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防救援人員在滅火救援、社會救助、作戰訓練過程中,由于任務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作戰任務會對消防員自身安全帶來很大威脅。通過不同方法提高消防員的作戰安全認知力和作戰安全行動力,可以提升作戰效率,減少作戰傷亡。
關鍵詞:作戰安全認知力;作戰安全行動力;訓練方法
消防救援人員在滅火救援、社會救助、作戰訓練過程中,由于環境的復雜性,作戰任務會對消防員自身安全帶來很大威脅,甚至危及消防員的生命。據統計,在近20年內,我國消防員執行在滅火救援任務中,百余名消防員犧牲,數千名消防員受傷。例如,2003年衡陽“11·3”大火救援過程中,有20位消防官兵犧牲。2015年“8·12”天津港爆炸救援中,參與救援處置的公安現役消防人員24人、天津港消防人員75人壯烈犧牲。2019年“3·30”木里森林火災,31名消防救援人員犧牲。2020年“3·30”西昌森林火災救援中,19名參戰人員犧牲。為增強搶險救援戰斗力,最大限度減少參戰人員傷亡,可以依據安全操作規范,結合心理訓練和戰術訓練等方法手段開展綜合訓練,增強消防組訓和參戰人員安全意識,提升作戰安全意識,提高險情觀察力、處險判斷力、處險記憶力、險情關注力、險境抗壓力等安全認知能力,強化安全技能的訓練,提升指戰員戰前裝備防護、初戰險情評估、戰中險情排除、遇險自救互救能力、戰后安全評析等行動能力。
一、作戰安全認知力訓練
作戰安全認知力是消防員對作戰的安全規程信息加工和處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作戰安全意識、險情觀察力、處險判斷力、處險記憶力、險情關注力、險境抗壓力。
(一)作戰安全意識訓練
作戰安全意識是指在消防員頭腦中建立起來的作戰訓練必須安全的觀念;是消防員在滅火救援活動和訓練活動中,對各種各樣,可能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不同因素的一種戒備和警覺的心理狀態。安全意識的建立需要外部信息的灌輸,綜合感官的體驗,然后在大腦內部形成安全意識的構建。由于消防救援任務的危險性,從招聘新人入隊開始,就要進行安全意識訓練,在訓練、出警、戰評、考核等環節都滲透安全規程。在宣傳環節,可以通過營區宣傳版、大屏、宿舍走廊櫥窗等媒介宣傳安全規程,也可以通過定期的安全課堂予以宣貫,還可以建設綜合體驗場館進行深度體驗式訓練。安全意識的訓練應該是全時空、不間斷深入消防員內心的功課。
(二)險情觀察力訓練
險情觀察力是消防員對作戰環境特點、裝備器材功能、危化物品特性、現場人員等綜合因素的動態覺察能力,通過觀看、聆聽、聞嗅、觸摸等方式,對作戰的險情形成綜合有效的印象的能力。消防員的險情觀察力需要達到敏銳、精準、綜合,能夠覺察到細微的顏色、氣味、溫度,并關注到這些信息的變化。險情觀察力的培養可以設計場景進行訓練。如設計綜合建筑物救援場地,訓練消防員高度、深度、距離等空間覺察能力。設計化工廠救援場地,訓練消防員對不同危化品的顏色、氣味、溫度的感知能力。設計社會救助車輛救助場地,訓練消防員對不同車輛部件重量的感知能力。設置更加復雜的模仿地震、泥石流、油罐火災等場景,訓練消防員的綜合險情觀察力。每一次訓練都要有詳細的觀察力記載,多次訓練進行比較,便于以后針對性地訓練。
(三)處險記憶力訓練
處險記憶力,是指消防員在險境中對救援場地、裝備性能、救援計劃、現場人員等要素的短時識記和避險知識長時記憶的能力。由于現場濃煙、火光、高溫、黑暗、噪音、恐怖場景、高空等因素的影響,消防員的識記和再現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出現大腦一片空白的現象,這就必須在平時的訓練科目中加強復雜場景適應性訓練,比如在煙熱訓練場館的搜救訓練科目中增加記憶再現的內容,在參訓人員著裝以后,進入地籠之前,告知其一組數據或顏色等信息,出地籠后看其是否還能識記。
(四)處險判斷力訓練
處險判斷力,是指消防員在觀察到險情以后對危險的性質、嚴重性等因素的評估能力。這是在觀察力和記憶力的基礎上更高的能力素質。比如觀察到燃燒的油罐出現顫抖、沸溢、嘶鳴等現象,結合自己頭腦中的油罐火災知識,判斷油罐即將爆炸。由于險情判斷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需要在相應的場景條件下訓練,而設置相應的場景需要大量的投入,且有大量的消耗,比如油罐爆炸的險情判斷,如果每次訓練都用油罐真火試驗,會造成大量的消耗和污染,且有訓練風險,所以運用虛擬仿真場景進行訓練,也就是現在比較成熟的MR技術。在訓練中,運用高科技眼鏡、操作手柄等工具和機器進行互動,可以達到現場操作的效果。
