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超
[摘 要] 招商引資工作一直是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此也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卻很少考慮其中的成本以及回報率。本文將從比較全面的角度分析招商工作中的各項成本,提出個人觀點,對招商工作中的成本尤其是對隱形成本與或有成本的分析提出建議。
[關鍵詞] 招商引資 成本分析 隱性成本
中圖分類號:F203.9 文獻標志碼:A
招商引資對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將國外、國內的先進技術、企業、人才、投資者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到當地發展,可以起到擴大企業發展,增長地方經濟的作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招商工作,而實際引進的外資卻微乎其微;重視引進項目的數量,卻輕視引進項目的質量;各地區之間惡性競爭,土地價格一降再降,各種優惠政策一讓再讓,甚至出現違反政策法規的事件;政府行為過度白熱化,非理性考慮,忽略了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忽視了成本因素,違背了市場競爭的基本規則,如環境加劇污染、百姓福利下降、社會沖突增加等。本文將分析招商引資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費用和成本,做出相對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對提高招商效益有所幫助。
一、政府招商引資的成本分析
(一)顯性成本
招商引資的顯性成本是指與招商項目直接相關的資源消耗。其中包括建設成本、管理成本與激勵成本。這類成本相對比較清晰,統計難度也相對較低[1]。
1.建設成本
建設成本是土地利用中的各項成本,具體包括基礎設施成本與土地成本。
基礎設施成本包括土地規劃論證費、勘察設計費、水電通信等設施費用,乃至廠房的建設費用。土地在項目使用之前需要通過政府部門的論證與審批,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規劃論證也需支付相關咨詢費用。
土地成本包括土地指標、拆遷補償以及土地再回收成本。國家為保護耕地,對建設用地采取控制手段,即不得突破每年度各地方建設用地面積設置的最高限度,確因發展需要,用地不夠的,可外省購買。征收土地上的農田或建筑,需要給予所有人一定的補償,為滿足后續施工的需要,必須通過土方工程對土地表層狀況進行改造,拆除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存在較明顯的土地不同位置的高差,也就是土地平整,對于某些有污染的企業還要清潔受污染的土地。這些環節都會產生相應的費用,屬于招商引資的建設成本。
2.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指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必須支付的運營費用。主要包括人員成本、業務成本和行政資源成本。
人員成本主要為培養與運營招商團隊的費用。雖然目前通過中介和社會招商的方式越來越普遍,但通過政府招商機構進行招商還是一種必備的方式。一方面,政府本身的招商機構對本地區情況比較了解,在和客戶的談判過程中能夠使本地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需要穩定的團隊把好招商的源頭關。但是專業招商機構和人員的維護成本比較高,除了正常的機構維護外,還需支付人員工資福利、培訓等費用。
業務成本是指招商業務過程中所產生支出性成本,按時間上分為前期、后期。招商前期的費用是指項目簽約前的費用,包括招商人員的通訊費、差旅費、業務招待費,招商引資期間所需的推介和宣傳方面的支出。
行政資源成本,指招商引資的各個階段各種審批、會議以及考察占用的行政資源。
3.激勵成本
激勵成本是指為調動招商參與人員與投資方的積極性,給予一定的物質與精神獎勵的支出。具體包括招商引資中涉及的資金補助、獎勵和相關優惠政策,這也是招商引資成本的基礎組成部分。沒有適度的物質和精神的激勵制度,招商引資就很難全力以赴地推進下去,因為招商人員就是銷售人員,無非營銷的是區域的投資環境,考核的任務是外來的投資額。因此,各級政府在對招商負責人和招商人員下達招商指標任務時,也要給予相應的權力和激勵的承諾,做到權利和責任、業績和獎勵、提拔和懲罰等多方要素的有機結合。同時,還建議引入測算和考核招商成本,通過正向激勵措施和反向懲處手段,調動各招商主體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果能在招引項目進來的同時,兼顧此項成本的最優化,無疑是做好招商引資的關鍵。
政策性優惠成本,主要是指招商引資中給予投資方的優惠,包括補助、獎勵等。如給予投資方的購地優惠政策,往往通過各類補助或獎勵來降低投資方取得土地實際承擔的土地成本。此外,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給予項目方在供水、供電、供氣等在施工過程中提供便利或減免。通過財政貢獻等名目,給予項目方在項目納稅地留存部門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或返還。
(二)隱性成本
隱性成本是指企業未納入傳統成本核算范圍內、隱藏于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于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2]。它是由于企業或員工的行為而有意或者無意造成,具有一定隱蔽性的轉移成本和未來成本,是成本的轉嫁形態和將來時態的總和。相對于顯性成本,隱性成本隱蔽性大,難以避免、不易量化,且具有潛在性、爆發性和放大性的特點。隱性成本包括環境成本,機會成本以及社會成本[3]。
