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春

【摘要】 目的 了解新會區適齡婦女宮頸癌發病情況, 并制定相關防治措施。方法 對新會籍7200例35~60歲適齡婦女采用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查進行宮頸癌篩查, 統計所有篩查對象的患病情況、年齡分布情況、對宮頸癌知識的認知、常規婦科檢查以及配合篩查情況。結果 7188例未見上皮內細胞病變細胞與惡性細胞, 非典型鱗狀細胞病變(ASC-US)8例,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3例,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1例, 上述12例檢出陽性結果患者經病理學診斷發現, 宮頸癌病變(CIN)4例, 確診宮頸癌1例。12例檢出陽性結果的患者中, 35~40歲3例, 41~50歲4例, 51~60歲5例。2916例篩查對象知曉宮頸癌相關知識, 占比40.50%;4284例篩查對象不知曉宮頸癌相關知識, 占比59.50%。148例篩查對象有每年進行常規婦科檢查的習慣, 僅占比2.06%例。3156例篩查對象積極地配合宮頸癌篩查工作, 占比43.83%;4044例篩查對象經宣傳教育后才接受篩查, 占比56.17%。結論 對新會區適齡婦女進行宮頸癌篩查可了解此地區宮頸癌的發病情況, 積極地開展健康教育, 可顯著提高適齡婦女的防癌意識, 此措施是降低本地區宮頸癌發病率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宮頸癌;適齡婦女;篩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74
【Abstract】 Objective ?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in women of appropriate age in Xinhui District, and formulate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Methods ? 7200 women aged?35-60 years old were screened for cervical cancer by Pap smear cytology. The prevalence, age distribution, cognition of cervical cancer knowledge, routine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screening cooperation of all screening subjects were counted. Results ? There was no intraepithelial cytopathic cells and malignant cells in 7188 cases. Among them, 8 cases of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 3 cases of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L-SIL), 1 case of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above 12 positive patients found that 4 cases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and 1 case of cervical cancer. Among the 12 cases with positive results, 3 cases were 35-40 years old, 4 cases were 41-50 years old, and 5 cases were 51-60 years old. Among them, 2916 cases knew cervical cancer related knowledge, accounting for 40.50%; 4284 cases did not know cervical cancer related knowledge, accounting for 59.50%. 148 cases had the habit of routine gynecological examination every year, accounting for only 2.06%. 3156 screening objects actively cooper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ccounting for 43.83%; 4044 screening objects were screened after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ccounting for 56.17%. Conclusion ?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for women of appropriate age in Xinhui District can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in this area. Active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cancer prevention of women of appropriate age. This measure is the key to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in this area.
【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 Women of appropriate age; Screening
宮頸癌是婦產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在全球女性群體中的發病率列第3位, 死亡率列第4位, 近年來其發病率不但逐漸上升, 還有趨于年輕化的趨勢, 對女性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據相關研究統計, 我國每年宮頸癌新發病例超過13萬[2]。因此, 對宮頸癌進行早期篩查, 并盡早給予有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國家已將宮頸癌篩查工作作為關注女性身體健康與公共衛生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本研究對新會區7200例35~60歲適齡婦女采用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查進行宮頸癌篩查,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新會籍7200例35~60歲適齡婦女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平均年齡(45.73±7.92)歲;身高155~176 cm, 平均身高(162.37±3.82)cm;體重42~83 kg, 平均體重(62.37±5.12)kg;婚姻情況:已婚6825例, 未婚375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875例, 大專1073例, 高中2120例, 初中1572例, 小學1280例, 文盲280例;職業:工人2835例, 農民2174例, 白領1204例, 教師316例, 醫生262例, 其他409例。
