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筑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房屋修筑之后的穩定性,為保證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有必要對樁基礎技術的應用進行研究。本文在分析房建樁基礎施工質量控制的基礎之上,指出來現階段較為常用的樁基礎技術,并結合工程實例提出來相應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樁基礎技術;質量控制
1、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的速度進一步加快,其中房屋建筑的修建工作成為了城市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對房屋工程的質量要求更為嚴格。樁基礎施工作為房屋建筑工程中一項相對重要的工作,影響著房屋建筑的施工質量,必須嚴格規范技術要求,才能掌握施工工藝操作的基本步驟和要點,控制工程的整體進度,并保持房建工程的整體質量。本文就針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樁基礎施工質量控制進行研究,希望能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2、樁基礎技術的具體工程質量控制
2.1工程概況
此房建工程項目第一期工程項目,總房建面積約4萬平方米,該工程由一幢30層服務性公寓及多排沿街商鋪組成,設一層地下室,主樓樁共計180根,裙樓樁106根。
2.2場地巖土層的劃分與特征
依據巖土地勘報告巖土層性質特征描述如下:第1層:素填土,耕植土,淤泥質填土,層厚0.2米至4.6米,灰黃色,松散,稍濕,主要由碎塊石和少量房建垃圾及粘性土組成。第2層:粉質粘土.層厚0.5米至12米.灰黃色、局部灰色,可塑,含少量碎礫石。第3層:含漂石卵石粉質、粘土混碎石,層厚0.7米至12.1米,灰黃色,含漂石,卵礫石圓或次圓狀,局部夾有可塑狀粉質粘土混碎石層。
2.3選擇合理的樁基礎施工工藝。
在設計施工現場的施工工藝之前,應對施工現場進行詳細的勘查和分析,以確定施工環境的土壤質量、水汶狀況和其他特征,并根據施工條件選擇合理的樁基礎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是否對現有施工設備和施工技術水平制定相應的樁基礎施工技術方案。施工工藝設計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當地地質條件和其他綜合設計進行樁基礎施工,優化樁基礎施工設計的方案。施工技術人員應在對施工現場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具體的施工工藝流程。本工程選擇的是鉆孔灌注樁技術。
2.4施工流程
施工前期準備——平整施工現場——做好放線定位施工——鉆機開孔——設置護筒并注入穩定液——旋挖鉆進至中風化層——終孔并測入巖深度——清孔——下放鋼筋籠——插入混凝土導管——水下灌注混凝土——拔出導管——拔出護筒。
2.5工程樁基礎施工工藝控制措施
2.5.1開工準備工作
(1) 檢查工程建設基礎資料準備情況,包括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設計文件、圖紙、相關合同文件內容及外部環境條件的有關資料。
(2)研究設計文件、圖紙和合同文件,做好設計交底、圖紙會審。
(3)施工前對施工外部環境條件進行檢查,包括地形、地貌、交通、供電、供水、排水等狀況。
(4)檢查控制點位。
(5)檢查基樁施工開工前準備情況,主要內容包括:
1)施工現場臨時設施建設情況。
2)鋼筋、混凝土等成品、半成品加工和廠家情況。
3)原材料進場計劃、準備情況,質量證明材料和檢驗結果,質量應符合施工合同、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4)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試配、檢驗結果和相關記錄、資料。
5)施工人員、機械設備、輔助材料的進場情況及狀態。
6)其它必備的開工條件。
2.5.2鉆孔準備
(1)檢查施工場地,場地應符合以下條件:
1)鋪設磚渣,換除軟土,整平、夯實。
2)所有施工場地或工作平臺應能隨承受施工時所有靜、動荷載,并考慮施工機械能安全進出。
(2)檢查現場控制點位的保護狀況,保證施工過程中能控制基樁的施工精度。
(3)重點檢查、控制施工測量放樣情況。
1)檢查測量儀器、設備、工器具的精度、數量、性能、狀態是否滿足需要。
2)檢查測量控制網、復測結果、控制網加密,根據經過復測的測量控制點進行放樣,精度應符合施工合同、規范和標準的要求。
3)如需要移設或增設測量控制點(水準、高程)時,應檢查其是否符合測量規范的規定。
4)檢查機械設備是否滿足地質條件和成孔方法的要求,性能能否滿足施工需要,主要檢查卷揚機、電控設備、鋼絲繩、傳動系統等。檢查鉆機平臺、井架等的安裝是否符合施工規范和操作規程的規定,確保施工安全、穩定、規范、方便。
2.5.3鋼筋籠的制作和安裝
(1)檢查進場鋼筋的質量證明材料(合格證、材質證明書等)及原材料、接頭檢驗結果。
(2)檢查鋼筋籠的制作質量,包括鋼筋規格、數量、間距、除銹、接頭及骨架尺寸等項目。
(3)鋼筋籠吊裝時應注意吊點設置、起吊方式,較長的鋼筋籠應分段吊裝,接頭全部焊接,箍筋應平順連接,確保鋼筋籠不受損傷且整體性良好。
(4)鋼筋籠下放過程,如出現下放困難或卡籠應及時查找原因,避免延誤造成塌孔等意外。
(5) 鋼筋籠下放到位后檢查其標高、平面位置和固定情況,鋼筋籠應牢固定位,確保灌注混凝土過程中不掉籠、不浮籠。
2.5.4灌注水下混凝土
(1)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采用商品混凝土,應認真審查混凝土生產廠家企業資質、生產條件等,并現場考察確認。
(2)灌注水下混凝土
