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雙
[摘 要] 剛性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實現現代化、規范化的基石,而柔性管理是構建和諧高校、促使各項行政管理工作順利展開的必要手段,兩者互有優劣、互以補充。缺少剛性管理會使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開展難以實現,而缺少柔性管理則會致使行政管理過于生硬、遭遇阻力。因此,在高校開展相應的行政管理工作時,施以“剛柔相濟”極為關鍵。鑒于此,本文結合筆者相應的高校行政管理經驗,對高校行政管理的“剛柔相濟”展開深入探討,供同行交流和指正。
[關鍵詞] 高校行政管理 剛性管理 柔性管理 “剛柔相濟”
中圖分類號:G471? ? ? ? ? 文獻標志碼:A
高校行政管理相較于一般的企業管理而言,除了具備相應的管理共性外,還有著其顯著的自身特點。除了具備普通企業管理中的人事、財會、后勤等基本行政內容之外,還需要對教學、科研、招生、就業等部門進行相應的專業化行政管理。通過“剛柔相濟”的思想指導高校的相應行政管理工作,對于創新與改進高校行政管理的內容與方式、提升其管理成效等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剛”“柔”之分
(一)剛性管理——“無規矩不成方圓”
剛性管理理論是以現代管理理論為背景,從泰勒的“科學管理”模式發展而來的。這一理論的前提是將人定義為“經濟人”,通過嚴格的制度管理及獎懲措施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從而保障其工作效率。它的顯著特點是具有完善的制度并完全照章辦事,不考慮被管理人員的情感需求。剛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并通過物質激勵滿足了人員的經濟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管理的理解更為深刻,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尤其對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剛性管理在一些方面可以大力推進行政效能,降低由于裙帶關系引起的權責混亂問題,使高校行政機構能夠在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中順暢地發揮行政職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然而,剛性管理在發揮優勢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剛性管理提倡的是用制度做事、用制度管人,因此制度的地位要高于人,要求被管理的人員服從于制度,從而被動地執行制度,受制度的約束和管轄。在長期的制度管理中發現,再完善的制度也無法全面解決行政工作中復雜的問題,因此制度制定得再具體,也會出現制度沒有具體明確的問題。若一直強調制度管人,失去了對人性的關懷,不考慮被管理人的人本需求,極端之處往往會引起被管理者的反感,從而引發抵觸情緒,導致制度實施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二)柔性管理——“以人為本”
不同于剛性管理的制度化,柔性管理的特質是關注員工的心理感受,從主觀角度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具有內因驅動的特點。柔性管理的本質在于“以人為本”,不強調權力影響力及制度的威懾力,而是將實現組織目標的意志轉變為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現代管理科學中,許多學者將其作為制度的輔助管理手段加以深入研究,并結合心理學及管理學中的激勵、組織等職能形式提升管理的全面性。高校行政部門與政府機關、企業行政部門等社會組織不同,其對人員管理涉及學生及教職工,規模更為龐大,且由于涉及教學、招生、就業、科研培養等內容,行政管理工作也更為復雜與繁重。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糅合柔性管理思想,能夠更好地解決廣大師生的問題,體現對師生的人文關懷,更能達到構建和諧校園的目標,是實現高校全面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1]。
柔性管理是對剛性管理的補充完善,使剛性化管理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從“人本位”出發,降低了決策中的高層主觀色彩及權力壓力,將剛性管理中的“最優化原則”向柔性管理的“滿意原則”過渡,使管理機制具有一定的彈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極端的柔性管理會影響制度作用的發揮,甚至會摧毀有效的機制,從而引起管理混亂,因此柔性管理的實施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二、高校行政管理的“剛柔相濟”
(一)“剛”與“柔”的辯證關系
從上述關于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理論的梳理中不難發現,這兩種管理方式具有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剛性管理強調制度與權力,重視監督與控制,而柔性管理以主觀動因為出發點,依賴于文化氛圍而形成,兩種管理方式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組織目標,因此其在原始動機上是一致的。著名管理學家哈默爾曾在其戰略管理理論中提出“讓管理更科學、讓管理更富人性色彩”,體現在現代管理理論的研究中,即是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的統一性。在大量的管理實踐中,這兩種管理思想相生相伴,互有長短,相互補充,從而使管理這門科學更為全面、完善。
與此同時,剛性管理與柔性關懷之間也存在著客觀的對立關系[2]。其中,剛性管理過分強調管理制度,忽略了對被管理者的人文關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項行政工作的有序進行,但是對于工作中的積極性及協調創新性則常常會由于較低的工作愉悅度而大打折扣。但柔性管理過分強調人文關懷而忽視制度的作用,又會使高校行政管理失去規范及約束,導致潛規則橫行,最終使管理失控。因此,在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兩種模式的相互平衡、相互制約。例如,在高校黨建工作中,要注重黨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學習,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教工黨員及學生黨員,不可逾越紅線,這是剛性管理的體現,但是在對待家庭困難學生的就學經濟壓力上,又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各項就學困難,體現在制度下的人文關懷,使高校行政管理在制度的引導下充滿人情味。
(二)“剛柔相濟”的影響因素
1.政策推動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量也在日漸增加,在此背景下,高校具備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而對于高校而言,教職工及學生是校園的基石,也是教育的核心價值,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應當樹立為師生服務的理念,并在剛性管理的前提下,充分結合柔性管理。此外,很多相關文件也體現了對高校行政機制改革的決心,例如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與學校特點相符的制度及政策”,并且要逐步取消行政級別,克服“行政化”的傾向,擯除剛性管理對高校活力產生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教育部在印發的《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中提出要“加強章程建設,健全科學決策與監督機制”,從而保障高校依法治校,強調了剛性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在制定、實施校內規章制度時,也要充分考慮師生訴求,保障其建言獻策的權力,避免領導“一言堂”的現象發生。
2.文化氛圍
