵機制,從而促進群眾文藝創作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旭光.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現狀及應對措施[J]山西青年, 2016(09)
[2]毛洪生.淺談群眾文化藝術創作的現狀及應對措施[J]讀天下,2016(22)
[3]王太平.群眾文化藝術的創作現狀及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