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亞木
摘 要:一般來說,對于中學生而言,具備良好的史料實證素養,對全面提升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以及形成求真務實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但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培養仍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對史料搜集和分析的積極性不高,甄別史料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思想上的不重視,導致學生縱向的歷史分析和評價能力較弱。因此,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貫徹“有一分史料說一分話”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史料辨析中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培育策略
一、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意義
1.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相契合
立德樹人是新的社會發展階段我國對于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項總體方針和要求。這一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自主意識的培養。從歷史課程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角度上說,在素質培養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歷史課程思考學習意識的培養,從總體的培養目標上看,他們具有較高的一致性,這也是在高中階段著重培養學生歷史課程學習中的史料實證素養的重要意義。
2.提高歷史課程教學的層次
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引導下,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是以理論知識為出發點,進一步拓展到實踐教學中的模式進行的。雖然學生在參與高中階段歷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形式上的實踐過程,但從實踐的具體情況來看,教師卻存在方法不當、重視程度不足的現象。從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角度上說,這部分教學內容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因此,當這部分素養培養作為教學目標融入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時,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培養其實踐能力和歷史思維分析能力的平臺,實現了常規歷史課程教學層次的提升。
二、高中生活史料實證素養培養中的問題
1.對于史料的運用不當
在現代的教育環境下,歷史資料的獲取途徑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多元的歷史資料也會同時存在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問題。對于歷史課程的教學來說,史料的運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追求真實有效的內容,有的教師存在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在選擇史料輔助信息和資源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對真實性和準確性有所忽略的現象。
2.過分依賴于材料教學
從開展實際教學的角度出發,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既定歷史材料過于依賴,從而導致其在講解歷史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思考的過程中,將教學的思路和目標傾向于已經得出的歷史結論。這雖然能夠達到規范化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的歷史認知和學習范圍達到統一的高度及層次,但從實際出發來看,這也限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失去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的動力,將歷史課程的學習認知為一種可以通過背誦記憶來達到效果的行為。當學生出現這些方面的問題時,實際上其對于歷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也就逐步減弱了。
3.對于史料中的證據不夠重視
在歷史課程的學習和研究中,歷史意義和結論的得出,往往需要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承擔引導思路和輔助提出建議性觀點的責任。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最終的教學效果,往往在教學上加快進度,并不注重利用豐富的證據來輔助學生更加客觀全面地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這實際上對于學生來說,也不利于歷史學習效果的提升和學習思維的形成。
三、優化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路徑分析
1.轉變教學觀念,實現素養培養
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提出的一種新的要求。當教學目標有所變化,則意味著相應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都應當進行調整和轉變。首先,教師應該對一種現象有客觀的認知,即在多元的教學環境下,史料實證可以借鑒并應用的資源是具有多元化特點的。到了高中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和意識正在不斷提升,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學習和思考過程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十分重要。在多元的學習資源供應背景下,教師首先應當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資源的意愿。其次,從教學的角度上說,教師還應當對于歷史教學過程的實施意義和目標有正確的認識。從形式上講,帶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本質上也是一個通過分析和思考對歷史資料進行研究與證實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和學習空間,盡可能找準教學的切入點,以尊重和開放的態度完成歷史課程的教學。
2.對史料進行有效的整理
在進行史料整理階段,需要教師的充分引導,首先需要對史料展開編排可以遵循時間原則展開,根據歷史發生年代的不同進行史料整理,確保歷史真實性得到還原。基于時間點進行相關史料內容的捋順,更加方便學生記憶,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了解到歷史發展的先后順序,增強自身對于歷史情況的理解。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歷史資料的整理過程中,學生需要建立起一定的歷史知識體系,并將所收集的歷史資料融入進自身的歷史體系當中,實現歷史知識的有效性儲備。并將最新獲取到的歷史資料與自身以往所掌握的歷史資料進行融合貫通,使得學生對于歷史資料的掌握更為有序,將歷史資料能夠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
3.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教學能力在高中階段不再局限于對知識的講授,而應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思路的引導。尤其是在史料實證的素養培養中,要求教師首先應當掌握盡可能豐富的史料資源,并且做到充分有效的理解,從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游刃有余地運用這些知識和素材,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提供適當的教學指導,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另外,探尋和學習史料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講,也是幫助其更加系統且深層次地認知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內涵的過程。這種思想層面上的影響,能夠指導教師在未來的相關課程教學中保持一種客觀冷靜的態度,從而實現對于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
結束語
高中階段歷史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能夠與時俱進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同時能夠注重對于學生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培養,立足于現階段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實際情況,完成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運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獲得根本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孟曙光.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14):74-75.
[2]鄭元兵.史料實證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0(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