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蘭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404)
人格研究有六大理論與三大主題,六大理論包括特質理論、生物學理論、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人格研究的三大主題包括人格表現(demonstration)、人格動力(dynamics)和人格發展(development)[1]。而人格發展是人格心理學基于人格表現、人格動力的最終研究目標,個體人格發展狀況體現個體的人格成熟度。
人格發展過程(見表1)包括知、情、意、行4個層次。其中,知是對自我與環境的認知與了解,情是個體對于自我與外界的接納與認可,意是個體對于自身與環境的控制與管理,行是個體根據自身的知、情、意水平而進行的實踐活動。

表1 人格發展過程
人格發展是在人格動力的基礎上,對人格表現的完善與超越,是通過實踐活動進行的人格促進。知、情、意、行是人格發展的4個維度,人格經歷知、情、意心理的發展過程,最后體現在行為表現上,即“志行,為也”。成熟人格的發展要歷經自知、自尊自愛、自控自律、成熟理智的社會行為(積極的社會我)這一過程。因此,成熟人格模型(見圖1)可以理解為“積極的社會我”。

圖1 成熟人格模型
2.2.1 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在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青年的“三有”目標,強調青年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強調青年健康的青春夢、自勵自律、對社會的擔當及奉獻。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培養自尊自愛、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人格作為人才心理素質目標。人格成熟不僅包含理性的認知、熾熱的情感、堅強的意志,還包含積極的社會擔當行為。
2.2.2 不為良相,即為良醫 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在防控抗疫講課中強調,大學生要知國、憂國、報國,要專業報國、健康報國、精忠報國。只因“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不為良相,即為良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不論是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還是舍身求法的人,都是中國脊梁、中國英雄,是值得敬仰、值得尊重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鮮明的個案給了我們深刻思考的機會,逆行的最美天使、不辭辛苦的社區員工、無畏艱辛的人民警察、愛心奉獻的志愿者、保障供給的物流小哥、慷慨解囊的熱心民眾、默默擔當的清潔工人、努力攻關的科研人員、備戰網課的教師,不論他們干什么工作,都在拼盡全力,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這些都是新時代最美的人、有社會擔當的人、人格健全成熟的人。
作為大學生,不僅要專業報國,還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急人民之急,憂國家之憂,把自己的青春夢想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
根據人格發展過程與成熟人格模型,培養大學生成熟人格,需要從知、情、意、行4個方面出發,重視認知的基礎,強調情的培養,激發意的能量,注重行的落實。
當前疫情肆虐,公共衛生問題突出,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共克時艱。此時也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格培育的關鍵時刻。學院領導與教師共同開發系列活動,促進學生成熟人格的培養與身心健康發展。
3.1.1 通過疫情防控相關課程學習,提升知情意水平(1)全國大學生同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通過思政大課,引導學生思考當下的戰“疫”:它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發與感悟?在全國共克時艱的實踐過程中認知并感悟中國力量、中國自信、中國擔當,感悟何為青春的大我、大愛、大任、大德與大行[2]。
通過思政大課,對學生思想進行啟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增強學生奉獻青春、為國分憂的責任意識。思政大課對于學生的成長與成熟人格培養意義深遠,有些學生掉著眼淚聽課,有些學生聽完課后直接圈粉教師。“90后”“00后”學生同樣會接過實現中國夢的接力棒。
(2)疫情防控公開課:在經歷中成長。組織學生通過學習強國平臺,觀看各高校教師推出的系列疫情防控公開課。在學習中培養知國、憂國、報國精神,在學習中了解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在學習中收獲知識與力量,獲取報國的精神動力,樹立報國的志向[3]。
(3)閱讀《戰“疫”家書》:凈化心靈、升華情感。組織學生通過微信公眾號閱讀《戰“疫”家書》[4],使其了解身邊普通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大愛、大仁、付出、奉獻、愛家、愛國的真正含義,凈化心靈,升華感情,激勵行為,感悟心靈成長、人格健全的社會意義,提升社會認知。
組織學生把感動的語言記錄下來并分享,如“疫情面前總有大義,職責所在,戰場沒有逃兵”“你去前方作戰,我來守好家園”“你選擇逆行,爸媽做你堅強的后盾”“昔日是你,現在是我”等。
(4)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知識:調控自身情緒。第一時間向學生推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導手冊》[5],引導學生認知疫情下自我情緒狀態,并學習調控情緒。
