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貫徹讀寫結合教學策略,需要語文教師具備整體教學意識,不要只是單純地進行識字、閱讀、寫作等割裂式的教學,要有針對性的促進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融合,實現多個模塊教學之間的融合。本文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探究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
引言
作為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兩個過程,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讀寫結合即是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機融合,讀與寫互為依托。在閱讀中學習語言知識、篇章結構、寫作技能,在寫作過程中將所學知識進行輸出,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在讀寫結合中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目標。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法意義十分重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領會。閱讀與寫作本身就存在著相互融通的屬性,在進行閱讀教學中可以完成對寫作的指導,而進行寫作習練的過程中又可完成對閱讀的引領。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情感狀態進行精細的體悟,而這一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領會的過程。二是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教師在引領學行完成閱讀任務時,可以圈定閱讀的重點內容,可以通過提出相應的主題的方式促進學生圍繞這一話題進行思考、想象,往往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由探討,進而激發起其探究的興致,促進對文章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把思考的內容形成文字進行語言創作,培養創新思維。三是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實施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知識內容以后,不僅能夠實現對課文內容進行更加精深的了解、系統的認知,還會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燃起寫作的意愿,也才能進而創作出質量上乘的文章。
二、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仿寫
要想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讀寫結合教學策略進行有效的應用,首先教師就必須要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仿寫。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帶領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閱讀學習,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意圖和思想精神,還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寫作結構以及寫作手法進行學習,通過課文內容的講解和閱讀,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不僅僅只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到兩者的統一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構建一個更為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1]。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大綱要求,叫學生開展一定的課文仿寫,以此來對讀寫結合策略進行應用,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針對《頂碗少年》這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先叫學生對文章進行預習閱讀,對文章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學生預習閱讀完成以后,教師可以像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叫學生帶著任務在對文章進行閱讀,如:“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對該篇文章進行一個層次的劃分?”等,通過任務的布置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對文章進行閱讀,之后,教師在向學生公布正確的層次劃分,分別為第一次頂碗失敗、第二次失敗以及在老人的鼓勵下成功,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寫作結構的了解,最后,教師可以叫學生根據該篇文章的寫作結構,進行簡單的模仿寫作,已達到讀寫結合的教學目的,既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
三、注重創新,豐富讀寫結合教學形式
隨著小學生字詞積累量的不斷增多,閱讀和寫作也就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生語文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小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還相對較弱,所以語文教師在制定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案時,一定要貼近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注重教學方案的創新,豐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形式,這樣才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有效調動起來。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多的采取集體學習、互動學習的讀寫教學形式,這樣可以營造出良好的閱讀與寫作學習氛圍,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加強新型教學手段的應用,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小學生的閱讀學習完全可以擺脫對紙質閱讀的嚴重依賴,借助多媒體終端等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繪本閱讀、電子化閱讀,讓學生對閱讀學習充滿興趣,然后再向寫作教學方向延伸就會變得事半功倍。例如,在小學語文《聽聽,秋的聲音》的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的讀寫結合,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精讀課文,認真學習文章中的一些寫作表達技巧,通過多媒體來創設與秋天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寫作情境,讓學生對秋天有直觀的感受,然后以“金秋時節”為主題,寫一下自己對秋天的所見、所聞、所想,這樣學生讀寫結合的學習過程會變得更加輕松和愉悅,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語言表達思維也更容易被激活,進而實現良好的語文教學目標。
四、優化評價導向,引導學生發展
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種:“促寫型”讀寫結合;“促讀型”讀寫結合;“任務型”讀寫結合。針對不同的教學模式,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例如,在“促讀型”讀寫結合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要增加“讀”的比重,讓學生邊讀邊寫,通過寫來強化對文本的理解。
結束語
語文這門學科不僅體現為人文屬性,也具有工具屬性,這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之一。而寫作又是進行人際交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是對自我認知和對世界認知的有效方式。對于學生而言,無論什么學科的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情,如果這種學習活動最終不能建立在內在需求的基礎上,許多教育教學所付出的努力都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激發起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喚醒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學手段的創新,最終促進小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雪平.淺析體育游戲在幼兒園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9(36):179.
[2]袁曉敏.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開展[C].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時代教育學術成果匯編.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54.
[3]王小松.幼兒園體育游戲的組織策略[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9(八).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