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文章依據課程標準,通過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好感受屬于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并學會用英語來表達。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作者簡介】陳燕,上海市嘉定區戩浜學校。
一、案例背景分析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2011版】指出,英語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的學科。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文化是幾千年積累的文化精華,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同時也應該注重傳授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既能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外來文化,也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光大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本節課為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4BModule4 Unit2 Festivals in China的第二課時,基于單元主題“Festivals in China”,結合本單元Look and read板塊中的內容,筆者將本課時話題定為“The Spring Festival”。下面,筆者依據課程標準,整合教材內容,創設真實語境,設計多樣課堂活動。
二、 案例描述
英語教材既是英語語言知識的載體,也是思想文化的載體。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是在接受文化的熏陶,接受思想觀的培養。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充分運用有關內容把握住教育的價值,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并增強文化的自信。
1. 巧設情境,圍繞話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且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學到有關知識,這樣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在上課前,教師可以放一段和我們國家春節有關的視頻,或是播放歌曲,營造歡快學習氛圍,引出本課時學習主題。
有關春節的場景、歌曲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是春節所帶來的熱鬧。之后,可以設計Alice(一位來自美國的小朋友)來中國和中國小朋友一起過春節、吃團圓飯的情境,讓孩子們自然地進入比較真實的交際情境,展開話題。
2.對話文本學習。在中國小朋友韓梅邀請外國小朋友Alice一同過春節的情節中,教師通過外國小朋友Alice在參與過程中的詢問和韓梅小朋友的介紹,引出春節的時間、傳統習慣和特殊飲食等文化知識。(對話文本如下所示)
Han Mei: Alice, welcome to China.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We can enjoy it together.
Alice: Whens the Spring Festival?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參與對話,回答春節可能到來的月份)
Han Mei: It usually come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Alice: What do you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Han Mei: People buy new clothes and traditional food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On New Years Eve, families have a big dinner together.
Alice: What special food do you eat?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參與對話,說說自己家鄉在春節年夜飯所吃的傳統食物)
Han Mei: We usually eat dumplings.
Alice: What else do Chinese people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舊知說出更多春節傳統活動,如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watch colorful fireworks等)
教師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在中國小朋友韓梅向外國小朋友Alice介紹中國春節的對話中,讓孩子們層層深入地了解春節的時間、風俗習慣、特殊飲食等文化知識。通過讓學生參與對話,運用所學知識回答Alice的提問,提升了學生的語用能力,并打開了學生思維,拓展了更多春節的文化知識,挖掘了春節活動的文化內涵。
3.設計傳統游戲,鞏固所學。將傳統的“擊鼓傳花”游戲進行改動,當樂響一起的時候,讓學生互相傳遞紅包,音樂停止時拿到紅包的同學即可擁有該紅包。每個紅包都藏有與春節有關的問題,如:What do you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can you get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學生需回答問題,答對者會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小組的加分。
教師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將春節傳統活動和英語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獲得紅包,并答對紅包中的題目,從而取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同時對“中國年”產生更濃厚的情感。
4.師生互動交流,成果展示。(1)師生互動合作,共同完成一張春節海報。課堂活動有序推進,在師生問答和互動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在黑板上完成一張春節海報,包含了春節的時間、天氣、習俗等相關信息。
(2)小組討論,完成一張有關春節的海報。教師根據書本 “Ask and answer”版塊內容設計活動,讓學生思考問題,在小組中進行討論,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完成制作海報的任務,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做好個別指導。
由于本課是該單元的第二課時,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均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和交流,展示時用自己的語言簡單介紹中國傳統節日,進一步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從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三、案例反思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2011版】指出,語言內涵豐富,在學習時接觸并了解國外的文化,對于學習英語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加深對我們國家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所以在此課教學中,教師有意識指導學生在“吃透”中國傳統節日基礎上不斷融入文化教育,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并提高學習文化自信心。
學習一門外語,不但需要讓學生了解國外的文化習俗,了解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的文化差異,讓學生更好認識傳統文化的歷史悠久,不能忘本,更不能只羨外不重內。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把握教育契機,注重傳統文化教育,要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借用現有的情感體驗以及意境的培養,實現文化外于行而內于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社,2013.
[2]王媛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質特征及其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J].陜西教育(高教),2017(11).
[3]張文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現狀與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