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爽
關鍵詞:文化自信;革命文化;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G1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8 — 0017 — 04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1〕革命文化是我們黨在奮斗歷程中積累的最寶貴最豐富的精神財富,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具有著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堅決的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獨有的紅色基因。堅定對革命文化的信心,挖掘革命文化在我們新時代的力量,就必須要明確了解中國革命文化的發展歷程及其發揮的獨特作用,必須要以創新精神來不斷的傳承弘揚革命文化,讓革命文化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的豐富與進步。
革命文化作為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出來的,它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引領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我們中華文明歷史的長河中起到了傳承、融合、發展、創新的重要作用。革命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最為獨特的精神標識,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文化自信有著深厚的內在聯系,為實現文化自信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科學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支撐,推動革命文化與文化自信的繁榮發展。
(一)革命文化為文化自信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興起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形成于血與火的革命斗爭中的革命文化是我們黨和人民群眾爭取國家獨立和實現民族解放的有力思想武器。它喚醒著人民群眾內心中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我們揚起昂揚斗志,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始終堅持革命使命。革命文化中蘊含的勇于擔當、敢為天下先的開拓創新精神;甘于奉獻、舍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忠誠團結、友愛互助的革命集體主義精神;不畏艱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樂觀主義精神都為當今時代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成為了時代精神的縮影。革命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都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時代,革命文化自身的精神實質不斷的被注入進新鮮的血液,融入進新的時代內涵,不斷的展現出新的時代特征,蘊含著強大的精神力量。重溫共產黨人烽火歲月里的革命斗爭精神,感受革命文化精神中所蘊含的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這不僅僅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心聚力的精神紐帶,也是對革命文化精神的一種傳承,更是對堅定文化自信和應對外來文化挑戰的一種有力武器。因此革命文化為實現文化自信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二)革命文化為文化自信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
革命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正確的領導,走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革命文化的思想理論基礎,為革命文化提供了堅實的思想根基,指明正確的政治方向,一旦離開這個基礎,革命文化便失去了根基。在黨的一大綱領中明確的指出了黨的發展與建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視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在黨的二大、三大中也同樣制定了,要嚴守黨的紀律,接受黨的監督,保守黨的秘密。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理論,以共產主義信仰為奮斗目標,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利益,這些始終都貫穿在中國革命的全過程當中,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在新時代,這些都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政治特色。革命文化堅持以此為重要的核心內容,堅持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以此才能得到不斷的發展和延續。同時眾多優秀文藝作品圍繞革命斗爭的英勇事跡,進一步豐富了革命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成為了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文化中所蘊含的堅實理論基礎以及豐富的文化內容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讓文化自信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展現出馬克思主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讓文化自信的內容得到不斷的充實與發展,在當代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的煥發出勃勃生機。
(三)革命文化為文化自信提供豐富的實踐支撐
對于革命文化的發展來說,實踐基礎較之文化來源更具有根本性的意義。黨領導人民在中國革命斗爭中和不斷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著鮮明獨特、奮發向上革命文化,具有著雄厚的實踐基礎,蘊含著新的文化形態。革命文化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成為文化自信的根本來源,不僅是由偉大革命家的理論指引,更重要的是有賴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的偉大實踐。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才有了革命文化的后續發展,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和社會實踐中有了文化自信的興起。實踐是發展的,文化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而進步,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革命文化都是激勵我們奮力前行的動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可動搖的基石,都是文化自信強有力的實踐支撐。
“文運同國運牽連,文脈同國脈相連。”革命文化同我們黨相伴而生、相依相隨,不斷的豐富和發展。革命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同時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融合了時代新內涵。從革命文化的形成到今天的繁榮發展,它經歷了苦難時期,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崛起,它始終凝聚著我們黨的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鼓舞著我們整個民族和人民群眾的思想形態。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社會主義時期和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革命文化彰顯了一批批先進群體和英雄人物,也表現出了極具時代特色的革命精神,這是新時代傳承革命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革命文化伴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的體現。革命文化的優良傳統和新時代的結合已然讓革命文化成為了時代發展中符合時代潮流,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新文化。
