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會來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指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冠狀動脈血管管腔狹窄、痙攣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疾病[1],根據發病特點可將其分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和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征。穩定型心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屬于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征的一種,臨床常表現為胸部、下頜部、肩背部或上臂部不適感為主要特點,常因勞力或情緒壓力而誘發,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緩解[2]。近年來SAP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SAP防治現已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目前現代醫學治療SAP主要方式包括調節生活方式、預防血栓形成。抑制炎癥反應、穩定斑塊等方面,但仍存在著藥物長期服用、藥物抵抗、毒副作用較大、肝腎功能損傷、經濟學效應等諸多問題。中醫藥注重整體調節,對于SAP治療具有獨特優勢。穴位貼敷為中醫特色療法,以經絡理論為基礎,以藥物貼敷在人體穴位處,通過皮膚吸收刺激人體機能,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本研究選用穴位貼敷聯合瓜蔞皮注射液治療痰濁閉阻證SAP患者,以期為臨床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于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痰濁閉阻證SAP患者9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組方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52~65歲,平均(58.45±3.79)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4.75±1.82)年。對照組中男28例,女20例;年齡47~64歲,平均(57.52±4.38)歲;病程5~8年,平均病程(4.41±1.35)年。2組患者間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試驗2組患者依從性良好,未發生脫落病例,且本研究已獲得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SAP診斷標準參照《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3]以及《實用內科學》(第15版)[4]制訂。
1.2.2 中醫診斷標準SAP痰濁閉阻證中醫辨證標準參照《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專家共識》[5]制訂。胸痛以胸悶痛為特點,癥見痰多體胖、頭暈、多寐、身體困重、大便黏膩不爽、舌苔厚膩、脈滑。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范圍45~70歲;③自愿參與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2 排除標準①急性冠脈綜合征;②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惡性心律失常、惡性腫瘤;③由于貧血、哮喘、肺動脈高壓、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纖維化等疾病引起ST-T改變;④對本試驗藥物過敏或或不耐受者;⑤精神異常、意識障礙或不配合治療及拒簽知情同意書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SAP常規治療方法,口服阿司匹靈腸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I.,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71021,規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魯南貝特制藥有效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1039,規格:40 mg/片),4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408,規格:20 mg/片),20 mg/次,1次/d;琥珀酸美托洛爾片緩釋片(AstraZeneca AB,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50044,規格:47.5 mg/片),47.5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穴位貼敷(上海豐澤園醫藥研究所),取穴膻中、內關(雙)、心俞(雙)、足三里(雙)、豐隆(雙),每次貼敷時間4~6 h;配合予瓜蔞皮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效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7540,規格:4 ml/支),4 ml/次,1次/d,勻速靜脈滴入,30~60 min滴完。2組療程均為4周,對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進行記錄。
1.5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采用免疫熒光法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機體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進行測定估評,SAQ量表分為五項:心絞痛穩定狀態(AS)、心絞痛發作情況(AF)、疾病認識程度(DS)、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治療滿意程度(TS)。標準公式:標準積分=(實際分數-最低分數)/(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和機體狀態越好[6]。臨床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制定,中醫證候積分計算方法:根據癥狀輕重,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分、2分、4分、6分,舌脈根據有無計0分、2分。