(五)險情關注力訓練
險情關注力,是指消防員作戰時下意識分配到安全方面的持續覺察能力。消防員平時的戰術訓練主要是為了提高救援的效率,但救援人員的安全保障是執行救援任務的基礎。也就是說,不管是指揮員還是戰斗員,在整個作戰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各種危險因素爆發的可能性,一刻不可放松警惕。關注力的訓練是長期的。設計各種干擾,將消防員暴露在復雜的環境中,使其在適應險境的同時且能保持警惕。比如高空救援,在消防員適應了高空作業的緊張,仍不放松對墜落險情的警惕性。
(六)險境抗壓力訓練
險境抗壓力,是指消防員在復雜作戰環境下的情緒控制能力。當消防員處于濃煙、火光、高溫、黑暗、噪音、恐怖場景、高空等復雜環境中,由于救援任務的艱巨,體力的透支,人的情緒會表現出急躁、絕望、發狂等極端狀況,甚至崩潰,從而失去行動能力。因而在平時的技戰術訓練中除了要訓技能,更要訓練消防員的情緒控制能力。通過構建消防員心理勝任力模型,進行戰前評估、戰中干預、戰后成長的心理訓練,可以提升消防員的情緒控制能力。
二、作戰安全行動力訓練
作戰安全行動力包括:戰前裝備防護能力、行駛安全保障能力、初戰險情評估能力、戰中險情排除能力、遇險自救互救能力、戰后安全評析能力。
(一)戰前裝備防護能力訓練
1.訓練內容
(1)裝備器材的檢查
根據災害現場危險情況和作戰需要,嚴格落實各崗位人員等級防護要求,檢查裝具完好性,按要求規范佩戴。平時要建立巡檢制度,定期對中隊執勤車輛、裝備、藥劑和庫存器材物資進行清理核查、檢測維修。及時排除安全隱患、故障。制定執勤中隊裝備手冊,熟知性能參數,熟練操作。
(2)裝備器材的佩戴、攜帶
消防員參加滅火戰斗時,應根據火場危害程度,嚴格按照防護等級要求采取防護措施。
包括一般火情、具有熱輻射強和爆炸危險的險情、水域救援、冰面救援、核放射危險、帶電區域作戰、高空作業、強噪音環境、處置疫情時需要穿戴的戰斗服裝,以及需要攜帶的救援和通信器材。
2.訓練方法
(1)形成定期檢查制度。每日的交接班檢查,每周的庫房檢查,每次演練提醒。
(2)形成定期學習考核制度。將裝備器材安全常識編寫成口袋書,組織指戰員背誦,定期進行考核。
(3)想定場景訓練。分白天和黑夜設定場景進行裝備器材裝配訓練。
(4)建立違規處罰警示制度。對違反裝備安全制度的行為進行懲戒,增強消防員的安全意識。
(二)行駛安全保障能力訓練
1.訓練內容
(1)登車行駛
消防員通過樓梯或滑竿進入車庫時,應按照安全規范快速著裝登車,車輛在出警行駛途中,應開啟警燈警報器,嚴格遵守交通法規,確保行車安全。
(2)車輛停靠
車輛到達現場后,應當根據現場情況選擇適當的停車位置,車輛之間應保持安全距離。大型災害事故處置時,應由指揮部指定專人指揮車輛集結、停放。
2.訓練方法
(1)車操演練。設定任務,結合重點場所熟悉工作,進行演練,演練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操作程序。
(2)實戰教育。設立安全監督員跟車參戰,在實戰中監督每個戰斗員的操作步驟是否符合安全規范,可以錄像記錄,加以提醒,并進行戰后點評。
(3)虛擬仿真系統人機互動訓練。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虛擬仿真平臺,運用操作手柄、3D眼鏡等工具進行模擬操作。
(4)想定場景訓練。按不同救援類別,設定場景進行訓練。
(三)初戰險情評估能力訓練
1.訓練內容
(1)現場警戒
現場警戒必須根據災害類別、特點、規模范圍,科學確定警戒區域,劃定警戒范圍和區域分割,嚴禁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
(2)災情偵察
災情偵察應貫穿作戰行動全過程,并應認真仔細、及時全面掌握相關情況,正確研判潛在險情。根據不同的救援環境選擇偵察路線,確定撤離方式,明確聯絡信號,嚴格控制人數。并在安全區域預留同等級防護的后備小組,隨時做好救援準備。
(3)陣地設置
救援陣地應當設置在便于觀察、便于進攻、便于轉移或者撤離,且相對安全的位置。利用地形、地物,依托防火墻、防火門窗和承重構件等設置水槍(炮)陣地,注意防止構件的坍塌。
2.訓練方法
(1)設置場景訓練。在操場設置各種想定場景,設定不同科目,進行訓練。
(2)拉動演練。在廢棄廠房、重點防火單位、野外等場所進行戰術訓練時,設計安全操作訓練科目。