(一)革命時期:革命文化的萌芽
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革命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同時也閃耀著時代的光芒。革命文化的產生不是憑空想象的,它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汲取了中華優秀文化中所包含的營養成分,傳承和升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合理內核,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優質精神基因,鑄就了我們歷史的輝煌。對于革命文化來說,它是以偉大的實踐為基礎而創立的新文化形態,所以說實踐基礎較為文化來源對于革命文化更具有根本性的意義。革命文化之所以在近代百年間異軍突起,不僅由于偉大革命家的理論指引,更重要的是有賴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的偉大實踐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革命文化才得以萌發和發展,實現不斷的進步,最終成為我們國家不斷走向富強的有力武器。通過革命斗爭的偉大實踐,革命文化的內涵不斷充實,使革命文化成為革命時期指引人民進行偉大斗爭的精神力量和有力支撐。
(二)建設時期:革命文化的發展
革命文化在艱難困苦中不斷的分離前行,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戰爭洗禮,它又見證了我們新中國的成立,凝聚著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力量,不斷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內心的理想信念,不為艱難險阻,創造出了無數攻堅克難的奇跡,也涌現出了無數的革命精神,而這些都正是革命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彰顯出的時代價值,也顯示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革命文化的高度自信。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黨員的先進性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普及也正是對這一時期的革命文化發展的重要體現。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核心內容,革命精神蘊含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革命精神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這些具體體現在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獨立自主的開創精神、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等。一方面這些革命精神為這一時期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也鼓舞了人心,激發出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同時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革命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理論價值成為了黨員同志的重要教育資源,彰顯了共產黨人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革命文化的每一次發展都是創新精神的勝利,更是愛國主義精神的不斷弘揚與發展。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革命文化正是體現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廣泛普及,凝結著在發展中不斷孕育而成的優秀傳統文化,深層次的挖掘出了革命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三)改革以來:革命文化的進步
隨著時代的發展,革命文化中所蘊含的優良傳統不斷的與時代詳解和,讓革命文化呈現出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革命文化的熱情充盈著整個時期,面對復雜局面依舊砥礪前行,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文化彰顯了黨的優良傳統,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不僅在革命戰爭年代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改革開放后的今天仍然意義重大。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向前邁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2〕革命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和直接來源,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整合,被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同時革命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和價值追求也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價值引導。革命文化的內涵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其理想追求與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有著共通之言,在改革以后構成了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基礎,成為引領人民群眾共同奮進的精神氣質,在民族復興發展的道路上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價值導向,凝聚人心,引領方向,成為偉大民族復興夢的主要推動力。
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傳統、固有的根本。〔3〕革命文化經歷了革命、建設、改革的不斷發展與升華,逐步的成為了我們當今時代不可或缺的文化形態,為我們國家、社會、人民的發展提供了價值引導和精神導向。不能忘本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4〕經歷艱辛所形成的革命文化在現如今發展的社會當中依舊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頂梁柱,依舊能夠將其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及其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在新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成為激勵我們不懈努力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變化,革命文化要想長久的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深深融入我們的精神世界,就需要讓革命文化具有恒久的魅力和無限的感染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不斷的去發展挖掘更多的革命文化資源,創新革命文化的傳播方式,賦予革命文化時代新內涵,不斷的以創新精神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讓革命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潮流下更加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感,讓革命文化的內在力量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更好的展現出來,實現更大的影響力。
(一)發展挖掘革命文化資源
