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春來
(福建省武平縣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心,福建 武平 364300)
隨著時代的發展,林業由過去單一造林模式,轉向多元化經營方式。近年來開展的“三沿一環”綠化造林、珍貴樹種造林、精準提升、小微濕地造林、鄉村景觀林造林、森林生態景觀提升等各種造林項目,由過去造林創造效益為主,逐步轉向綠化、彩化,改善林分結構,提升森林質量,美化森林景觀,營造生態效益;如今林業造林,也由過去的一年生小苗造林,轉向多年生移植苗造林或袋裝苗造林,林業工作者也應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轉變過去造林只“砍”和“種”的固有思維模式,即時調整工作思路,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目前造林綠化項目有專項資金,造林單價高,必須做項目作業設計書,為項目做好造林規劃設計和投資概算,也為項目資金的使用提供依據。造林作業設計內容有項目區簡介、設計理念、建設目標、現狀調查、地塊設計、種苗設計、投資概算、保護設計、保障措施、效果評價等等。森林生態景觀提升在綠化方面又提出更高要求,在綠化基礎上,尋求彩化和花化,達到美化森林景觀效果。本文以“千鷺湖濕地森林生態景觀提升作業設計”做闡述,為項目造林作業設計提供一種思路,以期對從事林業規劃設計工作有所幫助。
項目區地處千鷺湖濕地與高速路交界的狹長地帶,為閑置地、廢棄地,或稀疏林分,總面積46畝。
適地適樹、生態優先;綠化、彩化、花化,立足造林綠化為主,彩化、花化為輔。
項目區分兩部分實施,在雜草叢生、地表裸露、景觀效果差的閑置地、廢棄地,以綠化為主,輔以彩化和花化,而在色相單調的稀疏林分及裸露地段,種植闊葉樹種,改善林分結構,輔以彩化苗木;建設目標:在綠化的基礎上,打造季相變化、四季繁花、色彩靚麗搶眼的森林生態景觀;項目實施既是高速路沿線綠化、綠色通道彩化的有益補充,也是千鷺湖濕地周邊的綠化、彩化的需求。
項目區地段差異性較大,東邊地段(A-1地塊)為閑置地、廢棄地,尚未綠化,面積16畝;西邊地段(A-2地塊)為疏林地,樹種單一,分布不均,部分地段裸露,面積30畝,整個項目區無景觀。以A-1地塊為例,現狀調查與設計思路如下。
(1)權屬調查:邀請村主干、項目負責人、林業站負責人,現地踏查,做好項目區用地前期協調工作。
(2)現狀調查:A-1地塊為閑置地,雜草叢生、堆積大量金屬廢棄物,土壤瘠薄,地面坑洼不平、土堆大,同時還有水泥地面,不利于樹木種植、生長,五節芒面積大(占比50%),沒有景觀,有部分木荷等幼樹。
(3)整地思路:①清理地面廢棄物、水泥預制板(房)、水泥磚塊、工棚、水泥板塊,既影響樹木種植和生長,也不美觀;②地面坑洼不平、積水,作平整處理,建排水溝,原道路為載重道,路面板結,土層硬,需松土;③部分幼樹生長旺盛,予以保留,如有必要,可做移植處理;④此地塊交通通達,可勾機整地,挖穴一并進行,經整地后的土壤更有利于后期樹木的生長。
(4)設計思路:①作業類型:新植;②造林主選樹種:楓香樹(鄉土樹種);③配種常綠樹種:天竺桂、木荷,彩化類:山烏桕,觀果類:鐵冬青,花卉類:碧桃;④保留現地適生幼樹。
(5)撫育管理:①所有苗木成活管護一年,次年補植的苗木,再相應成活管護一年;②種植前施基肥;③三年撫育:擴穴培土,并追肥。
按地段、作業類型不同,項目區分作兩塊作業區:A-1地塊和A-2地塊。
作業設計內容包括作業類型、穴規格、株行距、苗木及數量和種植方式等,設計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A-1、A-2地塊作業設計
4.2.1 樹種選擇
苗木選用楓香樹(多年生苗)為主,多樹種混交,形成復合森林群落。
(1)楓香樹:為鄉土落葉高大喬木,有改良土壤效果,形成小群落后,可在高速路與白鷺生活區之間形成一道屏障,減少高速路上車輛行駛噪音對濕地白鷺棲息環境的影響,為白鷺提供更加悠閑的棲息場所。
(2)鐵冬青(別稱紅果冬青):觀果類喬木,大苗可以快速成景,達到觀賞彩化效果。
(3)天竺桂:為常綠園林樹種,與楓香樹混交,常綠樹木,更有利于冬季鳥類棲息。
(4)山烏桕:為鄉土彩化樹種,在秋冬之際形成季相變化,達到彩化目的。
(5)火力楠、木荷:為先鋒樹種,因土壤瘠薄,是適地適樹的最優選擇,可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
4.2.2 樹種布局
根據每個地塊區位特點,及現有植被、坡形、面積等情況進行配置。
(1) A-1地塊:①號區:為濕地公園道路斜坡上方帶狀區域,帶狀種植碧桃,面積400 m2,種植株數100株;②號區:北邊高速路沿線種植一排紅果冬青50株,種植二排碧桃300株;③號區:種植木荷,與現有木荷幼樹組成小群落;④號區:剩余區域,種植楓香樹、天竺桂(=2∶1混交),山烏桕插花種植;
(2)A-2地塊:在林中林緣空地或裸露地段,種植先鋒樹種火力楠、彩化苗木山烏桕(=2∶1混交)。
種苗設計內容包括苗木種類、規格,及苗木冠型、類型、單價等,種苗規格及苗木單價如表2所示。

