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 在我國經濟和科技各方面都取得飛躍性發展和進步的背景下,陜西人民的生活質量、生存環境等都有了極大的改善,人們的住宅區域和形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主要圍繞鄉村建設中陜西省窯洞莊園建筑發展面臨的窘狀、表現的優越性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建議。
[關鍵詞] 窯洞莊園建筑;鄉村建設;陜西省
[中圖分類號] TU24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4-42-2
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居住場所的選址與建造不能隨心所欲。因此,對于陜西省來說,充分調節好窯洞莊園建設與鄉村建設之間的關系,是使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質量得到保證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1 鄉村建設中陜西省窯洞莊園建筑發展面臨的窘狀
在推進我國經濟整體發展的同時要兼顧各地區經濟均衡發展,因此,國家針對相對落后的地區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制度策略,如西部大開發、新農村建設等,這為陜西省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例如,陜西省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用水用電環境、互聯網通信設施等得到了一定的修葺與完善,對農村生活環境的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要想真正使該地區建設成經濟水平高、人民生活富裕、生活環境優質、鄉村干凈整潔和社區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陜西人民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務還有很多。例如,陜西人民長久居住的窯洞建筑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未得到合理的改造利用,部分村民在城市或其他地區重新購房或者另外開辟地點新建房屋,因此出現了很多廢棄窯洞,過去陜西省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窯洞建筑被現代化建筑形式所取代。這些現代化的建筑風格以及建筑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原材料大都千篇一律,陜西窯洞作為當地獨具特色的建筑失去了其原有的色彩和風格。
眾所周知,一些利用磚瓦等建筑材料隨意搭建的房屋大多具有品質低下、粗制濫造、資源消耗高等特點,但這些普通的建筑卻在陜西省一些農村地區成為比較常見的建筑住所。另外,一些農村地區已形成集中化、統一化、整齊化“小別墅”居民住宅。盡管這些新式的建筑體現了農村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但這可能并不適合當地人民生存居住的習慣,也不是他們所期待的住房環境[1]。這種農村建設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當地人民對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等方面需求的情況,一方面會直接造成各種資源浪費和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大量新式住宅的出現與規模建設會使陜西省一些村鎮展現出“虛擬”的都市化、潮流化,使陜西省窯洞莊園建筑發展在鄉村建設中面臨前所未有的窘狀。
2 陜西省窯洞莊園建筑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所表現的優越性
人們的居住場所與居住地的氣候條件、環境特征、地質地貌等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房屋建造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毫無疑問就是因地制宜,這在陜西省表現得極其明顯。生活在陜西省的農民根據當地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等地質地貌特點而建造了適合當地人居住的場所——窯洞。但目前,隨著我國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戰略政策的不斷落實,陜西省鄉村建設引起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人們居住的窯洞得到了不斷的創新與改造,其在目前鄉村建設過程中所展現的優越性比較明顯。