中醫證候積分療效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療效標準:顯效:心絞痛主要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心電圖恢復至正常或大致正常,療效指數≥70%;有效:治療后心絞痛的發作程度減輕、持續時間縮短或發作次數減少,心電圖ST段降低,治療后回升≥0.05 mV,但未達到正常水平,主要導聯T波由平坦變為直立者或倒置T波變淺(≥25%),療效指數≥30%;無效:治療后心絞痛癥狀基本無變化,心電圖與治療前基本相同甚至加重,療效指數<3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9.58%,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2.92%,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36<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總積分及單一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總積分及單一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總積分及單一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胸悶痛、痰多體胖、頭昏多寐、大便黏膩不爽癥狀評分及中醫證候總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在身體困重、舌脈癥狀方面,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中醫證候總積分及單一癥狀積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SAQ評分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的SAQ(PL、AS、AF、T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患者的SAQ(PL、AS、AF、T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且觀察組在PL、AS、AF、TS、DS五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SAQ評分比較 (例,
2.4 2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的血脂指標水平(TC、TG、LDL-C、HD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HDL-C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TC、TG、L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H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例,
2.5 2組患者hs-CRP、SOD水平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的hs-CRP、SO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患者的hs-CRP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SOD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hs-CR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SO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hs-CRP、SOD水平比較 (例,
中醫學將SAP歸屬于“胸痹”“心痛”等范疇,其發生發展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倦內傷、年邁體虛等因素密切相關[8],以“陽微陰弦”為基本病機,乃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氣、血、陰、陽虧虛,心脈失養;標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濁等痹阻胸陽、阻滯心脈[9]。《本草綱目》言:“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結胸滿痛,皆用蔞實”,故選取瓜蔞皮注射劑以增強寬胸豁痰、宣痹止痛之功。現代藥理研究亦表明,瓜蔞皮可調控凋亡因子、抑制內皮素合成、抑制核轉錄因子κB信號通路過度表達、抑制缺血心肌脂質過氧化、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提高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以達到擴張冠脈血管、改善血液流變學、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10-12]。
清·吳師機《理瀹駢文》云:“外治之理則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則內治之藥,所異者法爾”。穴位敷貼治療SAP則在中醫經絡理論指導下,選擇相應穴位進行應用[13]。本研究選用上海豐澤潤醫藥研究所自主研發穴位敷貼,采用現代科技手段和傳統中醫經絡理論相結合方法,依據中醫學、生物工程學、材料學等設計研制,其產品由醫用膠帶,治療膏和保護膜組成,可以通過經絡穴位效應和生物波效應發揮作用,并可發出8~14 μm生物波,可以作用于人體穴位,通過吸收,透射,反射和滲透,產生“生物共振”效應,并通過經絡傳導發揮作用。根據經絡循行及腧穴主治特點選取膻中、心俞、內關、足三里、豐隆為治療要穴。膻中屬任脈要穴、氣之會穴,亦是心包之募穴,可通補上焦、振奮心陽、寬胸理氣[14];心俞為膀胱經穴、心之背俞穴,是心之經氣輸注于背部之處,可寧心止痛,主治心痛、驚悸、失眠[15];膻中與心俞配合應用為俞募配穴法,可加強腧穴與臟腑內外聯系,使心之經氣得以運行通暢、循環往復。內關為心包經穴,心之病變最先累及心包,心包“代君受邪”,內關同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可行氣化瘀、理氣通絡,主治心胸悶痛、心動過速、失眠等心系疾病[16]。足三里和豐隆共為胃經主要穴位,足三里主治虛勞諸證,為氣血雙補、強壯保健之要穴;豐隆穴主治痰飲諸證,對痰熱、痰瘀互結具有特殊療效[17]。
hs-CRP為全身炎癥標志物,其水平升高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影響冠脈供血導致心肌缺血而造成SAP[18]。研究表明痰濁造成SAP的早期病理改變乃因組織細胞缺氧所致,而SOD可清除生物體新陳代謝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SOD也是體現氧化應激水平的指標[1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穴位貼敷聯合瓜蔞皮注射液治療痰濁閉阻證SAP患者具有良好臨床療效。治療4周后,觀察組的胸悶痛、痰多體胖、頭昏多寐、大便黏膩不爽癥狀評分及中醫證候總積分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穴位貼敷聯合瓜蔞皮注射液可顯著改善痰濁閉阻證SAP患者的臨床癥狀;觀察組的SAQ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穴位貼敷聯合瓜蔞皮注射液可顯著改善痰濁閉阻證SAP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機體功能狀態;觀察組的血脂指標(TC、TG、LDL-C、HDL-C)、hs-CRP、SOD水平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P<0.05),提示穴位貼敷聯合瓜蔞皮注射液可顯著改善痰濁閉阻證SAP患者的血脂指標,其潛在機制與抑制炎性反應、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相關。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聯合瓜蔞皮注射液可顯著改善痰濁閉阻證SAP患者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機體功能狀態及血脂指標,從而達到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血管的目的,臨床療效顯著,其潛在機制與抑制炎性反應、增強機體抗氧化能力相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