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敏 王偉昌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作用明顯,有利于學生們數學思維的充分活躍和探究能力的綜合發展。數學教師必須尊重小學生的主體意愿,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他們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個性化發展,數學教育獨具特色,教學工作即可走向更大的成功。本文特意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了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的研究,希望經過相關策略的總結,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融合分析;應用研究
引言
傳統教學模式單一固化,教師為了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始終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課堂活動,不考慮小學生數學知識的實際理解情況,使學生們學科成績進步空間十分有限,認知水平的提升難度越來越大。新課改背景下,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成功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局面,一邊啟發學生們主動的學習,一邊開闊他們想象的空間,在良好的教學氛圍里實現民主化教學,真正體現出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數學教育才能創造更多奇跡。
1、利用微課教學,培養學生興趣
微課屬于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憑借短小精悍、操作便捷等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對于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實踐研究發現,微課在課前預習環節以及課后復習環節中的合理應用,更利于教師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能夠保證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充分活躍,可以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1]。首先,在課前預習環節引入微課教學方式,教師制作好微課件后,幫助學生及時突破重點難點,有效思考關鍵問題,全部學生均在微課指導下獲取到不一樣的認知體驗,比起傳統模式下的課前預習來說,微課好像給小學生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使他們積極加入預習活動,深刻理解數學概念。學生們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課堂互動及思考中自然有更出色的表現。其次,在課后復習環節引入微課教學方式,幫助小學生全面地復習,同時減少學生們的習題出錯率。傳統教學當中,學生在課堂上疏漏了某些重點知識點是很難及時得到補充的,第一是教師回答不過來每個學生的問題,肯定要以教學任務的完成為主,第二是有些學生不好意思問教師問題,造成知識點沒有及時得到補充,但是微課就能夠幫助學生改善這個問題,學生在課堂中將沒聽懂的知識點記下來,等到課后采用回看微課的方式幫助自己再次學習、鞏固這個知識點。
2、合理優化情境,提高教學質量
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優化教學環境是有效的方式之一[2]。比如,教學“觀察物體數量”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情境。假設在動物園中生活著很多動物,先讓學生說出自己感興趣的動物。然后,在PPT中展示老虎,隨之提出疑問:老虎在日常活動中用幾條腿行走的?有的學生會回答是四條,這時引入下一頁PPT,PPT中有兩只老虎,詢問學生:兩只老虎是用幾條腿行走的呢?在計算過程中,可以采用幾種方法呢?觀察發現,很多學生會說采用加法,而有的同學則說使用乘法,而采用兩種方法的同學也會對自己的方法進行簡單的爭論,引出了之后的PPT,隨著畫面中老虎數量的增加,老師就告訴學生隨著老虎數量增多,相對來說使用乘法較為簡便。通過以上論述,我們能清楚地知道,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對兩種不同方法進行有效的對比,這對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3、突破重點難點,促進知識內化
數學知識抽象性比較強,很多知識僅僅使用語言是很難描述清楚的,尤其是一些幾何知識。究其根本,一方面是教師很難用語言將其表述出來;另一方面,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教師對于這些抽象知識的講解比較頭痛,而信息技術的介入可以讓這一局面得到緩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可視化情境,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學習體驗,從而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3]。比如,講解“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樣的狀態是平行、什么樣的狀態是垂直。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兩條線段之間的各種狀態,讓學生看到:平行的兩條線段,即使無限延長,也不會相交;而互相垂直的線段,形成的角度為90度。這樣的視頻呈現,能讓學生獲得直觀的學習體驗,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樣,在給學生分析平行四邊形這個幾何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對平行四邊形進行拆分、組合等操作,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4、引導學生探究,鍛煉數學思維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積累知識、鍛煉思維的過程,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能夠立體化地再現知識,讓學生把握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感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此過程中鍛煉小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而良好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來未來發展來說至關重要[4]。比如,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了一張“百數表”,鼓勵學生自主上臺操作,使用鼠標點擊按鈕,用不同的顏色突出每一個橫排、豎排以及斜排的數字,讓學生總結不同的排列規律;或者也可以在“百數表”上提取單數和雙數,通過轉換格式的方式,讓學生探究思考,總結數的規律和特征。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觀察不同的排列形式,學生基本理解“百數表”的運用,而且把握了數與數之間的關聯。
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充分地注重信息技術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們在信息技術營造出的良好氛圍里展開思考、有效學習。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有效融合意義重大,更好地培養了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主體創造能力等,期待他們充分發揮主體優勢,進而在個性化發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風順。
參考文獻
[1]孫建洲,楊文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16)45-46.
[2]張子龍,李欣.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21)304-304.
[3]劉曉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9(03)200-201.
[4]王月月.淺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