1. 2 方法 采用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查進行宮頸癌篩查:①嚴格遵守《新會區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項目技術方案》中的相關要求, 每位篩查對象需自愿簽署《自愿免費篩查知情同意書》。②指導篩查對象填寫《宮頸癌檢查個案登記表》, 并由專職醫師按照登記表的要求對患者進行問診填寫, 由婦科醫師對患者實施婦科常規檢查, 再進行陰道分泌物濕片顯微鏡檢查、宮頸脫落物細胞巴氏取樣等。在進行巴氏檢查時, 從篩查對象的宮頸管內移行至宮頸外口部位進行取樣, 具體是使用宮頸細胞取樣器將宮頸外口部位作為圓心, 就地旋轉1~2周, 在旋轉過程中不可過度用力, 以防損傷宮頸造成出血現象, 從而影響到檢查結果。將獲取的標本均勻地涂抹在載玻片表層, 涂好的標本在潮濕情況下, 立即植入90%酒精固定液內進行固定, 放置時間需>15 min。對標本準確地標記好之后進行巴氏檢查, 對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或疑為陽性者, 需再次進行陰道鏡檢查, 對陰道鏡檢查結果陽性者或疑為陽性者, 需進行陰道組織活檢。
1. 3 觀察指標 統計所有篩查對象的患病情況、年齡分布情況、對宮頸癌知識的認知、常規婦科檢查以及配合篩查情況。
2 結果
2. 1 7200例篩查對象的患病情況 7200例篩查對象中有7188例未見上皮內細胞病變細胞與惡性細胞, ASC-US有8例, L-SIL有3例, H-SIL有1例。對上述12例檢出陽性結果患者進行陰道鏡檢查, 于病變最重部位進行多點活檢, 經病理學診斷發現, CIN 4例, 宮頸癌1例。
2. 2 年齡分布情況 12例檢出陽性結果的患者中, 35~40歲3例, 41~50歲4例, 51~60歲5例。
2. 3 宮頸癌健康知識認知、常規婦科檢查以及配合篩查情況調查 2916例篩查對象知曉宮頸癌相關知識, 占比40.50%;4284例篩查對象不知曉宮頸癌相關知識, 占比59.50%。148例篩查對象有每年進行常規婦科檢查的習慣, 僅占比2.06%例。3156例篩查對象積極地配合宮頸癌篩查工作, 占比43.83%;4044例篩查對象經宣傳教育后才接受篩查, 占比56.17%。
3 討論
宮頸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 其原位癌的高發年齡段為30~35歲, 而浸潤癌的發病年齡較晚, 為45~55歲, 且近年來有趨于年輕化的趨勢[3]。臨床認為, 其病因與以下因素有關:①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②有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年齡<16歲、多孕、多產以及初產年齡小等;③滴蟲、沙眼衣原體以及單純皰疹病毒Ⅱ型等多種病原體感染對高危型HPV感染引發宮頸癌有協同作用;④生活習慣:吸煙、衛生條件差以及營養不良等[4]。由于早期宮頸癌的臨床癥狀與體位不太明顯, 隨著病情不斷進展, 會出現以下幾種表現:①癥狀:陰道排液、陰道出血、尿頻、尿急、便秘、下肢腫痛、腎盂積水、尿毒癥、尿管梗阻以及貧血、惡病質等;②體征:外生型宮頸癌可見宮頸出現息肉狀贅生物, 并伴有感染;內生型宮頸癌可見宮頸肥大、質地硬及宮頸管膨大等;進展至晚期宮頸癌時, 病變組織會壞死脫落, 引發潰瘍、空洞, 并伴有惡臭[5]。對于早期宮頸癌而言, 手術是其常用的治療方法, 且很多患者預后較為理想, 治愈率較高。而對于中晚期宮頸癌而言, 放、化療是其常用的治療方法, 但很多患者預后不佳, 死亡率較高[6, 7]。因此, 對適齡婦女進行宮頸癌篩查, 及早地進行有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宮頸癌篩查采用巴氏涂片法、陰道鏡及組織活檢等方法進行診斷, 診斷結果發現:7200例篩查對象中有7188例未見上皮內細胞病變細胞與惡性細胞, 12例檢出陽性結果。經病理學診斷發現, CIN4例, 確診宮頸癌1例;12例檢出陽性結果的患者中, 35~40歲3例, 41~50歲4例, 51~60歲5例;篩查對象知曉宮頸癌相關知識占比40.50%, 不知曉宮頸癌相關知識占比59.50%, 篩查對象每年進行常規婦科檢查的習慣占比2.1%, 積極地配合宮頸癌篩查工作占比43.83%, 經宣傳教育后才接受篩查占比56.17%。可見新會區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的陽性率較低, 可能是由于政府對宮頸癌篩查與防治工作較為重視, 宮頸癌宣傳工作落實到位, 加上此地區適齡婦女對于宮頸癌的防范意識較強。宮頸癌篩查可有效地診斷出ASC-US、L-SIL、H-SIL、CIN及宮頸癌等病癥;宮頸癌可發生于適齡婦女的任何年齡段;很多適齡婦女缺乏對宮頸癌知識的認識;每年進行常規婦科檢查的婦女較少;有很多適齡婦女不積極地參與宮頸癌篩查, 需輔助有效的宣傳教育。對此, 作者認為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政府需重視宮頸癌篩查工作, 將其作為重大公共衛生項目, 并由市政府成立相關組織, 進行定期督導與及時調度, 并由鄉、鎮、村領導進行積極動員, 從而推動宮頸癌篩查工作的順利進行;②采用張貼宣傳報、廣播及發放宮頸癌知識健康手冊等方式大力宣傳宮頸癌相關知識, 讓廣大婦女了解到宮頸癌發病、表現等, 并向其講明宮頸癌需早發現、早治療, 才可治愈, 從而提高適齡婦女對宮頸癌的認識;③對于宮頸癌篩查的工作人員需進行重點培訓, 在篩查過程中需持續監督, 確保每個篩查環節均按要求操作, 確保篩查質量[8]。
綜上所述, 對新會區適齡婦女進行宮頸癌篩查可了解此地區宮頸癌的發病情況, 積極地開展健康教育, 可顯著提高適齡婦女的防癌意識, 此措施是降低本地區宮頸癌發病率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王佳俁, 劉桂蘭, 趙銘宇, 等.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宮頸癌篩查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中國衛生經濟, 2018, 37(12):84-86.
[2] 沈潔, 高麗麗, 張月, 等. 北京35~64歲婦女不同模式免費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 中國公共衛生, 2018, 34(7):942-945.
[3] 何海燕. 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篩查依從性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11):82-84.
[4] 秦茂華, 安紅梅, 鄧繼紅, 等. 昆明地區常住與流動婦女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 江蘇醫藥, 2018, 44(3):350-352.
[5] 史少東, 賈萌萌, 王少明, 等. 山西省襄垣縣2009~2015年農村女性宮頸癌篩查項目結果分析. 中國腫瘤, 2017, 26(7):536-539.
[6] 陳蘭, 曹佩霞. 常州地區108047名婦女宮頸癌篩查情況分析. 國際老年醫學雜志, 2017, 38(4):151-154.
[7] 田幼紅, 姚漢芬. 武漢市20萬名35~45歲農村籍婦女乳腺癌和宮頸癌篩查狀況及意愿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9):1832-1834.
[8] 池雅琴. 2012-2015年吳江區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結果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22):4620-4622.
[收稿日期: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