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軍 李平

【摘要】 目的 探究胸水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檢測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肺腺癌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76例突變肺腺癌患者, 采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治療12個月后均復發胸水, 對胸水樣本進行收集, 制作胸水細胞塊, 提取各樣本脫氧核糖核酸(DNA), 使用人類ADx-EGFR 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檢測胸水中EGFR T790M耐藥突變情況, 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176例EGFR-TKI治療耐藥患者的胸水樣本中, T790M基因突變128例, 占比為72.7%, 無T790M基因突變48例, 占比為27.3%。男性發生T790M基因突變60例(74.07%), 女性發生T790M基因突變68例(72.29%);<65歲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36例(69.23%), ≥65歲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92例(74.19%);吸煙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47例(73.44%), 非吸煙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81例(72.32%);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121例(73.33%), 非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7例(63.64%);不同性別、年齡、吸煙情況、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的占比與非T790M突變患者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檢測胸水樣本中EGFR基因狀態對于預測EGFR-TKI耐藥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可為肺腺癌患者的耐藥臨床監測提供參考。
【關鍵詞】 肺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T790M;臨床監測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94
【Abstract】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gene mutation detection on lung adenocarcinoma treated with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Methods ? There were 176 patients with mut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eated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in our hospital. After 12 months of treatment, all the patients had recurrent pleural effusion. The samples of pleural effusion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ell blocks were made. The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of each sample was extracted. The EGFR T790M resistance mutation in pleural effusion was detected by human ADx-EGFR gene mutation detection ki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 In 176 patients with drug resistance treated by EGFR-TKI, 128 cases had T790M gene mutation, accounting for 72.7%, and 48 cases had no T790M gene mutation, accounting for 27.3%. 60 cases (74.07%) of males with T790M gene mutation, 68 cases (72.29%) of females with T790M gene mutation; there were 36 cases (69.23%) of T790M gene mutation in patients <65 years old,?92 cases (74.19%) in patients ≥65 years old; 47 cases (73.44%) in smoking patients, 81 cases (72.32%) in non-smoking patients; 121 cases (73.33%) in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and 7 cases (63.64%) in non-adenocarcinoma patien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T790M gene mutation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ge, smoking and adenocarcinoma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T790M mutation (P>0.05). Conclusion ? The detection of EGFR gene status in pleural fluid samples has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predicting the resistance of EGFR-TKI,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onitoring of dru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lung adenocarcinoma.
【Key words】 Lung adenocarcinoma;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790M; Clinical monitoring
肺癌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目前已成為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腫瘤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但從腫瘤細胞學來看, 肺癌發生的本質在于細胞增殖和凋亡的調節失控。積極尋找特效和低毒的抗腫瘤藥物是人類面臨的緊迫任務之一。靶向治療不但具有較好的療效和疾病控制率, 且毒副反應較輕, 是臨床上肺腺癌癌患者治療的最佳選擇[1]。以厄洛替尼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類藥物在一線治療中被廣泛使用[2]。然而, 目前靶向治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治療過程中耐藥性的產生[3]。腺癌中主要的驅動基因包括EGFR、鼠類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鼠類肉瘤病毒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I(BRAF)等的突變, 對臨床用藥情況進行敏感性監控, 對于控制疾病發展和延長患者生存期有著十分重大和積極的意義[4]。近年來, 血液樣本液體活檢技術在臨床上由于其具有的取樣便捷和實時監控等特點, 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但是其在胸水中的應用并不常見[5, 6]。有研究表明胸水腫瘤細胞的含量要遠大于血液中游離的腫瘤細胞[7]。本研究對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的肺腺癌患者復發胸水中EGFR基因突變進行檢測, 以期為臨床上胸水中基因突變檢測應用于肺腺癌患者的耐藥監測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76例突變肺腺癌患者, 其中男81例, 女95例;年齡35~80歲, 平均年齡(57.52±5.75)歲。患者確診為非小細胞型肺癌(NSCLC), 患者無化療治療史, 或有過化療經歷但已從不良反應中恢復。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過程有清楚明確認知, 并在研究同意書上簽字。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研究方法 患者均接受EGFR-TKI治療, 治療12個月后均復發胸水, 對胸水樣本進行收集。采集胸水樣本30 ml, 3000 r/min離心10 min, 收集細胞沉淀, 如沉淀量不夠可以進行重復離心收集, 將樣本于-80 ℃保存備用。按QIAamp DNA FFPE Tissue Kit試劑盒說明書, 提取胸水細胞DNA。利用紫外線分光光度計檢測各樣本DNA的濃度和純度(A260/280在1.8~2.0)。將樣本的DNA按照人類ADx-EGFR 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說明書對所有標本進行EGFR T790M耐藥突變的檢測。檢測胸水中EGFR T790M耐藥突變。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EGFR-TKI治療后出現T790M突變情況分析176例EGFR-TKI治療耐藥患者的胸水樣本中, T790M基因突變128例, 占比為72.7%, 無T790M基因突變48例, 占比為27.3%。