2.1 陜西省窯洞莊園建筑節能特性較好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各種資源、能源的消耗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每年建筑行業所使用的各種能源、資源大約占我國總資源使用量的1/3,其中住宅的消耗量大約占建筑消耗總量的2/5,而且這些建筑絕大部分不具有節能性,因此我國建筑施工過程中充分實施建筑節能策略極為必要。陜西省擁有大量的黃土資源,在房屋建造過程中可以直接將黃土作為很好的保暖隔熱材料。在陜西省窯洞莊園建設過程中,建筑物的頂部必須覆蓋一定厚度的黃土,一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壓頂作用。窯洞莊園建筑是否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主要依賴于對頂層黃土覆蓋厚度的有效控制,只有將窯拱按壓得足夠緊實,才能確保窯洞的穩定性。因為窯洞倒塌并不像其他一般建筑一樣是垂直落下的,主要是先往上凸起冒出,然后才會坍倒,這一過程被稱為“冒頂”,而在窯洞頂層覆蓋黃土的主要目的是有效管理和控制“帽頂”這一災難狀況。二是能有效起到保暖散熱的作用,保證夏季能隔熱、冬季能保溫,這樣一來,在取暖或制冷的過程中就會比其他普通的住宅節約50%甚至更多的資金。三是能有效調節當地濕度。陜西省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在冬季,陜西省窯洞住所之外的濕度在2%~15%,而窯洞頂層所覆蓋的黃土能有效蓄積水分,蓄積的水分通過黃土進行下滲能使窯洞莊園建筑內的濕度維持在相對平衡穩定的范圍(30%~70%),有時也能達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最佳條件,保持在35%~50%。同時,這一下滲過程能起到一定的過濾塵土、消滅病菌的作用[2]。這種窯洞莊園建筑的好處是能使人們體驗到冬暖夏涼、保暖散熱,還能使他們節省許多在能源、資源消耗方面的費用。更深層次地講,這一建筑間接為地區和國家節約了許多能源、資源,減少各種污染氣體的排放,起到一定的環境保護作用。
2.2 施工方便,節省木材,造價較為便宜
陜西省窯洞莊園建設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且不需要繁雜的燒制手法,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運輸過程,因此無須耗費大量的資金、能源。同時,就地取石建造的方法為當地節省了大量的木材,減少了對森林植被的砍伐破壞,保護了生物多樣性,這一過程直接降低了人們工程建造的預算和成本支出。平原地帶的窯洞建設大多是磚拱窯,但是其建筑的主要材料仍然是以生土為基本原料燒制成的磚塊,這仍然是不破壞自然、就地取材的方法。
3 鄉村建設中陜西省窯洞莊園建筑發展對策
3.1 科學、合理、系統地對窯洞莊園建筑群進行整體規劃
過去,陜西省窯洞建筑分布比較零散,布局缺乏一定的整體性和統一性。而在當前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窯洞建筑的建設必須相對集中,建筑物的選址要科學合理、規劃要整齊統一,以確保窯洞莊園建筑能符合當前鄉村建設整齊劃一、美觀整潔等要求。另外,這種整體布局的模式能充分實現各種基礎設施的供應具體落實到每一戶,如水電、暖氣、網絡等,有效滿足當地村民的需求。這一符合鄉村建設要求的、科學系統的窯洞莊園建筑整體規劃,不僅能有效節約當地土地等資源,減少一定的建筑資金投入,而且能從整體上提升當地居民窯洞莊園的居住環境,完善居住場所的基本功能[3]。這既可滿足當地人民長久以來的生活居住條件,又符合當前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各種要求。
3.2 鼓勵當地村民積極響應國家打造綠色居住模式的號召
目前,一些大城市在房屋建造過程中已經將綠色居住模式作為其建造房屋的基本追求。在陜西省,由于窯洞上方大多覆蓋一層1~3 m厚的黃土,因此,為了適應鄉村建設的整體規劃要求,相關人員應積極鼓勵當地人民在屋頂種植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宜的、耐干旱的、淺根的各種植物或經濟作物,如喬、灌、草[4]。同時,為了減少夏季太陽對屋內的輻射,可以栽種一些針闊葉樹木,這樣既能改善和美化室內外的環境,又能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來源[5]。如此一來,在保證陜西省窯洞莊園建筑在保持基本形式與要求的前提下,符合當前鄉村建設標準。
4 結語
由于我國面積廣闊、南北東西跨度大,因此不同地區在文化習俗、生活環境、居住方式等方面表現出強烈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其中陜西人民居住的窯洞表現出了濃厚的獨特性。而目前,新農村建設等政策在各地得到了貫徹落實,基于新農村建設要求,合理優化建設陜西省窯洞莊園建筑,是改善陜西人民生活環境和居住質量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吳昊.陜北窯洞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駱中釗.新農村建設規劃與住宅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3]薛濤,張野玲,龔騰飛.陜西地區窯洞民居建筑的地域差異及成因分析[J].旅游縱覽,2018(1):15-16.
[4]李琳,游媛.土生窯洞的節能思考[J].居舍,2019(4):175.
[5]王新榮,阮丹.建筑學前沿與窯洞建筑[J].陜西建筑,20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