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森
腦血栓屬于一種較為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由于該疾病發(fā)病急、進展迅速及病情危重,一旦發(fā)生腦血栓,如未得到及時有效救治,隨病情發(fā)展,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病情危重時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1]。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使得飲食結構以及生活習慣發(fā)生巨大改變,且因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愈加嚴重,致使腦血栓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2]。目前,臨床對腦血栓患者多給予抗血小板聚集、促進腦代謝、改善腦循環(huán)、預防并發(fā)癥及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雖有一定治療效果,但無法改善神經功能受損程度,患者預后差。有研究表示,臨床采用通竅活血湯治療腦血栓,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神經功能,能提升治療效果[3]。本研究對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腦血栓患者90例采取不同治療方案,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腦血栓患者90例臨床資料,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45例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46~84歲,平均年齡(65.31±10.20)歲;急性期13例,恢復期16例,后遺癥期16例。研究組45例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5~83歲,平均年齡(65.40±9.92)歲;急性期14例,恢復期17例,后遺癥期14例。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同意,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符合腦血栓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臨床依從性高。排除標準:對此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臨床資料缺失;臨床依從性低。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①給予己酮可可堿注射液0.1 g加入5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d;②給予常規(guī)口服藥物:拜阿司匹林,0.1 g,1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40 mg, 1次/d;③給予胞二磷膽堿注射液 0.5 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d。研究組在此基礎上使用通竅活血湯治療,具體藥方如下:麝香0.2 g,紅花9 g,桃仁9 g,鮮姜9 g,川芎13 g,赤芍13 g,大棗6枚。若有痰濕較盛者加清半夏15 g和石菖蒲12 g;若有化熱者加黃芩15 g和黃連3 g;若有動風者加鉤藤12 g和天麻15 g;若有陰虛津虧者加麥冬15 g和五味子10 g;若有氣虛者加黃芪30 g和人參10 g。水煎服,每天1劑,每天2次,分早晚2次口服。
1.4 觀察指標對2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體征及癥狀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體征及癥狀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自理;無效:患者癥狀及體征無改變,甚至加重。2組神經功能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NIHSS)進行評估,分值越高代表神經功能缺損越重。比較2組患者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及纖維蛋白原(Fbg)等[4,5]。
2.1 2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例,%)
2.2 2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研究組NIHSS評分明顯比對照組優(yōu)(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研究組凝血功能指標呈低凝狀態(tài),比對照組優(yōu)(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 (例,
腦血栓屬于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率、致殘率及致死率高,若不接受有效治療,可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其安全[6]。中醫(yī)認為腦梗死屬于“中風”及“卒中”等范疇,其發(fā)病機制與火、痰、風、瘀等有所相關,往往為本虛標實而上盛下虛[7]。該疾病發(fā)病核心主要為氣血逆亂及血溢脈外,其中血瘀則是導致腦梗死病變關鍵,因此,臨床對腦梗死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藥治療[8]。為探討通竅活血湯對腦血栓患者臨床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響,本研究對本院收治腦血栓患者90例臨床資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NIHSS評分(8.44±1.25)分比對照組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5.56%比對照組高,結果與張新文等[9]研究結果相符。表明腦血栓患者采用通竅活血湯治療,不僅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凝血功能,還能提升其治療效果。分析原因:本次研究中,臨床使用通竅活血湯治療腦血栓患者,治療效果顯著。通竅活血湯主要由麝香、紅花、桃仁、鮮姜、川芎、赤芍、大棗等多種藥物組成,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醒腦開竅等之效。其中川芎味辛、性溫,可活血祛瘀;紅花味辛、性溫,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效;赤芍能散瘀止痛、清熱涼血;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之效;生姜和大棗合用,具有行氣活血之效。以上諸藥聯(lián)合使用,可起到活血化瘀、開竅醒神作用[10]。同時,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指出,川芎能夠降低體內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促使纖溶細胞生物活性提升,不僅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結構完整性,還能改善體內血液循環(huán),使腦缺血后再灌注損傷程度減輕;赤芍能對Na2+流動進行抑制,可緩解腦組織受損情況;桃仁具有抗凝血及抗血栓之效;而紅花能擴張血管,使血管通透性降低,改善微循環(huán),有效保護神經元。此外,通竅活血湯具有溫補之效,雖藥物起效較慢,但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11,12]。受外部環(huán)境與樣本例數(shù)等因素制約,關于2組安全性,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補充。
綜上所述,臨床使用通竅活血湯治療腦血栓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凝血功能,提升其治療效果,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