文化氛圍是形成組織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手段。高校作為一個“生態圈”,文化氛圍對其的影響十分顯著。我國傳統的高校行政文化氛圍是“科層制管理”,由于其涉及高校運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長久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重行政、輕教學”的風氣。但是由于行政人員業務的多元化,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支撐,缺少對不同類型專業教學或崗位的認識,因此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剛性管理方式進行管理,由此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去行政化”的不斷推進,高校的行政文化氛圍逐漸從監督管理轉向為師生服務,從剛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轉變,這在提升行政人員專業技能的同時,更尊重不同領域的差異化,并通過創新評價考核機制對高校行政管理進行考評,激發行政管理人員關注師生訴求,從而不斷提高行政服務水平與質量,實現柔性關懷[3]。
(三)“剛柔相濟”的具體舉措
綜合考慮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實行“剛柔并濟”管理的影響因素,并基于“剛”與“柔”的對立統一關系,在進行行政管理時,可以采取以下科學管理措施,從而更好地實現制度管理與人文關懷的有效結合:
1.強化頂層設計,實現依規治校
依法治國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核心,而在依法治校的大前提下,通過完善校內規章制度的方式進行依規治校也是高校行政管理的核心內容。在高校管理層面上,為了構建和諧校園,規范機關部門管理工作,應當制定科學合理、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在我國法制化的大背景下,以合法性、合理性為前提,做好制度建設,使高校行政管理有制度可依、有規定可循,使行政效能向高質量推進。同時,在制度的設計與建設中,要做好組織架構的設計,注重權責的分配,并結合既往實踐工作經驗,制定崗位職責與工作流程,避免出現權責混亂、職責不清、互相推諉的現象,促使行政管理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模式,進而大力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質量。
2.完善績效考評,創新激勵機制
績效的定義指的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在特定的工作崗位或工作職能中生產出的結果情況,它能夠體現個人或者組織的生產成果,在現代管理的理論中,往往成為評價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高校的績效評估相較于一般的企業而言,有一定的評估難度。教師的勞動成果體現在教學、科研等諸多方面,往往難以直接通過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因此,目前常見的對教師的績效評價方式都著眼于完成教學的數量以及論文、科研項目的數量等,對于教學質量的衡量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針對這一特點,高校行政在進行“剛柔并濟”管理時,一方面要考慮理性的數量指標,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感性的情感體驗,從教學效果以及學生評價等指標來多維度的考查教師成果,并制定靈活的崗位津貼制度來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同樣,對于行政崗位的高校教師,通過行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的量化以及多維度的評價來對崗位人員進行考核評價,使績效考評制度更為完善。除此之外,還應積極探索新的激勵機制,以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方式,促使高校不同崗位的人員都能不斷提升工作質量,激發工作活力。
3.建立溝通平臺,構建和諧校園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涉及人員主要有學生、一線教師及各崗位職工等,行政管理工作繁重且復雜。有時由于考慮的角度不同容易導致雙方產生誤解和摩擦。因此,為了協調好多方間的關系,應該積極探索溝通機制,建立溝通平臺,形成暢通的溝通通道,從而有效降低摩擦產生的可能性,并不斷促使行政管理工作高效、科學地完成。對此,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在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下,高校行政應堅持“學生第一,教師優先”“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并結合行政管理工作經驗,與學生及一線教師主動公開行政事項辦理的內容及流程,方便廣大師生辦事及監督。另一方面,積極聆聽師生的意見及建議,采納并反饋合理的建議,提升服務質量,使行政管理工作良性發展。
4.注重人才培養,提升業務水平
行政管理人員作為高校教職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業務水平及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質量。因此,務必重視行政管理隊伍的打造,加強對行政人員的培養,進而從思想品質、道德修養、職業素養等全方位,提升其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內容:首先,在進行招聘的過程中,應當結合不同部門的業務內容及性質,錄用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并且以公開、公正為原則進行嚴格的考核,擇優錄取聘用,從源頭把控好高校行政管理隊伍的質量。其次,通過系統的培訓及定期的學習、考核,不斷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而促使高校行政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及業務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與此同時,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應當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不斷探索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并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融合,有效提升行政管理質量及效率,努力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及自動化水平。
5.提升領導素質與管理藝術
從當前高校行政工作的架構及領導體制來看,領導者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及管理藝術會對行政管理風格造成重要影響。領導群體是否具備高素質、高水平與專業化能力,能否合理利用剛柔結合的管理手段開展行政管理,對于高校行政工作的各項決策以及校園行政機構高質、高效運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高校行政管理層集體成員,應當主動學習先進的管理思想,進一步熟悉及了解高校行政管理的特點及規律,并深入研究各類行政事項的改革方向,善于運用領導力,主動傾聽來自各基層部門及人員的意見及建議,使高校行政管理形成“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此外,從剛性管理的角度,要積極探索改革領導體制,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思想定式,避免“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懶政思想,構建健康發展的行政管理機制。
三、結語
高校行政管理不單單是要做好“事”而且還要做好“人”的工作。因此,其不僅要求相應的管理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化水準,而且也須具備相應的“人性關懷”道德品質。對此,各高校務必切實完善相應的“剛性管理”并輔以相應的“柔性管理”,以“剛柔相濟”促使各項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好地進行,使構建“和諧高校”、創“雙一流”院校的宏偉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陳建國.以人為本,剛柔相濟——略論高校的人性化管理[J].河南社會科學,2004(05):121-122.
[2]卜田,趙洪娥.高校學生管理的“剛柔相濟”[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9,24(S1):126-128.
[3]孔成華.剛柔相濟 寬嚴適度[D].南京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