表2 種苗規格及苗木單價
苗木由項目實施單位統一采購,苗木應選用優良種源區、良種基地或良種繁育中心生產的苗木,同時兼顧就近原則。
(1)苗木規格:苗木為全冠苗,苗木類型有移植苗和袋裝苗,苗木規格有高度、冠幅、米徑、地徑等指標,苗木規格指標詳見表2。
(2)苗木質量:苗木要求枝葉茁壯、苗徑通直、形態優美、須根發達、無病蟲害、無檢疫對象的合格苗(移植苗要求經移栽 1 年以上的地栽苗)。
(3)土球規格:土球完整,沒有開裂,土球厚度為土球直徑的 2/3 以上。
項目區總面積46畝,總計需苗量為2866株,其中,移植苗50株,袋裝苗2816株,分地塊:A-1地塊:移植苗50株,袋裝苗1316株,合1366株;A-2地塊:山烏桕小苗500株,火力楠小苗1000株,合計1500株。
工程費用:執行國家林業局(原林業部)編印的《林業建設工程概算編制辦法》等各行業標準;林業生產定額結合當地現行社會工資水平估算;工價按近年來同類工程費用綜合價格。
(1)投資總額。項目區總面積46.0畝,投資總額28.2282萬元,平均畝投資:0.6137萬元/畝,投資概算詳見表3。相關費用說明:①機械整地定額: 1000元/畝(參照園林綠化定額);②一年成活養護費用=苗木費×1.3%(含澆水、病害、霜凍防治等費用)+大苗株數×12元(支架材料、工資);③管理費用:(機械整地費用+人員工資+材料費及養護費)×6%;④其它費用:(機械整地費用+人員工資+材料費及養護費)×3%,含規劃設計、打印費等;⑤不可預見費用:(機械整地費用+人員工資+材料費及養護費+間接費)×5%(按工程總造價不超過5%計);⑥工日單價:120元/d;⑦撫育工資:三年撫育(5次)工資+追肥工資(當年下半年撫育一次,第2、3年撫育二次,下半年追肥)。
(2)栽植及撫育各道工序工日定額,見表4。
(3)造林基肥及撫育復合肥單位數量及單價,見表5。

表3 森林生態景觀提升項目投資概算 工日價:120元/d

表4 栽植及撫育各道工序工日定額

表5 造林基肥及撫育復合肥單位數量及單價
森林生態景觀提升作業設計內容,還包括保護設計、保障措施、效果評價等,還可以有投工概算、年度資金預算等細化內容;附圖有項目區位圖、區塊現狀圖、綠植配置圖、效果圖等,限于篇幅,只對主要內容做了簡述,不足之處,請加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