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正在逐步地推進中西部大開發建設工程,在中西部地區,實現了進一步的開放,使得各項基礎設施日漸完善,因此現階段中部地區已經有著東部或者境外產業轉移的基礎,為此,本文主要就東部產業的轉移趨勢,以及中部承接轉移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優勢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產業集中化;產業轉移
在進行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對一些具有優勢性產業進行轉移,以此來提升產業轉移的有效性。但是現階段在進行轉移的過程中,由于政府和個人對于產業轉移理解不深,使得會出現各種障礙和困難,為此對行業和個人造成嚴重的影響,在轉移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出產業的發展趨勢。
一、東部產業轉移趨勢
(一)產業轉移的速度以及規模逐年提升
在對我國中部地區的經濟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現以及全方位的“優于”中國的東部地區,為此這就可以表明,在進行產業的梯度轉移,以及產業的升級方面正在加速發展當中[1]。在我國的數據分析中,通過調查表明,很多區域其消費品的零售總額,其增長的效率都已經超過東部地區[2]。經過數據的對比發現,其發展的產業轉移的規模已經越來愈大,這就使得在未來,產業的轉移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趨勢。
(二)產業轉移主要體現在勞動型密集產業上
隨著我國對于勞動力、土地等各種要素的成本提升,使得在發達地區,一些在產業鏈中下段的,營收能力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加快向中部地區進行產業的轉移[3]。例如在珠江三角區內的紡織、服裝以及玩具等產業,需要進行及時的轉移。甚至對于電子信息以及家電產業,也需要進行產業的轉移,以此來謀求新的發展出路。例如對于深圳來說,對外轉移的產業多是機械、儀器的領域。并且在未來的時間內,旅游開發、藥材種植等產業,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轉移[4]。
(三)區域之間爭奪產業轉移權
進行產業轉移,可以很好的帶動經濟的增長,為此這種拉動經濟發展的方法,使得讓中部地區的城市都希望抓住這次產業轉移的機遇,從而實現中部地區的產業結構整體性調整,進而為中部地區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得帶動起周邊產業的發展和建設,為此現階段大部分地區都在進行著沿海產業的轉移承接工作,例如會進行項目的搶奪、環境的競爭等[5]。同時在中部地區,還有這較強的福利待遇,使得在進行東部產業的承接工作中有著很大的扶持力度,盡可能地保障產業可以順利地進行轉移。隨著政策的落實,使得當地的政府部門正在逐步地將一些產業轉移到欠發達的城市當中,起到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6]。需要人們注意的是,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機遇性,使得為此國內的產業轉移也不會無限制地發展下去。因此需要把握住轉移的時機,從而進行高效率的產業轉移。
(四)企業抱團轉移趨勢明顯
現階段在東部地區進行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都是以一些龍頭企業,或者規模較大的企業為基本轉移的核心,進行組團的轉移,甚至會出現產業鏈的整體性轉移[7]。這種現象也是這些大企業,為了在轉移的過程中,盡可能的減低成本價值,并對市場進行合理性的考慮的結果,因此會形成一個良性的發展格局。
二、中部承接轉移策略
(一)中部需進行地區優勢產業的角度進行承接轉移
在中部地區的發展過程中,經歷過了改革之后的發展,使得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以及在地區資源優勢的基礎上,使得國有經濟高速發展[8]。進而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例如在冶金、化工以及能源方面在全國的供應上都有著重要的占比,為此也是中部地區進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在中部對東部產業承接轉移的過程中,需要首先考慮到產業的整體結構,能夠優先對該地區具有優勢性的產業進行培育。同時,還需要積極的對中部地區的現階段產業鏈進行布局的分析,不能夠在產業承接的過程中照單全收,以此造成多頭的轉移現象。這樣就會導致在市場中發生趨同的競爭,使得無法同原本的產業進行協調統一,讓市場趨于混亂。其次,還需要盡可能的照顧到中部地區的優勢產業的發展情況。在選擇承接產業的項目上,需擁有促進原有產業的規模以及競爭力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選擇一些與原產業具有較強關聯的產業,這樣便可以實現協同的發展。為此在進行中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需進行需要積極的進行就業情況的考量。
(二)發揮集聚效應
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的發揮出城市群,以及產業集中群的重要性,從而發揮出城市的聚集效應,進而提升產業所能夠帶來的規模經濟。這樣的策略也是企業所具有的聚集經濟的天性之一,將大量的相關企業聚集到一起,可以很好的降低生產的成本價值,進而提升生產的需求,擴大消費[9]。同時也是進一步提升對產業的管理,以及進行辦事效能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轉移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起聚集效應的發揮,使得讓產業可以相對集中的進行轉移,進而是吸納產業的聚集性平臺構架,在相互影響下形成一定的規模性,進而提升產業的穩定性。
