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姣嬌
隨著2013年我國建立了自己的MOOC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等,混合式學習模式更是受到教育界的進一步認可。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都在探索如何與在線開放課程相結合,實現混合式學習。
一、混合式學習的內涵及特征
(一)混合式學習的內涵
混合式學習是“互聯網+傳統教育”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為了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將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相結合;對所有學習資源進行科學組織和優化分配,高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缺陷,打破了課堂學習的局限性;將深度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相結合,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風格以及知識結構,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及各自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靈活高效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降低學習成本,增強學習興趣。
(二)混合式學習的特征
1.以學生為中心。傳統課堂一般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而聽的效果如何,教師無法掌握,也很難評價,更無法做到教學因人而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課堂設計也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最多再加入討論、提問等簡單的互動方式,但因學生參與熱情低,效果并不好。
混合式學習方式則不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線上課程,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輔助工具。課堂設計時,教師通過學生的學習記錄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性地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照顧到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更加考慮到各個學生具體的情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興趣等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地點、方式,甚至學習的課程內容等。混合式學習使學習從個體出發,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一切以學生為中心。
2.教學方位更全面。傳統的課堂學習只是學生跟隨教師學習,再結合一些簡單的課堂互動環節,最多也只是雙向的。但混合式學習則是全方位的學習。具體包括:①在線學習。混合式學習是有效地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學習資源進行有機地組合,學生不只是跟隨一位教師學習,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多名教師進行在線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取長補短,而且能夠使學生了解到不同的觀點,以及分析問題的不同思路與方法。②更多學生之間的學習。在傳統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只能接觸到課堂這一單一學習環境中的同學,交流也受時間地點等限制。混合式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交流途徑,通過線上活動、小組討論和教學實踐等環節,使學生之間的聯系加強。更重要的是,這種交互式的學習不受任何限制,而且群體更加多源,學習也更加開放。③不同時間維度的學習。混合式學習因借助了互聯網技術,通常能夠更好地記錄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狀況。學生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與反饋。學生更是可以有針對性對前期學習不足之處進行鞏固提高,或是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等與教師商量,制定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二、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原則
混合式學習的教學設計首先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所有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任務點、教學活動的安排等都應圍繞著學生進行,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最終的評判標準。同時為了能夠有效地達成目標,還要遵循操作簡便易行、穩定性好以及內在統一等原則。
(二)混合式學習平臺的選擇
混合式學習是基于MOOC或SPOC等教學平臺來完成的,是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傳統課堂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因此,混合式學習必須選擇適當的學習平臺。學習平臺的選擇,既要考慮平臺的普及性、師生的可接受程度,也要考慮其使用的便利性、功能的穩定性與可實現性以及費用等問題。
(三)教學內容的規劃與教學方式的調整
混合式學習是對傳統課堂學習模式的顛覆,教學內容的安排不能再像傳統課堂一樣,按章節進行講授。混合式學習應該將教學內容重新安排,將章節內容按照知識點的形式進行拆分細化,注重每個知識點之間的理論邏輯與聯系。在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后,及時進行歸納總結,答疑解惑,并以此為基礎擴展發散出新的知識點,或是新的思維模式、新的研究方法等,從而達到深入學習的目的。混合式學習更關注個體,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的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活動可以分解為多個模塊,將多種教育技術與學習內容進行混合,如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線上線下的師生交流互動、課堂小測與線上試卷、課堂講授與教學視頻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各個教學活動進行不斷地優化重組,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地呈現給學習者,提高學習者的興趣。