3.1.2 通過實踐,促進知情意發展(1)創設防疫小課堂。師生分組,共同創設防疫小課堂,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疫情,宣傳防護知識;通過動手、動腦,反思社會、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提高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通過此活動,鍛煉學生創造能力、創新能力,提高他們對疫情的認識及課件、動畫制作技能。通過分享作品,大家感受到自己在抗疫戰爭中也貢獻了一分力量,感到充實而驕傲。
(2)匯總名企、名人在抗疫中的表現。組織學生匯總名企、名人在抗疫中的積極表現,感悟社會責任與社會義務,升華社會情感,培養家國情懷。全國800家企業捐款130億元,企業不僅捐錢,還捐防疫物資,這些企業在國家困難之際彰顯了其社會擔當、家國情懷。疫情期間,社會人士積極募捐。了解這些感人事跡,有利于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使其了解社會擔當、民族大義。
(3)制作微英雄抗疫榜。搜索抗疫期間涌現出來的微英雄人物,了解他們的事跡,汲取正能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學生根據自己所在地域進行分組,挖掘身邊的微英雄人物,寫成文字,匯總成篇。以此活動,激勵學生關注社會正能量,學習他們的奉獻精神,感悟自己身上的社會責任。有些學生感悟到大學生其實是社會上最幸福的人,身后負重前行的不僅有自己的父母,還有社區服務人員、外賣小哥、環衛工人等。
(4)凡人金句大匯總。挖掘并匯總疫情期間的感人言語,如“曾經是你,現在是我”“需要我們堅持到什么時候,我們就堅持到什么時候”“我不哭,哭花了護目鏡就不能做事了”“我不怕進病房,我也是共產黨員”“我們當記者的,不去一線不像話”“以前是你們保護我們‘90后’,現在換我們‘90后’保護你們啦”“平安回來,我包一年家務”等。了解普通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他們的家國情懷,從他們身上汲取正能量。
(5)抗疫微視頻比賽。學生動手動腦,分組錄制抗疫微視頻,宣傳防疫相關知識,記錄逆行英雄事跡,培養奉獻精神、愛國主義情感、責任感。
(6)共抗疫,展青春。通過“詩詞戰疫”“共畫戰疫”“舞蹈音樂戰疫”等,開展抗疫大行動,每位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抗疫經歷與感悟,以此提升認知、陶冶情感、錘煉意志,把這次抗疫經歷作為自己成長成熟的階梯。很多學生的作品被學院公眾號采納并發布在網上。這些作品反映了學生的青春激情與夢想。
(7)疫情下反面案例集錦。讓學生整理自己知道的抗疫反面案例,比如報警要人權的留學生,毀了900萬人努力成果的超級“毒王”,隱瞞病情的歸國人員黎某,被限期離境的澳籍華人等。以這些鮮明的案例提醒大家,什么樣的社會行為才是健康的、成熟的,成熟的人格包含社會責任與良好的社會行為。
(8)懂政策,分國憂。匯總并學習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召開的抗疫會議、系列講話,了解這場抗疫人民戰爭、整體戰、阻擊戰中的中國擔當、中國力量、中國自信,了解全國一盤棋的抗疫戰略,強化愛國情感與為國分憂的擔當意識。
(9)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組織學生匯總國家之間守望相助的案例,使其了解我國的大國擔當與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雪中送炭,牢記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第一時間對我們的幫助以及我國為支持全球抗疫的境外捐贈。感悟“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國際主義道義,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
發起“抗疫,我們在行動”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認知,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愛國之情及成熟人格。學生雖然身處不同地方,但仍能感受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員,在教師組織下有條不紊地參與抗疫大戰,在共同抗疫的行動中,用實踐證明自己,用行動錘煉人格。
3.2.1 社區、村鎮義務服務活動 組織發起“抗疫戰爭,你我同在”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幫助所在社區、村鎮服務人員送菜、打掃衛生、消毒等,在抗疫大戰中鍛煉自己,發揮自身的優勢,為社會共同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有些學生主動加入小區電梯消毒隊,有些學生幫忙分發蔬菜,還有些學生幫助小區警衛站崗。
有些學生參與相關活動后,感覺收獲頗豐,“一開始聽說封城,不讓自己隨便活動,不能聚會、不能出門,自己當時還感到很郁悶,待在家里抱怨、氣憤、難過,但是參加社區活動后,自己感到長大了,不再隨便抱怨啦,遇到問題時能夠靜下心來理性思考,并且能夠感受到他人和社會的需要,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強的能力奉獻社會,這才是真正的有用之才,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3.2.2 社會愛心志愿活動 組織開展“你溫暖世界,我溫暖你”活動,指導學生在各地共青團的統一組織下,參與社會“愛心站點”服務,如粘貼標語、發放口罩、整理捐獻物資等。有些學生參與活動后感嘆:“我們大學生真的很幸福,我們的歲月靜好,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發生那么大的危機事件,可惜自己只能做這么一點點。疫情面前,我們還不如環衛工人、快遞小哥的貢獻大。我以后會時刻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把奉獻社會刻在心里。”
3.2.3 關愛醫護人員家屬活動 鼓勵學生參與各地組織的“關愛身邊醫護人員家屬”活動。醫護人員是戰勝這次疫情的關鍵戰斗堡壘,他們在前線努力拼搏,我們應該在后方保障安全。有些學生所住小區有醫護人員家屬,他們主動申請幫助他們把菜送到門口、把每天的垃圾帶到樓下。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會是鮮活的課堂,2020年的防疫大戰,會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財富。學生經歷過的考驗也一定能夠助力于其成熟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