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娟
摘 要:低年級小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不強,學習歌曲及技巧性的內容都需要依靠感官體驗,舞蹈律動是銜接其學習能力與音樂課程之間的橋梁,對加快他們的理解,促進教學效益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舉例闡述舞蹈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作用。
關鍵詞:舞蹈律動;小學低年級;音樂;作用
引言
舞蹈律動是音樂與舞蹈動作的結合,這項活動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性、感知性,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得到的收獲遠超我們的想象。目前小學音樂課程中,舞蹈律動教學占據(jù)的比例不斷增加,特別是低年級的課程中,應有尤為頻繁,這得益于律動對音樂教學具有的強大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增強節(jié)奏感
節(jié)奏感是一種音樂感知力,也是學習音樂必不可少的素質。很多學生先天的音樂天賦不足,但是在聽音樂時,身體卻會不自覺的跟著動起來,并且律動的節(jié)奏與音樂的節(jié)奏快慢相一致,這就是節(jié)奏感的體現(xiàn),這說明舞蹈律動是可以增強學生節(jié)奏感的。《青春舞曲》是一首維吾爾族民歌,4/4拍節(jié)奏感明顯,旋律歡快,課堂上老師會讓學生模唱、范唱等方式來學習歌曲,但是唱多了學生會產生歌唱疲勞的情況,課后也容易忘記。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熟悉該歌曲背景后,進行一次簡單的示范,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結有4拍,前兩拍每一拍用“捻指”來表示,后兩拍分別用“跺左腳和跺右腳”來表示。鼓勵學生們有規(guī)律,有韻律地動起來,讓學生在欣賞中可以感受音樂的歡快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感受到4/4拍的旋律感,增強學生們的節(jié)奏感[1]。
2 培養(yǎng)興趣
小學生在開始學習音樂課程時都抱有極高的熱情,但是當他們發(fā)現(xiàn)教師總是按照同樣的方法教他們歌曲以及一些理論知識時,這種原有的熱情很快就被澆滅了。這樣死氣沉沉的課堂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不能抓住他們的需求和興趣。而舞蹈律動是一項充滿了活力的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動起來,令課堂瞬間爆發(fā)生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會將律動視作一種趣味性的游戲,而教師可以將律動作為教學的“調味劑”。這是因為,舞蹈律動包含了動與靜的兩種元素,其通過充分調動小學生多方面的感官,如視覺、聽覺、肢體等,使得小學生能夠借助舞蹈律動充分感受音樂。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也是必要前提。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舞蹈律動,使得學生從原本呆板的說教音樂知識中,從內心到肢體隨著音樂節(jié)奏充分地動起來,從而展開音樂實踐活動,如此,教師將所要教學的音樂知識融入舞蹈律動中,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能夠提高他們參與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有效推動教學目標實現(xiàn)。如,教學《黃鼠狼拜年》一課,教師摒棄了簡單說教音樂知識的做法,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的情境,將模仿與想象的角色形式融入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對音樂作品中的黃鼠狼、小草、大樹、大公雞等的角色設置,讓小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角色的特點進行舞蹈律動,有的學生扮演黃鼠狼,在音樂背景下,隨著節(jié)奏,將黃鼠狼賊頭賊腦、搖頭擺尾、眼珠亂轉等形象表現(xiàn)了出來,有的學生扮演小草,迎風搖擺,左搖右晃,借助舞蹈律動,生動地演繹小草的形象……學生大膽和創(chuàng)新的表演,心神合一,在自我的想象力和實踐中切換角色,他們覺得有趣有味,使得舞蹈律動下的學習充滿樂趣[2]。
3 促進感知理解
對音樂的感知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教師滔滔不絕的為學生講解的知識點,對于他們來說未必能夠理解,即便背誦下來,也不能說明我們的教學已經達到了目標。當學生跟隨音樂進行舞蹈律動時,他們的動作、表情,無不是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詮釋,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情感也處于不斷起伏的狀態(tài),這是一個感知音樂、鑒賞音樂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學飛》一課時,這一節(jié)課主要是需要學生感知四三拍的強弱力度、節(jié)奏速度,因此,教師獨具匠心地將這一節(jié)課的音樂知識通過一系列分解動作實踐,讓學生充分體會和感知:感受三拍子節(jié)奏,讓學生畫三角形輪廓;感知音的強弱規(guī)律,用擊掌拍肩的力度;感知音樂速度,讓學生快慢踏步;感知旋律線起伏,讓學生用手臂的上下律動。在這一節(jié)課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一會兒在做小鳥飛翔的動作,一會兒又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注重提腕壓腕的舞蹈律動[3]。學生對節(jié)奏的把握,對音樂知識的感受和理解,都通過舞蹈律動這一教學方式完成,既有樂趣,又有藝術的美妙,小學生通過感受小鳥飛翔,不斷增強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4 獲得情感共鳴
聆聽音樂如同閱讀一篇文章,只有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才能領會其中的內涵,并在演繹作品時賦予其靈魂。當然,富有感染力的音樂作品可以通過聆聽欣賞調動我們的情感,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顯然還需要更進一步的體會才能實現(xiàn),而舞蹈律動自然是不二之選。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圍,學生在此熏陶下,充分地體會、感受音樂中的情感,實現(xiàn)情感共鳴,達到身心合一。如,當音樂作品中體現(xiàn)的是勞動快樂的情感,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模擬農民伯伯割麥子或者是摘蘋果等的舞蹈律動,讓學生體會勞動的喜悅;讓學生模仿天鵝動作的舞蹈律動,體會到美麗天鵝的優(yōu)雅;當學生要感受夜晚的安靜優(yōu)美,可以模擬搖籃輕輕晃動的舞蹈律動,使得情感相融[4]。
5 結語
總之,舞蹈律動給音樂課堂帶來了一種活力和生機,讓課堂教學更為有效。當然,教師在運用這一教學方式時,還要注意做到適度適時,動而有序。根據(jù)教學目標、教材內容量身訂制舞蹈律動。將音樂與舞蹈律動有機結合,能夠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和興趣,同時,激活想象力和感受力,讓音樂課堂充滿情趣,也讓學生充滿了自我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安冬.舞蹈律動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作用探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000(005):214.
[2]楊穎.淺談舞蹈律動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9,388(04):150-151.
[3]申芳菲.淺談舞蹈律動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作用[J].文淵:小學版,2018,000(011):176.
[4]殷磊.隨音樂律動,創(chuàng)高效課堂——淺談舞蹈律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4(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