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甬渝
摘要:物聯網指的是利用各信息傳感裝置、識別技術、定位系統、感應器、激光掃描等技術實現物體的有效連接,進而對物體實現監控、控制和管理。物聯網能夠實現物體的有效連接,可以借助相關的智能技術實現很多功能,比如遠程控制、個性化服務等。在物聯網環境下建設智慧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智能響應服務,有效提高圖書館服務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智能性,提高讀者的使用體驗,強化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關鍵詞:物聯網;智慧圖書館;智能響應服務
物聯網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產物,物聯網通過各種傳感裝置和感應技術實現物體的連接,從而實現萬物互聯,最終實現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的有效連接。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其連接范圍被逐漸擴大,而物聯網則是最新的發展成果。物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產品,也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社會組織和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產生深刻影響。物聯網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能通過智能控制實現新的功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達到更高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物聯網具有巨大的潛能,在很多行業和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物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結合,能夠催生眾多新型產業和服務,近年來,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停車等產業大量涌現,說明物聯網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
在物聯網環境下可以建設智慧圖書館,不僅如此,還可以建設相應的智慧管理系統,為讀者提供針對性智能性的智能響應服務,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推動圖書館實現新的發展。
一、智慧圖書館的智能響應服務簡析
(一)智慧圖書館服務的情境感知基礎
情境感知是順利實現智慧圖書館智能響應服務的前提和基礎,在智慧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和意義。近年來,針對情境感知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入,并在物聯網技術中得到有效應用。情境感知指的是計算機系統能夠通過相應的裝置、感應技術對用戶的狀態進行感知,對具體物理環境的狀態及其變化情況進行感知,對計算機系統內部運行狀態進行感知,對人機交互的效果和狀態進行感知,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做出針對性的反應,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早期的情境感知技術應用范圍較小,主要適用于封閉環境;近年來,隨著情境感知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及其在物聯網系統中的廣泛應用,促使情境感知的功能進一步完善,其使用效果也得到有效提高,并逐漸在很多行業和領域得到有效應用,比如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圖書館系統內得到有效應用。
研究人員指出,情境感知技術利用物聯網以及相應的傳感器和感應技術,準確掌握特定環境、特定對象的狀態和變化情況,便將其信息傳輸給控制系統,在此基礎上計算機可以對這些信息進行針對性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物聯網不僅包含傳感器以及感應技術對具體信息的采集,還包括對具體數據信息的傳輸,這為拓展智能服務的范圍提供了有效支撐。情境感知服務可以借助傳感設備獲取基礎數據信息,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針對性處理,得到對應的情境信息;當情境信息滿足具體業務的邏輯觸發條件,就可以觸發對應的情境事件,控制系統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控制指令,最終實現具體的情境服務內容。
(二)智能響應服務內涵剖析
從智能信息服務的實踐過程來看,首先要利用具體的感應設備和裝置,實現準確有效的情境感應,情境感應之后,智能系統做出反應,促使智能響應服務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智能響應是信息反饋和行動的結合,也就是說,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作出具體的反應。響應是對信息的反饋,主要是指用行動對信息做出反應,具有行動性質,會產生相應的結果。
智能響應服務就是基于物聯網的整體系統,利用相應的傳感器和感應設備,及時有效獲取相應的信息和數據內容,經過計算機的科學分析以后,準確掌握對象的實時狀態和變化趨勢,在此基礎上根據服務需要提供針對性專業性的智能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智能圖書館的智能響應服務過程中,要注重提高響應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動化水平,注重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滿足讀者的各種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對用戶需要的感知和響應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的各種需求,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和閱讀體驗,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圖書館就需要采取具體措施有效提高智能響應的準確性、即時性和有效性,同時還要提高系統處理情境感知信息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從而在接收到情境感知信息的短時間內做出反應,有效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很重要的幾點就是感知的準確性、信息處理的及時性、系統反應的有效性以及整體成本的可控性。在智能圖書館的智能響應服務過程中,有必要針對圖書館特殊的環境和讀者的具體需求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建設對應的智能處理系統,為讀者提供快速、便捷、靈活的服務。
二、智慧圖書館的智能響應服務設計
