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洪楊
關鍵詞:疫情;共青團;青年;思想引領
高校共青團要充分認識到自己服務和管理的學生所學專業背景、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積極引導學生挖掘專業潛力,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共有中國語言文學類、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三個專業,為了充分調動大家“停課不停學”的積極性,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團委策劃并組織學生以講述抗疫故事、傳播抗疫紀實為主題的的音視頻制作活動,并將本次活動取名為《聆聽青年》在學院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
本次活動中,中國語言文學類學生撰稿、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剪輯音視頻和采訪、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錄音,專業之間的合作推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也調動起大家對專業學習的熱情。與此同時,大家對抗疫紀實的采寫、對抗疫故事的講述加深了同學們對疫情防控的認識,那些抗擊疫情的醫護者故事、志愿者故事極大的鼓舞了廣大青年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在第2期《聆聽青年》中,朗讀者宋逸帆同學在讀完志愿者們的抗疫故事后深情回應:“天地與人心的故事,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文字就能描繪的,青春戰‘疫,我們都愿意做最堅強的后方”。
共青團工作的陣地在哪里,思想引領的價值就體現在哪里。以專業特色為依托,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是高校共青團進行網絡思想引領的主要著力點。
疫情防控期間,和學生們上網課一樣,居家網絡辦公也成為了高校共青團服務學生的主要辦公形式。網絡辦公無法最直接的了解學生動態,掌握學生思想情況,因此,需要共青團工作者常常線上與學生溝通交流。開展線上“‘影響青年”電影評論分享會并把此項工作一直堅持是一項與青年團員保持密切聯系的有效方法。電影是一種視聽藝術,可以通過可觀可感的方式感染廣大青年學生,同時,電影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以電影為抓手帶領學生交流心得是提升廣大青年學生藝術鑒賞力的重要手段。
《怦然心動》是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團委帶領學生們線上進行電影評論分享的第一部電影。在分享會中,學生們有的通過老莊思想分析影片中的人物,有的通過蒙太奇分析電影拍攝技法,有的通過疫情期間的新聞框架分析影片中的故事情節……通過一部電影,他們對時事熱點的關注力、對專業知識的遷移力,對古今思想的挖掘力充分展現,通過電影藝術的魅力,他們和這個社會又多了許多互動的方式。
“‘影響青年”不僅實現了可觀的共青團活動形式的轉變,也實現了思維的更新,加之高校的青年團員多數都是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這樣視聽內容豐富、可以激發創造力和思想活力的活動充分發揮青年團員的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共同實現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組織與發展。
上好思政課是高校共青團必備的專業技能。高校共青團肩負著做好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重要職責。高校共青團要牢牢把握新時代的發展方向,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思想政治狀況,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思想認識、價值取向、學習生活、擇業交友等方面的具體問題。
為了提升高校學生的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團委邀請學生參加疫情期間的思政大課,并廣泛開展線上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們樹立了生于“種花家”無比自豪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認同感,也看到了學生們“大寫的思政課,大寫的青春”的青年力量。3月15日,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寫了一封回信,他鼓勵廣大青年“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為了深刻領悟和發揚習總書記的回信精神,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300余名青年黨員、團員開展以“學總書記回信,話青春擔當”為主題的線上團課,團課中邀請到北京大學的研究生親自講述這封回信給廣大青年帶來的鼓舞力量和精神傳承。在團課中,通過對話青年的方式進行線上訪談,對學院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志愿者的青年黨員、團員進行訪談,他們的話語間透露著作為一個新時代青年的青春使命,彰顯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這一次團課,深深激勵了廣大青年學生回饋社會、報效祖國的決心和勇氣。
疫情防控期間,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迎來了新的機遇。高校共青團要努力借助于網絡平臺激發團員的組織意識和大局意識,要經常借助網絡社交平臺、辦公平臺及直播平臺等進行青年團員的線上思想引領工作,幫助廣大青年團員積極進步,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環境。當然,在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廣大青年團員進行思想引領時,還要不斷提升高校共青團工作者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有意識規避網絡帶來的問題。
作為高校共青團,堅持做好學生思想引領的初心不能改變。探索網絡育人模式、豐富網絡育人形式是我們立足新時代必須要長期堅持的課題。疫情之下,高校共青團的工作何嘗不是一場戰“疫”,高校共青團工作者應該潛心付出、踏實努力、不斷創新,以“聆聽青年”“影響青年”“對話青年”為抓手,在共青團工作中不斷發掘新思路、新方法。
參考文獻
[1]楊振斌,張瑜.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對策的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00.18(6): 43-45.
[2]相征.網絡時代背景下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14 (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