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停,徐宏貴,方建培,梁立陽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兒科學為專門研究兒童生長發育、疾病預防控制的學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實踐性。但傳統兒科教學通常以教師、教材或課堂為重心,具有灌輸式教育特性,造成大多數學生思考能力、想象力缺乏,對授課內容始終處于被動接受局面,可致明顯的抵觸心理產生,進而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也稱顛倒教室,是對知識點講授和內化過程顛倒安排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前將要授課的內容以擴展資料、任務單、視頻等形式向學生發放,由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再依據學習情況展開深入分析和探討。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基礎、教師為導向開展小組討論式學習模式。兩者雖有共同之處,但也有各自優勢和不足,其中翻轉課堂優勢為以極具系統性和趣味性的視頻資料為載體,使學生課下學習有章可循,增強了學生學習自信,翻轉課堂欠缺點為實踐能力偏弱;而PBL雖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知識體系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鑒于兩種模式的上述特征,將翻轉課堂課下學習與PBL以問題為導向的討論式學習結合,可優勢互補,協同推進教學質量的提升[1]。本次以我校五年制臨床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兒科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模式,旨在證實該聯合教學模式的價值,指導相關教學改革。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間我校五年制臨床本科學生110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實驗組56名,男26名,女 30名,年齡介于 20~23歲之間,平均(22.37±2.91)歲;對照組54名,男25名,女29名,年齡介于20~24歲之間,平均(22.41±2.87)歲。學生均自愿參與本次實驗,排除缺席教學課程>2次者,組間性別、年齡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本組應用常規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講解為重心,依據教學大綱要求,設計課堂問題,由學生回答。采取傳統“組織教學—對舊課內容復習—依據教學計劃上新課—新課鞏固—設置及布置作業”的講課流程。
1.2.2 實驗組 本組應用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確定典型教學案例:教師依據兒科教學目標,在授課前1周選擇兒科真實案例,提出問題,并設置懸念。如腹瀉合并脫水病例,問題包括:①該患兒入院時,作為責任醫生你會如何判斷病情?②腹瀉患兒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表現有哪些?③重度脫水如何補液等。(2)制作教學視頻:基于案例,制作重點突出、邏輯清晰、表達簡潔的教學視頻,并向學生發放,視頻內容包括理論知識講解、臨床診療實踐過程示范等,播放時長以20分鐘內為宜。(3)學生自行安排時間預習課程內容,學習能力較強者可經學校提供的電子資源對更深層、前沿的知識進行探究,以滿足學習需求。同時,可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檢索相關資料,自行開展討論,采取微信群或面對面交流形式均可,并記錄討論內容,匯總結果。(4)修正、總結: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展開隨機考核,以掌握視頻自主學習情況,并了解問題探討結果,做出進一步修正和總結,使學生對知識點融會貫通,培養整體臨床思維。
(1)比較兩組出科考核成績:包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兩項,單項均占50分,合計100分;(2)對比兩組自主學習能力:參考朱祖德等[2]制定的大學生自主學習量表進行評估,含動機、策略分量表,前者包括學習焦慮、自我效能感、學習意義感、內在目標、外在目標、學習控制感6個維度,后者包括學習管理、一般方法、學習評價、學習求助、學習總結、學習計劃安排6個維度,單項為6級評分制,以414~690分為總分值范圍,所得分值越高,提示越具有較強的自主能力;(3)對比兩組教學滿意度:采用本校自制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內容包括可接受此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習興趣、利于提高臨床能力、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利于鞏固理論知識6個維度,答案為是或否。
實驗組學生出科理論知識成績、技能操作成績、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知識成績43.71±2.89 40.92±2.29總成績實驗組(n=56)對照組(n=54)技能操作成績43.76±2.57 40.52±2.74 t P 5.599 0.000 13.350 0.000 87.47±5.46 81.44±5.03 6.018 0.000
兩組開展教學前,自主學習能力評定中動機分量表、策略分量表及總分無差異(P>0.05);開展教學后,各項評分均有升高(P<0.05),實驗組升高程度更為顯著(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s,分)
組別 動機分量表教學前P P策略分量表教學前總分教學前P實驗組(n=56)對照組(n=54)126.72±9.06 126.67±9.02教學后134.74±8.51 130.93±8.29<0.05<0.05 162.78±9.72 162.71±9.60教學后169.41±9.32 164.89±10.27<0.05<0.05 289.50±18.78 289.38±18.62教學后304.15±17.83 295.82±18.56<0.05<0.05 t P 0.029 0.977 2.377 0.019 0.038 0.969 2.419 0.017 0.033 0.973 2.401 0.018
實驗組教學滿意度各項目滿意人數的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n(%)]
當前我國兒科醫療資源缺乏,兒科專業亟待改革和重建,選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是對高素養兒科醫生進行培養的關鍵。但目前受社會就醫環境日趨復雜、小兒疾病譜不斷變化等多因素影響,明顯增加了學生學習兒科的壓力,傳統教學以課堂教授為主,教師為各項事務運行的中心,重點強調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及教學進度的穩定性,但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與教師和同學之間均缺乏有效互動,使學習興趣顯著下降[3-4]。因此本研究采用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模式,目的是探討其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及應用價值。
目前翻轉課堂、PBL教學等新型教育模式已引起廣泛關注,通過對兩種教學法特征的掌握,在明確各自優勢、潛力及不足后,采取聯合開展的形式,與現階段高等院校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要求更為貼合[5]。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的目標在于增強學生建構認知,將教學內容前置,以課前、課中為工作重心,完成教學任務。我們應用的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模式分為四大環節:(1)課前自主學習:即教師在課前以PBL為導向,對翻轉課堂課前任務進行針對性設計,同時,經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向學生提供可解決問題的支撐資料。(2)課前學生反饋:教師在課前通過交流平臺了解學生互動情況、問題解決情況、知識內化情況,作為對課堂活動設計的依據,并同時收集學生反饋,以充實、優化課堂授課內容。(3)知識再攝取、吸收:課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引導學生對知識內化、攝取、再吸收,布置進階作業,組織開展協作式探究,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估,并考核任務完成情況,完善相關教學內容。(4)總結:師生共同評價總結任務活動,明確優勢和不足,并深化改革,與下一學習項目銜接,使教學進程逐步推進[6-7]。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針對所選臨床本科生,在兒科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方法,出科理論、技能操作成績、總成績及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均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組(P<0.05)。表明兩種教學模式聯合使用,可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促使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并靈活運用,各種信息辨別、檢索、處理、整理的能力也明顯增強,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姜思思等[8]研究中針對基層精神科醫生開展心理學繼續教育時,應用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法,結果顯示,參加培訓的學員教學總體滿意度為100%;心理治療“自信水平”“技能”“專業知識”均明顯提高。薛慶節等[9]研究顯示,實驗組應用包括翻轉課堂和PBL的混合式教學法相對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組,期末理論成績更高(P<0.05),教學滿意度也更高(P<0.05)。以上的研究與我們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類似的。
本次研究發現,實驗組教學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主動自覺地學習,提高了其自學能力及兒科臨床能力,實驗組的學生都比較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向宇燕等[10]在其研究中也表明,應用翻轉課堂、改良PBL模式結合教學法,可明顯增強教學滿意度,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為進一步完善教學成效,使翻轉課堂結合PBL教學模式緊跟現今醫學教育形式,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還要認識到其不足之處,如師資力量應進一步增強、學生被動學習心理需逐步糾正,同時應加大網絡覆蓋力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從而為教學成效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推動醫學教學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