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的語文課上,我學到一篇課文,名字叫做《端午節》,讀到“又黏又甜”這個詞語,聯想起粽子的味道,我快要流出口水來。回到家,我纏著媽媽買了粽葉、糯米、大棗,拽著外婆和我一起包粽子。姥姥教我用粽葉包住糯米,折來折去。捆扎起來的時候,要打一個結。就好像神話故事里講的,以前的人是用結繩的辦法來做記號的。
課文里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優秀的愛國詩人屈原,媽媽讓我跟著讀了一遍屈原的代表作《離騷》,這首詩好長,很多不認識的字,但是記住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不太懂。
老師說,蘇州人的端午節,還因為紀念伍子胥,他建立了蘇州古城,讓吳地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粽子的甜,延續了幾千年,我隱隱約約從這甜味中找到一些感覺,媽媽說,這種感覺就像胎記,像密碼,會永遠存在。這是民族的文化在延續。
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小學 一年級(5)班 李文溪
指導老師:李凌
編輯 閆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