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語法教學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從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現狀出發,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從創設語法學習情境、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引入探究式教學三個方面,探討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學習活動觀;語法教學
【作者簡介】閔靜,陜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學。
2017年版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并提出教師應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活動,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態度,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基于此,筆者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將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分享如下,希望給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參考。
一、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現狀
1.重視程度不足。近年來,在“淡化語法教學,強化聽說訓練”的影響下,一些高中教師誤以為語法教學不再重要,于是開始忽略英語語法教學,甚至有的教師直接放棄了語法教學,轉而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考試得高分的能力,往往是考試考什么就教什么,使英語教學不再系統化,如此急于求成的功利化教學往往會適得其反,最終導致學生不僅難以取得理想的考試分數,還喪失了學習語法的興趣。
2.教學方式機械化。從教師層面來說,有些教師過分強調語法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重語法傳授,輕技能訓練,重語法分析,輕語法使用,在進行語法教學時顯得比較僵化,教學方式比較機械,而且長時間采取同一種機械化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語法教學死氣沉沉,學生沒有聽講的動力,甚至老師一開始講學生就產生厭煩的抵觸的情緒,根本無法有效掌握相關的語法知識,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3. 語法、詞法割裂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語法教學與詞法教學是相互促進的,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教師教學也應該將之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實際上,一些教師習慣把詞法和語法分開進行教學,講語法就單純講語法,不注重結合詞法進行互補教學,這樣使得英語教學變得更加有難度,學生學起來也找不到彼此之間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英語語法教學策略
1.創設語法學習情境。在高中語法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習慣了用一種方法進行教學,而且長期沿用,沒有任何的創新性,這使得學生沒有學習語法知識的動力和興趣,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教師要積極行動,不斷創新,學習新穎的語法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創設語法學習情境是一種可以嘗試的策略。在進行語法教學前,教師可以根據將要講解的語法內容,創設與該語法內容相關的對于學生而言具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思緒引入學習氛圍中去,為更好地進行語法教學奠定基礎,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定語從句時,教師可以利用簡短的幾個句子描述班里的一名同學,同時讓學生猜描述的是哪一位同學。猜出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who、that、which等把這些簡短的句子整合成長句子。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這種語法結構,教師要進行一定的指導。
T:She is very beautiful.
T:She is sitting in the fifth row.
T:She was wearing a red coat.
Ss: We have found her,She is Andy.
T:yes,very good.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將這幾個短句子整合成一個句子)
T:The girl that is very beautiful and was wearing a red coat is Andy.
Andy who was wearing a red coat is sitting in the fifth row.
教師將這兩個句子分別呈現到黑板上或者多媒體上,開始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認識定語從句。
2. 借助思維導圖豐富教學。英語語法的學習難免枯燥無味,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往往讓學生感到厭煩,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隨著英語課程改革地不斷推進,教師們探索出了更有效率的語法教學模式——思維導圖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思維導圖,顧名思義是一種圖示,是指通過線條、符號將與語法知識相關的內容彼此連接起來,以直觀形象的圖示展現出來,讓學生能清晰明了地明白該語法知識的內涵、特點、用法等,幫助學生建立起各個語法概念之間的聯系。基于此,教師可以嘗試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英語語法有全新的掌握形式。
例如,定語從句是英語語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相關的知識往往比較復雜,傳統的語法教學往往會讓學生越學越混亂,而思維導圖可以將知識更加簡單明了地顯示出來,讓學生一看就懂,思維變得清晰起來。思維導圖的形成過程要讓學生參與進來才會讓他們更加印象深刻,教師可以采用頭腦風暴的活動形式讓學生自己將這一語法知識總結出來。
教師提問什么是修飾語、什么是修飾詞,讓學生展開頭腦風暴并注意這兩類詞的不同位置,最后進行總結。
Ss:The girl that is very beautiful and was wearing a red coat is Andy.
Andy who was wearing a red coat is sitting in the fifth row.
Ss:June is a man who is very humorous.
June is a man who likes singing.
June is a man who is sitting behind you.
……
經過一系列的頭腦風暴,學生可以總結出定語從句的結構規律:先行詞+關系代詞(that/which/who/whose 作為主語、賓語、謂語或定語)+從句。以此為基礎制作思維導圖,就能高效地掌握定語從句這一語法知識。
3.引入探究性語法教學形式。在以往的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大多采用提出問題、講解問題、反復練習的方式,這種教學方法雖說并非一無是處,但很難讓學生高效地掌握語法知識。基于此,教師可以嘗試探究性語法教學形式,通過設置合理的語法探究問題,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內化語法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仍以定語從句為例,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所掌握的語法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選詞填空活動。教師提供一系列與定語從句有關的句子,如The T-shirt ___he bought last week is very cheap.在這個句子中,關系代詞被橫線代替,需要學生從that/which/who/whom/whose中選詞填補,這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定語從句的掌握和運用,提升了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活動觀下的語法教學,要求教師“優化”英語語法教學,轉變以往機械式的語法教學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創設學習情境、運用思維導圖、引入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教師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高洪德.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與實踐探討[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4):1-6.
[2]王蘭英.對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認識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2):7-12.
[3]劉芬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研究[J].英語教師,2019,19(0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