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國艷
(泰達財稅服務(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T市B區現存困難村普遍存在產業發展用地少,沒有特色種植產品,村莊基礎設施差,發展設施農業、特色種植和鄉村旅游業比較困難等問題。由于很多農民感到僅靠土地已經難以維持生存,導致大量的勞動力外出務工維持生計,留下的人口大多數都是老弱病殘,勞動能力不足,靠這部分人發展產業存在難度。如何留住這些外出的勞動力就地發展也是扶貧開發要解決的問題。該區以各村參股的方式成立幫扶產業項目管理公司,利用國家產業幫扶專項資金投資有前景的商業項目或者入股發展型但有資金困難的企業,增加就業機會,為困難村返鄉創業青年提供政策扶持和信息服務,為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利用專項資金幫助企業發展,增加企業的盈利,采用企業分紅的方式使困難村享受相關入股分紅的產業脫貧扶持,形成長效持久的收益,幫助困難村摘掉貧困的帽子。筆者在工作中協助該區幫扶辦檢查產業幫扶項目時發現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見解認識,供大家參考使用。
少數困難村鎮的幫扶產業項目進行時間早于專項資金到位的時間,使得困難村項目立項執行時,資金還未到位,或者專項資金到位了一部分,剩余部分沒有及時到位,造成幫扶項目實施的中斷,影響項目執行進度,個別有條件的街鎮財政會提前墊付部分資金。
在整理完善幫扶項目流程過程中,發現部分使用幫扶專項資金的地方企業存在不進行招投標行為,認為項目資金只要沒有自己用、用在項目上就行,相關人員不清楚政府采購的相關政策,只是幾個人約談后的結果,甚至有的只是一個人的決定,并且約談沒有形成相關記錄,隨意性較強。因地處較偏僻存在發票索取遺漏、不及時的問題,少數企業存在收據入賬等行為[1]。
個別負責扶貧項目的承擔單位扶貧政策意識薄弱,沒有樹立扶貧是高壓線、必須專款專用的意識,認為只要能將資金補足、保證扶貧項目有錢可用即可,將專項資金與自有資金混用,將扶貧資金用于非扶貧項目,有的甚至將扶貧資金用于與扶貧項目生產經營無關等其他領域。
由于產業幫扶項目所處位置普遍較偏僻,部分使用產業幫扶專項資金成立的幫扶企業財務知識欠缺,或者直接由相關村委財務人員、街鎮財政所工作人員進行財務管理,他們對企業的會計制度不熟悉等原因,造成幫扶項目公司的會計核算不健全,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可能會產生相關的稅務風險。如:幫扶項目文件下達時明確幫扶款作為新成立項目公司的投資款,而企業下賬為借款、應付款等,未計入實收資本科目等情況。
該區的項目內容主要是利用扶貧專項資金形成資產或者入股地方民營企業,利用獲得的收益進行分配,進而改善貧困村的經濟現狀。個別困難村有權屬資產購置時相應的項目承擔單位還未成立,于是借用其他企業名稱購置資產,待項目承擔單位成立后,此類產權資產存在過戶難、費用高的問題,于是通過簽訂委托協議的方式明確這類資產的權屬,這樣的處理方式存在一定的權屬糾紛的風險[2]。
從協助整理檢查幫扶項目專項資金的情況來看,個別項目承擔單位對產業扶貧重視程度不高。嫌扶貧項目辦理手續繁瑣,產業發展推進困難,把扶貧資金閑置在一旁。如:檢查中發現個別項目承擔單位項目快驗收時,扶貧資金還留在單位的專項資金賬上,導致國家用于扶貧的資金閑置,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雖然在檢查過程中幫扶辦和各街鎮多次督促下,扶貧資金的使用速度已經有所加快,但是沒有一種長效機制來保證以后不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扶貧項目方案是對貧困村落年度扶貧工作的計劃,個別鄉鎮和村委會前期準備倉促或項目論證不充分,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自行改變項目計劃,從而影響扶貧計劃的整體實施和順利進行。如:某村原計劃用扶貧資金成立旅游公司,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結果方案提交了,待執行時發現該村落發掘旅游資源耗時久投入大,于是又將資金投入到當地的混凝土村鎮企業,由他們負責生產,將收入進行分配至各貧困村委會,由村委會分配至各貧困戶,這樣授人以魚,也達不到實質性脫貧的目的,達不到原有的效力[3]。
廣大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的重要講話為指導,提高政治站位,熟練掌握政策,執行政策,腳踏實地為人民謀福祉。同時,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手冊、精準扶貧宣傳車、微信公眾平臺等多種宣傳方式,廣泛宣傳,讓廣大群眾都能了解國家的各種扶貧政策。
對在扶貧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中嚴格按照政策辦事、心系貧困群眾疾苦、在產業扶貧工作推進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對擠占、貪污、挪用、擅自改變扶貧資金用途的干部予以追責,一旦發現問題,取消其提拔任用資格。
對沒有使用的扶貧專項資金上級財政予以收回,始終保證扶貧資金項目早公告,全公示。加快建立扶貧項目庫,提高扶貧資金管理質量。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專人負責、建立專賬。制定專項資金使用規章制度,用制度約束,明確資金的使用范圍,避免因項目承擔單位不清楚使用范圍和驗收制度造成資金的閑置。
扶貧建設項目嚴格招投標制,履行“六步決策法”、“四議兩公開”程序,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幫扶項目涉及的各類采購行為,應當嚴格按照該區的規定執行,要符合政府采購有關規定,需要通過招投標采購的,必須履行招投標采購程序,杜絕應招不招、違規拆包、違規轉包等行為。幫扶項目涉及的采購行為均應簽訂采購合同或者協議,項目承擔單位應當嚴格按照采購合同約定通過開戶銀行進行轉賬結算,杜絕大額現金支付;項目所有支出應當開具合規的發票,發票金額應與合同(協議)金額相符,杜絕白條入賬、收據入賬等行為[4,6]。
企業化經營與村鎮集體化管理是有區別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企業化經營管理的培訓,培養相關管理人員、財務人員以及企業內部各個層級工作人員的企業化思維。對偏僻村鎮的財務人員更要加強財務、稅務思維的培養,重視企業的財務管理,加強企業的稅務培訓,避免由于員工的不清楚、不理解而發生經營風險和稅務風險。
財務決策和控制是財務管理的關鍵,上述提及的財務管理意識薄弱,財務人員未能參與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全過程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合理分工,明確其崗位職責,實行資金審批“一把手”負責制,并且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使財務人員由“被動”變“主動”,積極參與扶貧資金管理的全過程中,對每個批復實施的扶貧項目建立臺賬,及時掌握資金支出進度,為扶貧項目精細化管理打下基礎,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5]。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更是紀念意義非凡的一年,中華民族多年來的貧困問題就要在2020年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中華民族將走向復興,走向更美好的第二個一百年,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讓貧困戶的經濟脫貧,還要爭取在意識和相關的管理、制度等方面一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