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陳燕珠 陳玉蘭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老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及前白蛋白水平的影響。方法 90例老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血液透析治療, 研究組采用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CVVH)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IL-6、TNF-α、hs-CRP)與前白蛋白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 兩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前白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42.66±4.75)mg/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6.42±4.50)m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67%(3/45), 低于對照組的22.22%(10/4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06, P<0.05)。結論 CVVH治療可有效改善老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機體的微炎癥狀態與營養狀況, 有效性與安全性較單用血液透析治療更佳。
【關鍵詞】 老年終末期腎臟病;血液凈化;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炎性因子;前白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19
終末期腎臟病是各類腎臟病進展至終末階段的總稱, 腎臟病在發病初期常無明顯癥狀, 但隨著病情進展, 各類毒素于體內不斷堆積, 導致患者腎功能不斷衰退, 同時出現惡心、嘔吐以及皮膚瘙癢等不良癥狀[1]。現階段, 對于終末期腎臟病臨床常采用血液凈化、腎臟移植等方法進行治療, 其中血液凈化較為常用, 近年來隨著血液凈化技術的進步,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凈化效果, 從而延長了患者生存期[2]。但也有研究指出[3], 終末期腎臟病患者在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機體普遍處于一種營養不良和微炎癥狀態, 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并縮短其生存期。因此, 尋找一種改善患者機體營養不良和微炎癥狀態的有效方法意義重大。本研究對45例老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進行CVVH治療, 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血液凈化的90例老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45例。研究組男26例, 女19例;年齡60~83歲, 平均年齡(71.26±5.86)歲;透析齡14~28個月, 平均透析齡(21.78±3.64)個月。對照組男25例, 女20例;年齡60~82歲, 平均年齡(71.17±5.57)歲;透析齡13~27個月, 平均透析齡(21.67±3.42)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腎臟病及透析的臨床實踐指南(K/DOQI)》中關于終末期腎臟病的診斷標準, 且年齡≥60歲, 知情并自愿簽署加入研究同意書;同時排除有精神疾病者、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自患者入院后, 給予抗感染、營養支持、血流動力學支持以及必要情況下機械通氣等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血液透析治療:使用貝爾克血液透析機與透析器, 將透析血液流速控制為250 ml/min, 透析液流速控制為500 ml/min, 并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處理, 單次治療時間為4 h。研究組采用CVVH治療:首先經患者股靜脈留置雙腔導管, 然后使用百特血液濾過機進行血液濾過處理(濾器更換頻率為1次/d)。置換液配方采用改良Port配方, 并采用前稀釋法將其輸入, 將血流量控制為80~150 ml/min, 將置換液流量控制為2000~3500 ml/h,?而超濾量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與全日液體量進行設置。在此過程中, 采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處理。兩組患者在每周內進行3次治療(隔日), 連續治療2周。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IL-6、TNF-α、hs-CRP)與前白蛋白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IL-6、TNF-α、hs-CRP檢測方法如下: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6 ml的外周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 取上層血清, 放于-20℃環境下保存待檢, 對IL-6、TNF-α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測定, 對hs-CRP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其中前白蛋白水平檢測方法如下: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3 ml的外周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 取上層血清, 用氰化高鐵比色法測定。其中并發癥包括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治療后, 兩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顯低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前白蛋白水平比較 治療后, 兩組前白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出現腹膜感染、低蛋白血癥及心腦血管疾病各1例;對照組患者出現腹膜感染5例、低蛋白血癥3例、心腦血管疾病2例。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67%(3/45), 低于對照組的22.22%(10/4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06, P<0.05)。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血液凈化技術不斷提高, 臨床上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生存期也明顯延長, 患者預后逐漸得到優化[4]。但有研究指出[5],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機體常處于一種微炎癥、營養不良的狀態, 而這種炎癥狀態會影響患者腦功能, 從而易引發進展性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 對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存期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因此, 如何有效地治療與干預微炎癥、營養不良狀態成為近年來臨床探討的一大熱點。
對于終末期腎臟病, 臨床常采用常規血液透析方式進行治療, 從而有效地清除血液中大量的有害代謝產物, 提高血液質量, 但其對于炎性因子的清除效果不是特別理想, 對此有學者認為可能與血液透析器的孔徑過大有關[6]。而且, 血液透析對于小分子代謝產物的清除效果較為理想, 但對于中、大分子代謝產物的清除效果欠佳。CVVH屬于近年來臨床上新興的一種血液凈化技術, 其是以單幀雙腔導管創建靜脈-靜脈血管通路, 和動靜脈血液濾過技術相比, 其更為簡單, 同時其是將體外滾軸泵作為動力, 采用對流法有效地清除血液內的大小分子代謝產物, 具有清除率高與血液流量大等優點。另外, CVVH還可有效地補充機體血容量, 確保機體內環境處于一種穩定狀態。將其與常規血液透析聯合應用可顯著提高血液中炎性因子、乳酸以及血糖的清除率, 進而快速地糾正機體酸中毒癥狀, 并恢復組織正常灌注, 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7]。臨床發現[8], 營養不良不僅是長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一種常見并發癥, 同時也是導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其與機體炎性反應相互作用, 互為因果。如果患者機體長期存在炎性反應, 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蛋白質的代謝能力增強, 進而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同時, 如果機體營養不良也會造成抵抗力降低, 引發各類感染性疾病, 進而加重機體炎性反應。
綜上所述, 對老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采用CVVH治療, 可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的微炎癥狀態與營養狀況, 有效性與安全性較血液透析治療更佳。
參考文獻
[1] 楊潔, 魏芳, 王立華, 等. 不同血清鈣水平對終末期腎臟病患者血管鈣化及心血管原因死亡的影響.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 2017, 23(4):320-323.
[2] 程建萍, 陳玉平, 黃力, 等. 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預后研究. 臨床腎臟病雜志, 2018, 18(4):234-239.
[3] 謝萬祥, 黃金平, 吳屹哲.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對男性腎性貧血患者睪酮水平和貧血狀態的影響. 微循環學雜志, 2019, 19(1):57-59, 63.
[4] 葛正華, 姚炳榮, 顧曉榮. 充分血液凈化性對終末期腎臟病患者腎性貧血的糾正作用.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7):145-146.
[5] 曾海鷗, 陳圳煒, 羅敏虹, 等. 透析方式對非糖尿病終末期腎臟病患者臨床指標及胰島素抵抗影響的比較. 中國血液凈化, 2016, 15(4):219-225.
[6] 徐慶東, 郭煥開, 陳小荷, 等.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對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鈣磷代謝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臨床腎臟病雜志, 2017, 17(4):226-229.
[7] 沈茜, 方曉燕, 孫玉, 等. 維持性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療兒童終末期腎病的臨床分析和療效比較. 中國血液凈化, 2019, 18(6):402-405.
[8] 朱雪娟, 孫靜. 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老年終末期腎臟病患者IL-6、TNF-α、hs-CRP、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9, 39(10):2423-2425.
[收稿日期: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