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健 曹旭

書名:對話馬克思:與青少年同行
主編:趙興良,凌學武
出版單位: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
ISBN:9787537640992
定價:24.7元
許多教師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時,方式死板,只是采取單純的語言教學方式,這并不能實現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趙興良、凌學武主編的《對話馬克思:與青少年同行》一書,以一個少年為主角,講述他在夢中與馬克思對話,以講故事的形式與馬克思探討自身學習與成長中的難題和困惑。這本書有助于青少年在實際生活中學習馬克思經典理論,對于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積極意義。
第一,青少年的理想信念要貼合實際。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具有自主選擇權,人們在行使自主選擇權時務必要深思熟慮,否則錯誤的選擇將會毀滅人的一生。作為一名當代青少年,在明確自己的理想信念時,務必要貼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并保持嚴謹的態度。在選擇自己的人生理想時,不能受個人主觀的影響而迷失正確的理想信念。馬克思提出,“我們的使命絕不是求得一個最炫耀的職業”,這句話告誡青少年在面對人生理想選擇時一定要貼合實際,不能愛慕虛榮、追逐名利。青少年在選擇人生理想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找準自己的定位,只有通過這一嚴謹的思考過程才能確定自己所要為之奮斗的人生目標。
第二,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中要具備擔當精神。
擔當精神是使命與責任的融合。當一個人具有擔當精神后,也會擁有社會責任心,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如今,隨著物質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的價值觀念均發生了變化,往往在選擇自己的理想時會向物質方面傾斜,甚至社會上出現了以繼承父輩財富為榮的扭曲價值觀。馬克思對青年人擇業的建議是:“青年人在選擇職業時不是為了炫耀,而是選擇一份能夠推動社會發展的職業”。馬克思在中學時期的人生理想不是追求功名利祿,也不是找到一份引以為傲的工作,而是要勵志為人類的自由而工作。這是中學時期的馬克思所確定的理想信念,當代青少年在選擇理想信念時應向他學習。
第三,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需要有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屬于集體主義精神的一種,也是評定人生價值的基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奉獻精神的重點有所不同。馬克思認為,青年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時要以實現人類幸福為基本目標,同時在確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時,也務必要具備與時代相適應的奉獻精神。這是青少年確定正確理想信念的基礎,也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對廣大青少年的要求。
總而言之,《對話馬克思:與青少年同行》一書闡述了馬克思在青年時期確定人生理想信念的價值基礎,正是這一價值基礎,讓馬克思為之奮斗了一生。當代青少年在確定自己人生理想信念時務必要以這一價值基礎為準則,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