智慧圖書館的智能響應服務設計,需要從物聯網技術的實際出發,注重結合圖書館自身的服務特點和內容,注重提高服務的整體性和智能性。也就是說,利用物聯網的情境感知系統準確感應具體的信息內容,并將其傳輸給系統,由系統進行分析以后作出具體的反應,實現感知和響應的整體效果,提高智能響應服務的實效性。
(一)信息服務視角的物聯網“感知-響應”回路
物聯網的整體架構一般可以分為三層,也就是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其中感知層就是情境感應,情境感知技術利用物聯網以及相應的傳感器和感應技術,準確掌握特定環境、特定對象的狀態和變化情況,便將其信息傳輸給控制系統,在此基礎上計算機可以對這些信息進行針對性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系統會對具體信息進行處理,并做出對應的響應,滿足用戶的具體需求。
(二)智慧圖書館的智能響應服務框架
物聯網環境下的智慧圖書館,為了達到及時準確的感知響應效果,就要充分考慮到圖書館服務的具體內容及其特征,同時科學分析讀者的各種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圖書館實際情況設計對應的感知系統。具體來講,物聯網體系下的智慧圖書館的智能響應服務體系,包括情境感知層、情境建模層、情境計算層、資源響應層和智能適配層。
1.情境感知層。情境感知技術利用物聯網以及相應的傳感器和感應技術,準確掌握特定環境、特定對象的狀態和變化情況,便將其信息傳輸給控制系統,在此基礎上計算機可以對這些信息進行針對性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物聯網不僅包含傳感器以及感應技術對具體信息的采集,還包括對具體數據信息的傳輸,這為拓展智能服務的范圍提供了有效支撐。情境感知服務可以借助傳感設備獲取基礎數據信息,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針對性處理,得到對應的情境信息。
2.情境建模層。情境建模就是對情境感知得到的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在此基礎上建立對應的邏輯模型。在這個過程中,用戶、資源和任務是核心要素,要針對用戶的特點和需求進行設計,同時要考慮到系統的整體資源及其使用效率,還要考慮到任務的可行性及其所需要的行動,確保系統的資源能夠滿足用戶的具體需求,對于超出系統范圍的用戶需求,則難以有效滿足。在這個過程中情境建模能夠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并得出相應的結論,為順利實現情境的響應打下基礎。
3.情境計算層。情境計算就是系統對用戶任務和資源的詳細信息進行分析和匹配的過程,由于用戶個人的需要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系統接受到的任務也處于變化之中。此外,系統的整體資源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滿足每一個用戶的每一個需求,基于此,就需要系統對用戶的需要也就是任務以及系統資源進行分析和匹配,在此基礎上為用戶提供圖書館范圍內的服務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系統的計算至關重要,關系到響應的順利完成及其實踐效果,關系到用戶的使用效果和整體體驗。
4.資源響應層。資源響應是智慧圖書館特有的響應主體,是情境建模與情境計算的輸出,實現內容資源服務的具體化與產品化,形成情境知識(產品)的過程。智慧圖書館智能響應中的資源響應,其實質是通過開放鏈接、異構集成、內容服務、知識抽取、知識重組和知識圖譜等圖書館服務場景中的手段與方法,對圖書館資源進行情境知識響應,為用戶聚合、集成、抽取和可視化所需和有利用價值的資源。
5.智能適配層。智能適配是在情境知識(產品)形成的基礎上,與用戶需求進行對接與滿足的服務手段,也是智能響應服務的最終開展。智能適配是對圖書情報機構傳統文獻信息服務(如到館服務、傳遞服務)與知識服務(學科定制服務、推送服務、導航服務)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智能適配強調的是對傳統圖書情報服務的自動化、智能化提升;另一方面,當前的服務手段重點圍繞語義檢索、精準推送、關聯推薦、社群參與、自動問答、定題跟蹤、提醒助手和多屏互動等智能手段,響應用戶所需、反饋用戶所想,實現用戶與情報/知識之間的智能適配。
三、結語
物聯網通過各種傳感裝置和感應技術實現物體的連接,從而實現萬物互聯,最終實現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的有效連接?;ヂ摼W發展過程中,其連接范圍被逐漸擴大,而物聯網則是最新的發展成果。物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產品,也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社會組織和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產生深刻影響。物聯網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能通過智能控制實現新的功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達到更加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物聯網具有巨大的潛能,在很多行業和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物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結合,能夠催生眾多新型產業和服務,近年來,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校園、智慧停車等產業大量涌現,說明物聯網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
物聯網環境下的智慧圖書館,為了達到及時準確的感知響應效果,就要充分考慮到圖書館服務的具體內容及其特征,同時科學分析讀者的各種需求,在此基礎上結合圖書館實際情況設計對應的感知系統。要注重結合用戶的實際需要以及圖書館服務的自身特點,設計對應的感知系統以及響應服務內容,達到最佳的智能化自動化服務效果。
在物聯網環境下可以建設智慧圖書館,可以建設相應的智慧管理系統,為讀者提供針對性智能性的智能響應服務,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推動圖書館實現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熊太純,陸雪梅,袁森.5G背景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策略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6):25-29.
[2]儲節旺,陳芬,郭春俠.邊緣計算在圖書館智慧服務中的應用探索[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0,43(3):78-84.
[3]王紅,袁小舒,雷菊霞.人工智能:圖書館應用架構和服務模式的重塑[J].現代情報,2019,39(9):101-108.
[4]畢劍,劉曉艷,張禹.使用響應式網頁設計構建圖書館移動門戶網站——以云南大學圖書館為例[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5(2):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