1.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是指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可能產生的顯性和隱性的環境成本。比如,為了引入項目、提供用地,需要把原來的農田或是河流變成工業用地,這可能導致原本生態環境發生改變。比如,在項目生產過程中,污水排放、廢氣排放或聲音污染、光污染等;在項目結束搬離后留下的建筑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梢哉f在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在貢獻產值納稅的同時,也在改變、污染當地的環境。而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即是環境成本。可惜的是,很多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為短期的政績不惜以降低環保要求、損害地方環境為代價,使一些高污染行業取得了高額利潤,但其帶來的環境污染以及對生態的破壞所造成的巨額、長期的環保支出卻需要當地的政府和人民去買單。
2.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將特定資源用于招商引資而犧牲將其用于其他項目可獲得的收益,包括人力資源機會成本和其他資源,如土地等。在招商工作中,一個凈地的機會成本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它可能涉及兩個項目的比較,也涉及因此而引起的隱性成本、環境成本、未來發展潛力等在內的各類或有機會成本。
3.社會成本
社會成本包括政府部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發生的代際成本以及政府效率低下所發生的成本。代際公平指當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自然資源,滿足自身利益,謀求生存與發展上權利均等,即當代人必須留給后代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這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原則[4]。
因此,政府在招商引資工作中需要考慮項目所消耗的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所產生的代際成本,切實維護代際公平。
(三)或有成本
或有成本是不一定會發生但可能隨時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擔保成本,社會隱患成本和聲譽成本。
1.擔保成本
或有成本是指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為項目承諾的擔保支出以及項目退出而由政府支付的其他兜底支出。例如,近些年杭州因為互聯網金融(P2P)紛紛暴雷,造成許多互聯網金融的受害者,而政府未來調處矛盾化解風險,不得不墊付和承擔部分費用。因為項目一開始是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來的,有政府或多或少參與其中,所以,這部分進而成為需要政府承擔的擔保成本。
2.社會隱患
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因為招商引資或招商失敗而直接導致的社會風險和隱患。某些城市在房地產暴發期間,大量引進投資商從事單身公寓、小產權房、分割銷售商鋪的投資和開發,投資方在市場向好的時機大量銷售變現,等到市場出現變化,諸如投資方資金斷裂、房地產市場下行、就學政策調整、以租代售租金無以為繼等,都會潛藏巨大的社會隱患。房產投資是百姓在投資中的重大投資活動,也最為性命攸關,一旦發生危機,就會引發上訪、投訴、群體性抗議行為等,會對社會的穩定、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有一定的或有成本概念,充分考慮到招商引資后可能帶來的社會隱患。
3.聲譽成本
聲譽資本是地方政府的軟性競爭力,其威力不可小視。需要強調的是,聲譽資本需要由政府日常經營點滴積累而成,對于促進招商引資至關重要,有了良好的聲譽就能實現以商招商,外商主動慕名而來,相反聲譽問題會給招商引資帶來極大的困難。一個成功的項目會帶來好的聲譽,促進今后的招商引資工作。一個失敗的項目也會帶來名譽的損失,從而阻礙今后的招商引資工作。如果能強化本地區的美譽度,政府如果能增加服務意識,人民如果能自覺維護本地區的良好聲譽,則能為準備前來投資的客商提供一個安心的環境,從而有效降低招商引資成本。因此,名譽也是政府考慮一個項目的或有成本。
二、成本分析對政府招商引資工作的建議
地方政府在落實招商引資工作時,并沒有引入成本核算體系,而招商引資的成本是真實存在的,且近年各地政府間招商引資日趨激烈,招商引資的成本也在水漲船高。為了更好、理性和市場化的引導政府的招商引資活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應該提高招商引資成本核算意識,加強成本意識和市場分工意識。其次,應該在政府財政支出方面加入招商引資成本項,要使地方政府在報道引入項目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余,考慮到項目招引的成本。增加財政的招商成本項,主要是為了充分預測招商引資的顯性和隱性成本,以集中反映在政府招商引資中發生的相關顯性成本,以便對通過成本因素的考量使招商引資更加科學、理性,更貼近市場、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后,在招商引資指標數字完成情況的考核中,或是在招商引資獎金考核中,加入成本考核項,加強成本核算、加強對投資項目的動態控制,以求更理性、更客觀地評價招商引資的實績。
參考文獻:
[1]黃曉廣.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問題的產權理論分析[J].山東經濟,2005(1):28.
[2]陳戈.關注企業隱性成本[J].新疆電力技術,2008(2).
[3]張帆.企業中常見的隱性成本及其控制[J].現代會計,2008(1).
[4]張少春.政府公共支出績效考評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