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婷婷
關鍵詞:傳媒融合;紙媒;記者;轉型
傳統(tǒng)媒體的主要介質是報紙、雜志、電視和廣播,但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普及,微博、微信、搜狐等社交網站、門戶網站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渠道,新媒體開始成為人們生產、傳播和獲取信息的重要平臺,通過手機等移動載體,可以實現傳統(tǒng)媒體的所有功能,這對紙媒的沖擊是最大的。紙媒記者面臨行業(yè)變化,角色和職能需要及時轉變,才能適應新時期的要求,為紙媒的傳媒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撐。
對紙媒記者的理念和技能提出新要求。傳媒融合的起源是新媒體的高速發(fā)展,導致紙媒陷入困境,只有轉型融合才能獲得更大的額生存空間。傳統(tǒng)媒體的采編模式呈現出明顯的局限性,語言特點、傳播渠道、制作周期和表現形式,對記者的技能要求較低,單純地采訪、寫稿和編輯,已經不適應新媒體的發(fā)展。傳媒融合對記者提出了更高的新聞采編理念和技能要求,要用互聯(lián)網思維去理解新聞事件、采寫新聞稿件,同時還要結合網絡讀者的需求,對信息在微博、微信上的傳播進行研究,充分將文字與視頻、圖片、H5等相結合,讓信息符合讀者的多層次需求。
對記者群體的結構帶來沖擊。傳統(tǒng)媒體的記者群體中,中青年的群體人數具有明顯的層次感,但在新媒體工作人員中,人員的年輕化成為新特點,這導致從業(yè)人員的工作經驗不足,缺乏活動策劃和專題制作能力。傳媒融合環(huán)境下,紙媒實現向全媒體的轉型,一方面要有足夠的青年人才作為主力,另一方面則需要富有經驗的中年記者及時轉變理念,將個人的新聞經驗與新媒體相融合,讓記者群體具備更強的戰(zhàn)斗力。
新媒體是當前信息傳播和網絡互動的主陣地,這是由網民的行為習慣決定的,大多數紙媒和地方政府部門通過開設新媒體賬號,占據新媒體傳播和傳媒融合的制高點,最終目的是為了占據輿論高地。紙媒記者實現角色轉型的必要性,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身發(fā)展的需求。紙媒記者的業(yè)務能力來自于學習和實習、培訓,但自學過程也十分重要,通過學習新媒體傳播技術和理念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有助于個人采編創(chuàng)作,帶來更多的成長機會。二是紙媒轉型發(fā)展的需求。紙媒除了出版報紙,目前大多數已經開始試水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新聞網站的運營,但人才儲備還遠遠不足,需要全面提升記者的綜合素養(yǎng),為傳媒融合的深度開展打好基礎。三是輿論引導的需求。傳統(tǒng)媒體時代,紙媒和廣電等媒體擁有絕對的新聞話語權,公眾獲得信息的渠道單一,但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公眾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渠道眾多、內容浩繁,還能借助社交平臺發(fā)布信息、進行評論和轉發(fā),這對輿論引導帶來了壓力。紙媒記者只有持續(xù)提升,能夠全方位創(chuàng)作真實、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才能避免虛假新聞占據主導,影響網絡信息傳播環(huán)境。
加強新媒體運營能力的提升。在當前的媒體發(fā)展形勢下,紙媒記者必須要朝著全媒體的方向發(fā)展,在原有采編能力的基礎上,應該加強新媒體運營能力的提升。一是開展新媒體業(yè)務能力培訓,通過邀請高校教授、新媒體運營專家和計算機專業(yè)人員,有針對性地提升記者的新媒體理論知識和理念水平,以及具體的運用技巧等,并結合記者既有的文字和采訪能力,綜合性提升傳統(tǒng)媒體記者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適應能力。新媒體運營能力的提升,在培訓的基礎上,要加強實操訓練,一方面要積極開展攝影、視頻錄制和剪輯方面的訓練,熟練掌握相應的工作技巧;另一方面則要引導記者注冊自媒體賬號,并根據自身業(yè)務領域的分工,開展相應的自媒體運營業(yè)務,積累運營經驗和技巧。
轉型為新媒體的新聞“把關人”。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把關人”角色已經日益淡化,僅僅依靠紙媒無法承擔起這項責任,需要新媒體的緊密配合。新聞記者應該主動承擔起“把關人”的角色,在新聞采編和傳播過程中,恪守新聞采編的道德和準則,核實新聞的真實性,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杜撰、不捏造,為新聞傳播提供真實、及時和有影響力的信息,確保有價值的新聞占據傳播主流渠道,提防“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出現。因此,新聞記者要加強“把關人”意識,樹立新聞傳播的責任心,為新聞輿論的穩(wěn)定有序提供助力。
紙媒記者應探索更新的媒體形式。從新媒體與傳媒融合的發(fā)展歷程來看,經歷了門戶網站、社區(qū)/論壇、博客、交友網站、微博、微信、微信公眾號以及各類公眾號百花齊放的過程,抓住每一步的發(fā)展結點,及時介入創(chuàng)立運營平臺,能夠搶得媒體發(fā)展的先機,推動紙媒與新媒體的高效率融合,提升傳媒融合的發(fā)展水平。當前的新媒體形勢下,媒體機構應該積極探索未來的新媒體技術發(fā)展方向,根據受眾群體的閱讀習慣、新媒體使用特點,積極拓展新媒體平臺,探索更新的媒體形式,前瞻性開展新聞傳播創(chuàng)新研究,實現紙媒與各類新媒體的融合。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傳媒融合新環(huán)境下,紙媒和新媒體的發(fā)展都進入了瓶頸期,進一步的影響力提升需要記者及時進行角色轉型,以全新的理念和采編技巧應對傳媒融合的新形勢,實現新聞傳播形式、傳播渠道和內容的創(chuàng)新,滿足受眾群體對信息多樣化的需求。基于以上要求,紙媒記者應當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掌握新媒體運營的思維和技術手段,夯實新聞采編專業(yè)基礎,不斷調整工作方式,更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結構,適應時代需求和媒體發(fā)展需求,讓傳播更加科學化,新聞質量帶來讀者凝聚力,使新聞媒體的優(yōu)質發(fā)展得到全面實現。
參考文獻
[1]楊海濱.紙媒轉型過程中記者角色轉變研究[J].中國報業(yè),2019(24):38-39.
[2]趙益彬.社會新聞記者素養(yǎng)的提升[J].采寫編,2019(06):65-66.
[3]于明濤.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記者轉型分析[J].記者觀察,2019(36):106.
[4]李抑嬙.淺析融媒體時代記者如何實現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