首次灌注混凝土應保證有足夠的儲量,保證導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不小于0.8m。在整個灌注時間內,經常測量孔內混凝土面層的高程,及時調整導管出料口以及混凝土表面的相對位置,確保導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2m-6m。灌注砼時,要控制混凝土導管的提升速度(1.2m~1.5m/min),灌入混凝土量必須滿足混凝土充盈系數的要求。溢出的泥漿引流至適當位置處理以防止污染或堵塞交通。連續灌注混凝土,直至灌注的混凝土頂面高出樁頂高程0.8m,以保證截斷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具有滿意的質量。混凝土必須連續澆筑,間隔時間不得大于混凝土初凝時間。
做好施工記錄,每根樁均應按要求制作混凝土試件,經檢測并提交試驗結果。
2.5.5灌注樁施工質量技術保證措施
(1)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及工程基線、軸線進行樁的測量定位,經復核無誤后才能進行樁的施工。
(2)鉆孔期間應經常檢查樁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確保樁位準確及樁孔垂直。
(3)在中心距離小于3m以內的任何樁,需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50%后,才能進行鄰樁的鉆孔。
(4)水下混凝土灌注應嚴格按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施工,應盡量縮短澆注時間,堅持連續作業,并控制導管提升速度。
(5)灌注后的樁頂標高及浮漿的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6)灌注開始不久或者中途堵塞時,可用長桿沖搗并用振動器振動。
(7)水下混凝土必須連續施工,每根樁的澆筑時間按初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控制,灌入時間較長時,可通過試驗在前一批混凝土中摻入緩凝劑,以延遲其凝結時間。
(8)鋼筋籠制作應符合設計尺寸,籠體應完整牢固,并采用墊塊保證鋼筋籠有適當的保護層。
(9)安放鋼筋籠時,籠頂平面偏差及標高必須準確,并采取措施穩固在護筒上,在澆灌樁芯混凝土時須經常檢查鋼筋籠有無變位,在提升導管或拔鋼護筒時,必須防止鋼筋籠被提升。
2.6樁基礎技術和相關施工材料設備的管理措施。
首先需要落實相關施工工作的標準規范,為樁基礎施工工作的實施提供最根本的依據,同時進行相應的監督,這樣能夠有效地推進整體管理體系發展。其次要注意樁基礎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落實各項基本技術標準,制定技術管理辦法,逐步完善施工技術。
在樁基礎施工工藝管理中,提高施工質量是管理工作的關鍵,所以需要建立嚴格施工質量檢驗制度,施工質量管理制度是保證樁基礎施工順利進行的關鍵。落實各項基本管理政策,制定施工質量管理辦法,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巡視,控制施工過程,保障工程的各個方面均達標,避免出現質量問題,如施工中出現突發事件或問題,必須首先解決。
為了保障施工的安全,必須保證所使用的樁基礎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的符合性和安全性,這是建設工作的基本條件。所有建設工程的材料,必須有完整的質量證明和合格證,并對材料進行現場檢查,施工中嚴禁使用達不到標準要求的施工材料。對于項目中的重要部件,需要確保材料的標準、類型和性能都滿足工程要求。另外,對于樁基礎施工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要引起重視,在設備類型的選擇和組合方向合理的基礎上,加強對設備的安全檢測工作,做好日常檢測和管理記錄,對機械設備的具體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月末統計分析所用設備的狀況,檢查哪些部件存在較多問題,查找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避免機械出現故障而導致出現質量問題或安全事故。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房建事業仍在蓬勃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保障施工質量,樁基礎技術是保障房建施工質量的關鍵。在房建的施工過程中,樁基礎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如果樁基礎施工的質量不佳,可能會影響整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必須從安全性能的角度加強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設,特別是基礎工程的建設工作,基礎結構的穩定性決定了整個房屋建筑工程的實際承載力。為了保障樁基礎施工的質量,必須熟練掌握樁基礎施工技術工藝,避免出現相應的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我們在分析樁基礎技術的質量控制后,要進行相應的預防和治理,這樣有利于房屋建筑工程項目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冰.房建工程鉆孔灌注樁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措施[J].低碳世界,2017(004):162-163.
[2]徐濤,臺德重.淺析房建工程鉆孔灌注樁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J].建材與裝飾,2016(040):101-102.
[3]魯力.房建工程鉆孔灌注樁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08):2273.
[4]蔣昊.工程檢測質量控制技術應用基于房建工程的樁基分析[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006):P.74-74.
作者簡介:
王琥(1964.11-),漢族,本科,湖南長沙,副高級工程師,從事方向:工程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