不同時期形成的革命文化資源與其時代緊密相連,真實的記錄了我們黨及其領導的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解放而進行的偉大斗爭,蘊含著催人奮進的革命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革命文化資源不僅具有著經濟價值,還具有著歷史文化價值、社會教育價值等,開發和利用革命文化資源就要求我們自覺的承擔起傳承、發展和創新的責任,與時俱進的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的增強人民群眾對革命文化資源的高度認同。革命文化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要對革命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和弘揚,我們首先要對革命文化資源的價值有著正確的認識,在保持革命文化原有的本色下樹立科學的挖掘和創造的觀念,保護歷史文化,維護歷史記憶。同時加大對革命文化資源的整合力度,進行有序有節有度的開發,保護革命文化原有的本色,有節制的對革命文化資源進行開發,更要最大的發揮出革命文化的利用價值,把不同精神形態的革命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實現革命文化資源的跨區域連接,形成一種全面的系統的革命文化開發挖掘發展體系。其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挖掘革命文化資源,根據各地區不同的歷史背景、呈現出的不同特點以及不同的發展水平對革命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使得革命文化資源本身具有地域性、多樣性、整體性和時代性。在統籌安排和合理利用的基礎上,科學的挖掘出更多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革命文化資源。最后要科學的界定革命文化資源發揮的教育功能和資源開發定位,對于革命資源我們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出其自身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要將革命文化資源本身視為一種教育資源,深入的挖掘革命文化承載的多重價值,增強革命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創新革命文化傳播方式
革命文化產生于戰爭年代的特殊背景,在戰爭時期是重要的精神動力,在新時代的今天,革命文化依舊能夠發展至今主要在于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探索,不斷的創新革命文化的傳播方式,讓其更好的融入到當今社會中來。首先我們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傳播手段,要不斷的豐富革命文化的傳播內容,注重革命文化的內在細節,讓革命文化更加的貼近現實生活,吸引群眾的眼球,讓革命文化不再單純的只是一種文化資源,而更是一種生動形象,富有立體感的藝術表現形式。其次要做好革命文化的傳播工作,通過“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來進一步增強革命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涵,利用短視頻、微視頻來“抖”出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涵,把革命文化所體現出來的信仰力量、黨性修養和自身所帶有的魅力展現出來,使得革命文化的內容展現在群眾的面前,讓人民群眾樂于接受、易于接受,不再認為革命文化是枯燥無趣過去的歷史,而是我們當今社會喜聞樂見的文化形態。最后要不斷的搭建革命文化資源宣傳平臺,利用網絡傳播使得革命文化的傳播速度快、受眾面廣,更好的提高革命文化的宣傳效果。同時也要創造生產出更多適應廣大青年喜聞樂見,自覺認同的文化產品,讓革命文化能夠更好的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加大對革命文化的宣傳力度,普及革命文化知識,傳播革命文化正能量,弘揚革命文化主旋律。
(三)賦予革命文化時代新內涵
任何一種文化模式、文化形態和文化內容都存在于具體的時代之中,展現出自身所帶有的時代價值,同時每一個時代也都有著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化特色。革命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具有強烈的育人功能。〔5〕不同的時代賦予了革命文化不同的時代內涵,革命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在新時代當中也是時代精神的一種體現,反映出了時代的要求,具有著時代魅力,成為了新時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無論是在任何時期,革命文化都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愛國情感、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是我們一代又一代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要實現對革命文化更好的傳承與弘揚,我們要不斷的賦予革命文化豐富的時代內涵,將革命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更好的結合起來,實現理論實踐同向發展,同時也要讓革命文化不斷的融入到中國精神當中去,讓革命文化中所蘊含的歷史形態加重中國精神的歷史厚重感,讓當今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的變得鮮活起來,轉化人民的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匯聚磅礴的中國力量,讓社會充滿著積極正能量,不斷的讓革命文化融入到新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來,發揮其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同時我們還要不斷的對革命文化中的精神內涵進行提煉和升華,把革命文化帶到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來,讓人們去親身感受革命文化帶給我們的力量和價值,引起人民群眾的情感共鳴和思想共振。最后我們還要運用現代的手段讓革命文化中革命遺跡和文學藝術作品變得鮮活起來,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把握住革命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同時,賦予其新的時代價值,讓革命文化在新時代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有魅力,更加具有活力。
革命文化經歷了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的過程,不斷的在各個時期彰顯出自身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創新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文化彰顯了黨的優良傳統,承載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不僅在革命戰爭年代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的今天仍然意義重大。傳承創新革命文化,增強革命文化的創造活力,賦予革命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讓革命文化在時代的發展進步中不斷顯現出自身的價值與活力,同時我們也要自覺的做好革命文化的傳承者和踐行者,增強文化自信,讓文化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也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們的傳承與弘揚下,使得革命文化更好的發展,永葆活力。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決勝群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2〕習近平.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
〔3〕張海峰,劉煥峰,樊軍娟.弘揚革命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9:178.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2.
〔5〕崔利萍.習近平關于革命文化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J〕.學術交流,2017,(12):58-62.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