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森彪
乳腺增生癥,在中醫屬“乳癖”范疇,臨床表現以乳房腫塊、疼痛為特征。乳腺增生癥是屬于乳腺良性疾病之一, 乳腺良性疾病癌變是乳腺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機制雖然尚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及早正確治療乳腺增生癥對預防乳腺癌有積極作用[1,2],但較少建立對照組[3]。因此,為減輕乳腺增生癥患者痛苦癥狀,提高乳腺增生癥患者治愈率,改善預后結局,該研究通過使用針刺與中藥結合方式共同干預治療乳腺增生癥,提高乳腺增生癥的臨床治療效果,為臨床乳腺增生癥的治療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6月—2019 年 6 月在河南省直屬機關第一門診部治療的乳腺增生癥患者共70例,按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脫落后觀察組34例,對照組32例。對照組平均年齡(43.65±7.17)歲;病程最短15 d,最長7年。觀察組平均年齡(43.15±8.85)歲;病程最短14 d,最長7年。2組在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外科學》乳癖的診斷標準[4]。癥狀與體征: ①乳房以脹痛為主,可有刺痛或者牽拉痛。乳痛以乳房腫塊處為甚,可涉及胸脅部或肩背部,或隨月經周期變化。 ②一側或兩側乳房發生單個或多個質地中等或堅硬,表面光滑或呈顆粒狀,活動度好的腫塊,大小不一,直徑一般在1~2 cm,大者可超過3 cm。③乳房超聲檢查、鉬靶X線攝片明確診斷。
1.2.2 中醫辨證標準參照《中醫外科學》乳癖的辨證標準[4],將其分為①肝郁痰凝證,證候:乳房腫塊質韌不堅,脹痛或刺痛,癥狀隨喜怒消長,伴有胸悶脅脹,善郁易怒,失眠多夢,心煩口苦,苔薄黃,脈弦滑。②沖任失調證,證候:乳房腫塊經前加重,經后緩解,乳房疼痛較輕,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經失調,量少色淡,或閉經,舌淡,苔白,脈沉細。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乳腺增生癥的診斷標準;②年齡在 18~ 55 歲;③非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排除標準:①通過B超、鉬靶X線攝片、穿刺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等診斷為乳腺纖維瘤或乳腺癌等相關疾病;②合并其他嚴重性器質性疾病、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血液疾病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乳癖消片(沈陽紅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1020747,0.32 g,100片)以軟堅散結,活血消癰,清熱解毒,每次5片,每日3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針刺治療。針刺選穴以膻中、乳根、屋翳為基礎,根據患者辨證選取足厥陰肝經、任脈或足陽明胃經穴[5]。患者取仰臥位,根據具體穴位選用0.30 mm×25 mm華佗牌針灸針或0.30 mm×40 mm華佗牌針灸針(由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6270970)。穴位用碘伏消毒后針刺。其中膻中宜向患側乳房平刺,乳根向上平刺進針, 屋翳沿肋間隙斜刺,配穴也需嚴格操作,脅肋部穴位均不可深刺、直刺,以免傷及內臟。每日1次,針6次休息1 d。2組均以10 d為一個療程,至少治療3個療程。
1.4.2 觀察指標參照《2002 年中華中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乳腺增生病療效評價標準[6,7]。分析對比2組治療前后乳房疼痛、腫塊評分。其中腫塊分級及評分根據乳腺彩超結果進行。①乳房疼痛評分: 0~30分。②乳房腫塊評分:腫塊硬度評分:0~9分;腫塊范圍評分:0~12分;腫塊大小(最大腫塊直徑)評分:0~9 分。
1.4.3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療效指數≥90%;顯效:療效指數 70%~89%; 有效:療效指數 30%~69%;無效:療效指數<30%。 療效指數=(治療前證候積分-治療后證候積分)/治療前證候積分×10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2組治療后療效對比,經秩和檢驗,Z=-2.026,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癥狀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故有可比性(t=1.800,P=0.071);治療后2組癥狀積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507,P=0.000)。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例,
乳腺增生屬中醫“乳癖”范疇,中藥治療乳腺增生近年有很多報道[8-10],本研究所用乳癖消片由鹿角、昆布、雞血藤、三七、赤芍、蒲公英、玄參、牡丹皮、天花粉、海藻、漏蘆、木香、夏枯草等藥物組成,有軟堅散結、活血消癰、清熱解毒的功效。故可用于乳腺增生且有較好效果[11,12]。而針灸作為流傳至今的中醫瑰寶,本身便具有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絡等作用,尤其對于“痛癥”更是有毒副作用小、止痛效果快、經濟安全等優點。參照劉剛剛等[13]針灸辨證方法的使用,多將其病因歸為憂郁思慮、肝失條達、心脾郁結、氣血失調、痰濕阻絡等,故治多疏肝理氣、調理沖任、化痰軟堅散結為主[14]。因其病位在乳,故選膻中、乳根、屋翳以消除氣血瘀阻、宣暢局部經氣。在此基礎上,使用關元、三陰交以調理沖任。配足三里、內關、中脘化痰通絡以治痰濕阻絡。另有肝郁氣滯可配肩井、太沖等穴。以達到疏肝理氣,養血補腎、化痰散結而可去腫塊之標,調陰陽之本。
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刺聯合中藥組總有效率高于單純使用中藥的對照組,2組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治療后觀察組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表明針灸聯合中藥治療乳腺增生不僅可緩解患者乳痛、腫塊等癥狀,還能加強臨床療效,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