(四)學習評價
混合式學習的學習過程是由學生自主掌握的,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握學習進度和學習評價。混合式學習與傳統課堂不同,它將學習評價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利用平臺的數據、測評等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評價與干預,為學習者的自我調整提供幫助。而且,混合式學習的學習評價不僅指學習效果的評價,還包括學習過程的跟蹤,學習方式的評價,學習計劃評定等方面。這些方面都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
三、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學習實現路徑
鄭州西亞斯學院校級在線開放課程《期貨交易》是基于泛雅平臺建設的一門在線課程。《期貨交易》是我校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而且課程更偏重于實務,因此非常適合于做教學改革的探索。本文將以此課程為例,探討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學習的實現路徑。
(一)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資源是混合式學習中線上部分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因此線上教學資源建設是首要工作。建設教學資源庫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優化課程PPT:之前課程教學安排都是按章節進行的。為了實現混合式學習,要重新將課程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點進行重新組合,并分別做成PPT。同時,為了讓線上資源更有吸引力,還需考慮其美觀度和實用性,因此在制作時,規范了排版和字體等。②教學視頻。教學視頻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為了保證線上與線下課程的銜接,《期貨交易》的教學視頻大部分是由授課老師自己錄制。但為了讓學生開闊思路,也選擇了國內外知名學者的教學視頻,并根據教學需要進行了適當的剪輯。③單元測驗。在每個單元設置了單元測驗,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習效果。④討論與在線答疑。建立了以問題為導向的討論話題庫,并進行在線答疑。⑤擴展閱讀與案例分析。建立了豐富的資料庫與案例庫,每個主要知識點都有相應的案例分析,讓知識變得更加實用。⑥習題庫。建立了習題庫和作業庫,并定期發放作業,既有知識鞏固類的作業,也有鍛煉思維的大作業,并要求學習者在線完成。
(二)教學的具體實施
1.課前準備。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學習的課前準備工作,很大程度決定了教學過程的最終效果。所以,參與《期貨交易》課程教學的教師們,在課前準備階段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首先,教師需要提前將這次課程的學習資源、學習大綱、參考資料等發布在泛雅平臺上,同時將這次教學行為的學習目標、學習方式、學習任務等通過平臺的通知功能知會給學生。從而,通過教學平臺中布置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這次課程的課前學習。并對學生尤其需要強調的是,課前學習要達到的目標不僅是對該次學習的知識有基本了解,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對問題有基本的思考。雖然在混合式教學設計的課前準備階段,更多強調了學生的主動學習,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教師通過選擇教學中使用的視頻資料對教學進行規劃設計,從而控制學生在線學習時間和進度;通過在線練習、測試及各種方式的學習交流,了解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熟悉掌握程度、興趣點和難點所在,從而調整正式課堂主導問題的研討、課程時間、知識升華等方式。在教師主導下,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混合式學習,豐富學習環境的觸點、學習內容的深度廣度,最終達到提升學習質量的結果。
2.課堂教學。在師生充分課前準備的基礎上,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傳統課堂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可以結合在線教學與面對面教學的優點。①教學內容方面:課堂講授不再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因為教學內容已經以知識點的形式在課前讓同學們學習過了。教師只需要將各個知識點進行串講,著重講授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對重點難點進行重點講授。②教學設計方面:教學互動不再只局限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會針對課程任務聽取學生(個人、學習小組)對課前學習的總結匯報;然后針對學生總結匯報的情況、出現的問題,面對面地答疑解惑;同時對一些知識點的深入、衍生,提出一些新問題,引發學生新的思考和討論。③教學形式方面:《期貨交易》是一門實務較強的課程。混合式學習模式留給了教師更多的課堂時間,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案例分析將課程知識與期貨交易實務充分聯系,還可以讓學生現場做一些模擬交易,并做現場指導。這將增強學生的情境化體驗,幫助促進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效果。
3.課后鞏固。一次完整的教學課程,課后的復習鞏固必不可少。教師會系統整理課前、課中的教學過程,把這次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有針對性地設計布置課后拓展閱讀及練習資料,引導學生在課后進一步自主地更深一步學習。同時,在泛雅平臺的互動模塊中,引導學生針對學習內容采取多種形式的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點對點、點對群、群體討論等)。最終達到知識不僅在學生群體之間有效傳播、鞏固,還能在個體學生身上依據學習能力、興趣、思考方式得到個性化有效延展。[注:本文系鄭州西亞斯學院2019年度教改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9JGYB40)]
(作者單位:鄭州西亞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