(三)為企業營造出良好的轉移環境
在中部地區,存在著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性,為此也是對東部產業的一種重要吸引力,但是在很多地區長期缺乏相關的配套能力,使得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十分落后,因此提升了物流成本[10]。為此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就需要積極的進行投資環境的轉移和對新產業的承接,以此提升與交通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努力進行精品投資的環境建設,進而提升對各類產業轉移提供扶持和幫助。
在中部進行產業的承接過程中,需要重視起政府機構部門的管理作用,從而制定出合理的制度,努力將該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轉變為服務型的政府工作。以此來提升在招商引資方面的吸引力,大大提升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同時還需在政務環境的建設方面下功夫,能夠對干部的作風進行改善,不斷地對行政審批流程進行規范管理,進而改善服務方式,以此來提升政治效率。只有在該地區有著良好的政府形象,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進行建設。
(四)提升交通完善性
中部區域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交通通訊,以及各種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才能夠符合社會發展以及產業轉移的需求。在中部的一些地方上,由于較低的勞動成本,的確能夠吸引東部區域的企業前來發展,但是在進行建設的基礎階段,嚴重缺少相關的配套設施,使得需要在各種程度方面節約下來的成本,再次投入建設。為此為了保障東部產業能夠順利的進行轉移,就需要中部地區的政府,積極的參與到企業的發展和建設,能夠對當地發展有著促進幫助的企業進行研究,從而進行相關的配套產業的發展和建設,因此將企業轉移的成本代價降到最低,同時還需盡可能的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能夠積極興建省內的交通道路,使得可以實現物流的高效率周轉。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僅可以很好地提升企業的發展和物流的建設,還能夠造福人民百姓,從而更好地進行交通管理。為此,在這方面,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成本投入,能夠結合起各方的資源,來實現交通網絡的建設,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成本建設,使得能夠有效的推動順利轉移而來的企業,能夠盡快的適應當地的市場發展和市場規律,能夠在短時間內通過轉移的“陣痛期”,這樣便可以很好地提升企業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東部產業轉移趨勢及中部承接轉移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的積極參與,從而提升轉移的效率性和價值性。不僅僅需要將產業轉移提升質量,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轉移,為原本的優勢產業帶來更多的發展動力,提升整體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韋姿百,黃芃子.我國東部產業向西轉移的承接對策探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0(10):42-43.
[2]樊燁,龍粵泉,李昱霖.我國產業轉移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20(Z2):89-92.
[3]林燕,張衡,白秀佳.我國煤炭礦產資源產業轉移態勢的產業梯度系數視角分析[J].地質論評,2020,66(S1):139-142.
[4]楊海霞.世界產業大轉移的影響——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所長黃漢權[J].中國投資(中英文),2020(Z1):35-37.
[5]嚴立剛,曾小明.東部產業為何難以向中西部轉移——基于人力資本空間差異的解釋[J].經濟地理,2020,40(1):125-131.
[6]劉亞婕,董鋒.產業轉移推動地區技術進步了嗎?[J].產經評論,2020,11(1):96-106.
[7]張軍峰.產業轉移與中國環境效率協同效應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9,49(23):269-276.
[8]錢學明.產業轉移還需政策引導[J].中國中小企業,2019(8):13.
[9]趙康杰,王娜.中西部資源型地區承接東部三大經濟圈產業轉移研究——以山西為例[J].晉陽學刊,2019(4):89-97.
[10]錢學明.加強東西協作有效實施產業轉移[J].中國政協,2019(13):16.
作者簡介:程勝利(1986—),男,工程師,研究生,主要從事規劃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