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飛
摘要:探究式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和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將學生始終置于探究性學習之中。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性;培養;策略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淺析
面對殘酷的中考,初中數學教師不得不自陷“題海戰術”,將自己與學生捆綁在題海戰術的戰車上。正因為初中數學教學已經深陷傳統教學模式多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大不如從前。同時,初中數學教師大多已經習慣于注入式教學,好于將自己的滿壺傾倒進學生的半瓶之中。如此這般周而復始的教與學循環,造成的社會惡果必然是教學質量下降、學生素質全面崩潰,社會對于學校教育的認知度嚴重下降。
二、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優勢
培養初中學生素質的最佳方式在于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即讓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中,選取一個突破點,通過質疑、分析、研討、交流等方式,獲取一定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方法。初中數學探究式學習強調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在學生中營造出探究性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善于思考,主動思考,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的主體是教師,但學習的主體一定是學生。換一句話說,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主體,而教師只是服務于這個主體中的主導,是主要的服務對象,而非教學的本體。為此,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師要教會學生去思索、去分析、去解決,從而培養出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主攻方向
1.錘煉學生的思變能力是探究性學習的目的。探究性學習不只是一種形式,而是解決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初中數學大多是一種綜合性的實戰例題,在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空前提升,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有了質的飛躍。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完成此類教學任務的時候,絕不能僅僅拘泥于探尋一個答案,而是要著眼于因果關系的探尋。在具體教學的時候,難度不大的例題或問題我們可以放手學生自己去探索,難度較大的例題或問題我們可以和學生一同來完成,即使其間碰得頭破血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得的是發散式的思維,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發散思維中呈直線上升。例如,在教學初中九年級數學下冊“反比例函數”中“若反比例函數y=kx的圖象經過點(2,一1),則該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在( )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三象限D.第二、四象限”。像這樣的例題,我總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絕不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又如,在完成“試驗數據顯示,一般成人喝半斤低度白酒后,1.5小時內其血液中酒精含量y(毫克/百毫升)與時間x(時)的關系可近似地用二次函數y=-200x2+400x刻畫;1.5小時后(包括1.5小時)y與x可近似地用反比例函數y=kx(k>0)刻畫(如圖26-Y-6所示)。(1)根據上述數學模型計算:①喝酒后幾時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最大值?最大值為多少?②當x=5時,y=45,求k的值。(2)按國家規定,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時屬于“酒后駕駛”,不能駕車上路.參照上述數學模型,假設某駕駛員晚上20:00在家喝完半斤低度白酒,第二天早上7:00能否駕車去上班?請說明理由。”教學時,我一方面讓學生認真讀題、理解題意,另一方面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最后形成共同性的研究成果。
2.課后反思是培養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過程。由于初中學生的認知結構還不具備自我反思能力,因此課堂學習中的反思大多為老師,或者老師組織學生對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對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看似可有可無,但實質是必不可少。因為,學生在學習之后對于存在問題的反思,實際上就是學生的又一次自我反省、自我認識,有助于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多邊形”時,我讓學生在多邊形的定義基礎上進行總結,最后得出了“邊數為3的多邊形角三角形,邊數為4的多邊形叫四邊形,類似地,邊數為5的多邊形叫五邊形,……邊數為n的多邊形叫n邊形”。
四、培養學生探究式能力應該采用探究式方式進行教學
1.錘煉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切不可教師全盤包辦。例如,在教學七年級數學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從算式到方程(1)時,我常常引導學生去列算式,在學生用算式尋找出答案后,我再啟發學生看能不能采用其他的方式來加以解決。這種教學方式本身遵循了教學規律中的循序漸進,又對于學生解決問題有所啟發,也可以引導學生主動進入新課程探究學習。
2.讓學生不斷地進行自主探究。初中數學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學習的根本能力在于主動進行自我探究。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探究過程中給出一些假設或者限制,讓學生利用學習過的知識探究將要學習的新知識、新問題,順其自然地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例如,在教學《角的比較與運算》的時候,我讓學生去思考“怎樣比較角的大小”,然后舉例出五組關于角的例題進行實地解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放手學生去比較分析,然后得出正確的結論。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我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比較大,有些學生在解決同樣的問題的時候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決不能因為個別學生的差異而忽略問題探究。相反,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用優秀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略次學生進行探究。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數學下冊《二次根式的乘除》時,我在引導學生分析完例題后將全班分成了八個小組,每一個小組一個學習組長,學習組長負責指導成績略差的同學。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探究問題氛圍,另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生始終置于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決不因為有了暫時性困難而放松自我解決問題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胡琴花,學法指導和興趣激發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5(11):179-179.
[2]朱亮,學法指導和興趣激發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01):69-69.
[3]王丹,金國平.學法指導和興趣激發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影響[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04):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