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越瀅
摘 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魂,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城市博物館是中華傳統文化宣教的重要陣地,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博物館社會教育中,為中國夢的實現助力。文章以城市博物館社會教育中愛國主義思想的融入為主題,強調愛國主義的重要性,并結合博物館開展的系列宣教活動總結出切實可行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城市博物館;愛國主義;路徑研究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魂,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動力。加強對于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勢在必行,博物館社會教育對培養學生愛國主義信念更為重要。
1 不同時期愛國主義的內涵
1.1 傳統愛國主義的內涵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愛國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讓中華民族一直延續。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國家意識的雛形,更多體現的是保衛國家的意識。漢唐時期的愛國主義思想更加成熟,這里的國指的是已經實現了多民族統一的中國,不再是分封各地的諸侯國。宋朝之后一直到清朝,愛國主義思想不斷發展和成熟,其對于普通民眾的影響不斷擴展。在這一時期,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逐漸增多,斗爭激烈,激發了普通民眾反抗民族壓迫的愛國主義情感。傳統的愛國主義,在民族矛盾激烈時最為明顯,表現了對于國家各項事務的責任意識,一心為國,憂國憂民。
1.2 近代愛國主義的內涵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更是中國屈辱歷史的開始,貫穿這一階段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就是救亡圖存。一大批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康有為成立了保國會,孫中山領導成立了興中會,其目的都在于救亡圖存、實現國強民富。直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以后,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戰勝了侵略者,實現了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國。百年的近代史融進了無數仁人志士的鮮血,才最終實現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愛國主義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極大的發揚和光大,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根本。
1.3 現代愛國主義的內涵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革開放,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成為現代愛國主義的主要特征。新時代這種精神表現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國人民始終堅持信念,積極面對,讓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才是積極踐行愛國主義。
2 新時期愛國主義融入博物館社會教育的重要作用
2.1 傳承中華文化,守護中華文明
愛國主義是保證中華民族長期發展的主動力,是激勵著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核心力量,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靈魂。愛國主義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傳播愛國主義的載體。在當今社會,許多青少年受到不良思潮影響,追求極端的個人主義、消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導致他們缺乏集體榮譽感。在這種情況下,將愛國主義融入博物館社會教育就成了重中之重,引導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貫徹堅持愛黨和愛國、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的核心理念。愛國主義不僅僅是熱愛賴以生活的土地,更應該熱愛本國的文化。文化是最根本的力量,是讓我們內心堅定的力量,熱愛祖國就要熱愛自己國家的文化并積極踐行。
2.2 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將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是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舉措。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為維護和平穩定,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愛國信念。新時期中國博物館大多是開放性社會服務機構,在開展的各項宣教活動中強調愛國主義情懷,貫徹一個中國理念,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博物館社會教育是傳播愛國主義情懷,不斷增強學生對祖國母親、民族同胞、中華文明、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度的主戰場,必須統一思想,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3 堅定共產主義事業,實現中國夢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華兒女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將愛國主義融入博物館社會教育,有利于黨和人民堅持社會主義路線,堅定共產主義事業,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愛國主義融入博物館社會教育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國觀念,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根基。中國夢還未實現,我們依然走在奮斗的路上,堅定社會主義路線不動搖,深入貫徹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是搞好博物館社會教育的鮮明主題,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3 新時期愛國主義融入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有效路徑
3.1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指導思想
新時期愛國主義融入博物館社會教育就要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布置好博物館展示陳列內容,教育當代學生群體。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青年必須掌握的思想,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體會與學習黨和國家以及社會主義的含義,是我們研究和解決中國問題的一把金鑰匙。城市博物館是培養社會人才的搖籃,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增強當代學生的認同感,讓當代學生深刻領會到“為中華之崛起,民族之復興而讀書”的深刻含義。
3.2 廣泛開展黨史、國史研究
將愛國主義融入城市博物館教育中,積極有效地研究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是重中之重。中華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近代史更是激發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心針、興奮劑。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中國經歷了朝代更迭、時代變遷,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歷史現實告訴人民群眾,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抉擇,必須長期堅持。研究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要引導學生傳承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同時要推陳出新,結合新的時代背景賦予其更深層次的內涵,激發學生奮斗熱情。深刻了解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中華兒女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關鍵法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一招。城市博物館的宣教活動應引導青少年自主了解中國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從歷史中攝取營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國家榮譽感和歷史使命感。同時要堅持推陳出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
3.3 將實踐活動引入博物館教育,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廣泛組織實踐活動是發展城市博物館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方法。城市博物館宣教中的內容大部分是依托于現實,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講述式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將實踐引入宣教活動是必然趨勢。
將實踐活動引入博物館展廳,把愛國主義融入各類主題教育中,強調城市博物館的教育引導功能,開展積極的城市博物館活動,如紅歌會、愛國主題話劇等。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抗日英雄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等能夠激發學生愛國熱情的紀念館。組織學生拜訪革命老英雄、做社區志愿者服務、參加軍事訓練、參觀軍事基地,拓展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校外實踐。充分利用重大歷史紀念日蘊含的豐富愛國思想,積極開展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如國慶節組織“我和我的祖國”愛國主義升旗儀式,歌唱祖國,祝國家繁榮昌盛。學生在活動中傾聽革命故事,了解近代歷史,領悟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珍惜學習機會,激發愛國熱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刻,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點,新時期城市博物館宣教中,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凝聚民族力量,振奮民族精神,對實現中國夢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多杰加.淺談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的對策[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9):130-131.
[2]湯春華.新形勢下擴大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幾點方法[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3):138-139.
[3]鄭德蕓.芻議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拓展與提升[J].中國民族博覽,2018(4):224-225.
[4]王瑞芳.檔案社會教育功能的現實意義及實現途徑[J].蘭臺世界,2018(S2):150-151.
[5]李瑞英.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思路探究和分析[J].社科縱橫,2015(11):141-143.
[6]郭秀媚.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陳列、宣教和新媒體談[J].福建文博,2013(3):69-72.
[7]羅勝添.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J].大眾文藝,2012(18):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