(3)實戰教育。在實戰中由安全監督員和指揮員進行安全規程監督和教育。
(4)戰評教育。戰后對安全操作情況進行總結講評。
(5)用考核來檢驗訓練效果,促進訓練養成。
(四)戰中險情排除能力訓練
1.訓練內容
(1)防中毒
進入有煙氣、固體粉塵、異味、有毒氣體泄露等有毒有害場所區域作業時,應嚴防中毒。根據煙氣、毒害品性質確定防護等級,嚴格等級防護措施。
(2)防觸電
處置電器火災,或進入著火建筑、倒塌區域時,應嚴防觸電。作業前應關閉作業區域電源開關,必要時可切斷災害區域入戶電線。在具有觸電危險的現場,要利用漏電探測儀實施檢測,并劃定警戒區域。
(3)防倒塌
進入建筑內部前,用直流水對屋檐、屋頂等部位進行掃射,清除屋檐瓦片、屋頂構件墜落危險。撲救鋼結構建筑火災時,要持續冷卻鋼梁和鋼柱等承重結構,防止鋼材在高溫下強度減弱,造成坍塌。
(4)防埋壓
進入或靠近存倒塌危險區域作業時,嚴防指戰員埋壓受害。要設置現場安全員,必要時邀請專家對危險建筑物或作業區域進行現場安全評估,發現倒塌征兆或存有倒塌風險時不得強行內攻。
(5)防墜落
在開展登高作業、高空救援,進入工地等危險區域,或在視線較差、濕滑等場所行進時,應嚴防墜落。在進行登高作業時,必須采取安全牢固的保護措施。根據作業環境,鋪設救生氣墊、設置安全網,提升安全防范效果。跨越有縫隙的架空道路隔離帶時,做好繩索保護,視情景架梯通過,跨越位置應選擇在事故點上風位置,避免受煙火影響。
(6)防溺水
開展水域救援、冰面救援和訓練,實施洪澇災害事故處置,或進行城市內澇排水時,應嚴防溺水。夜間等視線不清、水情不明或水情復雜、水流湍急時嚴禁貿然下水救援。冬季下水救援或在冰面開展救援行動,必須采取保暖和預防冰面破裂等防范措施。
(7)防蜇傷
在摘除馬蜂窩等,或在馬蜂、蜜蜂集中區域開展作業時,應防止蜇傷。應穿著防蜂服,并隨車攜帶急救解毒藥品。處置前要研判周邊群眾分布情況,劃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
2.訓練方法
(1)運用簡單易懂的操作手冊,結合設定場所進行演練。
(2)背誦安全要訣,涵蓋要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3)研發安全教育動漫視頻教育平臺,組織消防員自我學習和訓練。
(4)想定場景訓練。分白天和黑夜設定場景進行訓練。
(五)遇險自救、互救能力訓練
1.訓練內容
(1)搶救人員
在進入濃煙、高溫或者有毒區域搜救人員,在高空利用繩索、水帶、軟梯、緩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時,使用舉高消防車救人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救。在深井、倒塌、交通事故等現場,或水域及洪澇災害中進行救助時,救援人員要攜帶合適的器材用于救助和保護被困人員。
(2)緊急撤離
在開展作戰行動前,要明確緊急撤離的信號、撤離路線,并在安全區域選擇集合地點,發現險情,應立即發布撤離信號,組織撤離行動。
2.訓練方法
(1)運用簡單易懂的操作手冊,結合設定場所進行演練。
(2)背誦安全要訣,涵蓋要注意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3)研發安全教育動漫視頻教育平臺,組織消防員自我學習和訓練。
(4)在技戰術訓練中進行安全提醒。
(六)戰后安全評析能力訓練
嚴格落實作戰安全講評制度。各級將作戰行動安全作為戰例研討的必評內容。消防救援站在每一起有影響的滅火救援行動后,都應組織即時作戰安全講評,即時講評通常在現場器材收整完畢后,或歸隊恢復戰備后轉入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前進行。每個參戰人員也應該根據自己的作戰經歷進行總結,找出經驗和教訓,促進自我成長,以利于下一次的戰斗。通過案例研討和反復觀看事故錄像,也是消防員基于他人的錯漏和經驗,不斷加速學習和提高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
作者簡介:
包志亮,男,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南京訓練總隊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碩士,教學研究方向:消防員滅火救援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