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剛 蔣守濤 徐玉蓮
心力衰竭是多種原因導致心臟結構和/或功能的異常改變,使心室收縮和/或舒張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引起一組復雜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疲勞和體液潴留(肺淤血、體循環淤血及外周水腫)[1]。《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2]中報告的心血管患病情況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呈持續上升階段,其中心力衰竭有450萬。由于長期的慢性心力衰竭反復發作,這給患者的家庭精神和經濟上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中醫藥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本研究探討真武湯合丹參飲加減治療陽虛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診于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及門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38例,其中治療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45~76歲,平均58.72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19例;年齡48~74歲,平均60.14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構成比上經統計學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1]有關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
1.2.2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心力衰竭陽虛血瘀型辨證標準制定:主癥:心悸氣喘或不得臥,咳吐泡沫痰,面肢浮腫,畏寒肢冷。次癥:煩躁出汗,顏面灰白,口唇青紫,尿少腹脹,或伴胸水、腹水。舌脈: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結代。伴有2項或以上主癥,再結合次癥及舌脈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Ⅲ級患者;②中醫辨證為陽虛血瘀型患者;③年齡在18~80歲。
1.4 排除標準①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期;②急性心肌梗死;③急性心肌炎;④合并有嚴重的肝、腎、肺功能不全及惡性腫瘤者;⑤近期有參加其他臨床研究者;⑥懷孕及哺乳期的婦女。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嚴格限制水及鈉鹽的攝入,低脂飲食及戒煙。予以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4053)2 mg,每天1次;美托洛爾緩釋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50044)23.75 mg,每天1次;螺內酯(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3020070)20 mg,每天1次。4周為一個療程。
1.5.2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真武湯合丹參飲加減,組方如下:附片10 g,茯苓20 g,白術15 g,白芍10 g,生姜10 g,桂枝10 g,丹參20 g,檀香10 g,黃芪20 g,紅參10 g,砂仁10 g,葶藶子10 g,大棗10 g,車前子10 g。每日1劑,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服,4周為一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心衰計分、明尼蘇達心衰生活質量評分,pro-BNP及LVEF的變化。
1.7 中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顯效:主次癥基本或完全消失,治療后證候積分為0分或減少≥70%;有效:治療后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治療后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2.1 2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對照組總有效率78.95%,治療組總有效率97.37%,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明尼蘇達心衰生活量表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明尼蘇達心衰生活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明尼蘇達心衰生活量表評分均有顯著降低(P<0.05),且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治療組的明尼蘇達心衰生活量表評分降低更為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明尼蘇達心衰生活量表評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ro-BNP及LVEF比較2組治療前Pro-BNP及LVE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2組治療后Pro-BNP水平均有顯著降低(P<0.05),LVEF水平均有顯著提高(P<0.05);且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治療組的Pro-BNP水平降低更為顯著(P<0.05),LVEF水平提高更為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ro-BNP及LVEF水平比較 (例,
慢性心力衰竭是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許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的晚期臨床表現,它具有死亡率及再住院率高的特點。有研究顯示,慢性心力衰竭5年的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當,預后差[4,5]。根據目前現有的指南,對該疾病的治療有利尿、強心、擴血管,改善預后治療主要包括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β受體阻滯劑及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所謂的“金三角”治療,然而,臨床上仍有許多心衰的患者有低血壓情況,那么在給予ACEI及β受體阻滯劑治療時有它的局限性。臨床上許多醫家考慮使用中藥,在治療心衰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古代醫家未見有“慢性心力衰竭”病名的表述,但是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將慢性心力衰竭歸屬于中醫學的“喘證”“水飲”“水腫”“心悸”等范疇。中醫學認為,慢性心力衰竭其病位在心,與肺、脾、腎關系密切,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虛以心氣陽虛為主,可累及肺脾腎而致虛,標實以血瘀、痰飲及水腫為主。《素問·舉痛論》有云“勞則喘息汗出。”心衰患者多為年老體弱,勞作過度,致心陽氣虛,氣虛則推動無力,則致血瘀,加之久病,久病致肺脾腎虛,致水液運化代謝失職,故致水飲泛濫,水停于肺,故見喘促,停留于胸,故見胸水,水停留于下肢,故見水腫。故慢性心力衰竭與陽氣虛弱密不可分,血瘀及水飲則是病理產物。故本研究以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為法來治療陽虛血瘀型心衰患者,方以真武湯及丹參飲加減,真武湯出自《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關于少陰病陽虛水泛的癥治,方中附子溫腎陽,配生姜散陰寒,茯苓、白術健脾以治水,白芍助疏泄以利水。丹參飲由丹參、檀香、砂仁三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同時在真武湯及丹參飲中加黃芪、紅參以補益心氣,桂枝溫通心陽,葶藶子、大棗瀉肺利水,諸藥共用,起益氣溫陽,活血利水之功。動物實驗研究顯示[6,7]:真武湯能改善心衰模型大鼠的心室重構、抑制心肌細胞凋亡及纖維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7.37%,顯著高于對照組7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在明尼蘇達心衰生活量表評分及Pro-BNP方面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LVEF方面,2組都有顯著提高LVEF的作用,且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真武湯合丹參飲加減治療陽虛血瘀型心衰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有提高心功能的作用。
綜上所述,真武湯合丹參飲加減治療陽虛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較單純使用西藥治療療效更加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