2. 2 T790M突變的影響因素分析 男性發生T790M基因突變60例(74.07%), 女性發生T790M基因突變68例(72.29%);<65歲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36例(69.23%), ≥65歲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92例(74.19%);吸煙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47例(73.44%), 非吸煙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81例(72.32%), ;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121例(73.33%), 非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7例(63.64%);不同性別、年齡、吸煙情況、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的占比與非T790M突變患者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肺癌作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惡性腫瘤, 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8-10]。目前,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變, 以及吸煙人數的增多, 肺癌每年發病率都在上升, 且具有較高致死率。肺腺癌的發病率占比能達到80%~85%, 其5年死亡率>80%[11-14]。肺癌組織學分類主要由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 非小細胞肺癌可占到85%, 其主要由腺癌、鱗癌、大細胞癌及其他類型肺癌組成, 腺癌患者人數最多。靶向治療已經成為當今醫療發展的大方向, 給患者帶來了更好的康復機會, 但靶向治療仍然不可避免耐藥性, 所以當前對藥物耐藥性的研究和探索正逐漸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內容和主流方向。晚期肺腺癌的致死率非常高, 而隨著醫學對基因組探究的深入治療方法已經有了質的改變, 主流的治療方式已經由化療變成以基因檢測為向導開展的精準治療[15-17]。
EGFR基因位于7號染色體短臂上, 包含28個外顯子, 大小約170 kD, EGFR-TKI可顯著提高EGFR基因的突變陽性, EGFR-TKI治療中EGFR基因突變型NSCLC易出現T790M突變[18, 19]。所以對T790M突變的監測對治療具有非常重要而長遠的影響。為了尋找易獲得的標本進行EGFR基因突變的檢測,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者將注意力集中在了胸水和外周血上。惡性胸腔積液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常見癥狀, 采集胸水標本具有操作風險小、檢出率高、與組織標本高度一致等優點[20-22]。使用胸水進行T790突變檢測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在檢測費用等方面可能比血液檢測更具有優勢, 可以在耐藥早期監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耐藥性, 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本次研究中176例EGFR-TKI治療耐藥患者的胸水樣本中, T790M基因突變128例, 占比為72.7%, 無T790M基因突變48例, 占比為27.3%。男性發生T790M基因突變60例(74.07%), 女性發生T790M基因突變68例(72.29%);<65歲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36例(69.23%), ≥65歲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92例(74.19%);吸煙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47例(73.44%), 非吸煙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81例(72.32%), ;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121例(73.33%), 非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7例(63.64%);不同性別、年齡、吸煙情況、腺癌患者發生T790M基因突變的占比與非T790M突變患者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T790M基因突變與性別、年齡、是否吸煙等均無關系。魏媛等[17]在對T790M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TKI繼發耐藥和預后的相關性研究中發現T790M陽性突變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年齡、性別、臨床分期等均無相關性, 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
總之, 檢測胸水樣本中EGFR基因狀態對于預測EGFR-TKI耐藥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為臨床檢測提供方便有效的診斷方法, 便于臨床開展實施, 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楊新杰, 張卉, 秦娜, 等. 鹽酸埃克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肺腺癌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肺癌雜志, 2013, 16(7):364-368.
[2] 王鴦, 李敏, 蔣娟, 等. 一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66例無進展生存期分析.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9, 39(5):68-71.
[3] 高劍坤, 王谷, 吳靜蓉, 等. 靶向抗癌治療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醫學爭鳴, 2018, 9(6):12-16.
[4] 楊寧, 郭妹, 宋玉蘭, 等. 430例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K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變狀態及其臨床意義. 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 2015, 22(6):734-739.
[5] 胡琨, 向倩, 崔一民. 液體活檢技術及在精準醫療中的應用 .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 2016, 14(4):1-7.
[6] 林鋮, 姜儻. 液體活檢技術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TKI繼發耐藥中的應用. 檢驗醫學, 2016, 31(10):835-843.
[7] 黃健, 王于理, 代平, 等. 胸水、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山東醫藥, 2018, 58(6):61-63.
[8] 臧若川.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研究及肺癌新標志物探討. 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7.
[9] 王麗. 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解讀. 中華腫瘤雜志, 2016, 37(7):433-436.
[10] 鄒小農. 中國肺癌流行病學.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07, 14(12):881-883.
[11] 王曉薇, 李文新. 晚期肺腺癌的靶向治療研究進展.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86):82-84.
[12] 李雪濤. miR-181b-5p促進肺癌干細胞樣細胞發生上皮間質轉化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第三軍醫大學, 2016.
[13] 龐東生, 宋志剛, 汪雪原, 等.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和靶向治療的現狀. 腫瘤預防與治療, 2009, 22(2):219-222.
[14] 杜鳳華, 孔維博, 孔祥舟, 等. 靶向聯合化療與常規化療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 安徽醫學, 2019, 40(4):20-23.
[15] 鄧豫, 郝志鵬, 付向寧. “精準醫療”理念下單孔VATS肺癌根治術的發展現狀、應用細節和展望. 中國肺癌雜志, 2016, 19(6):371-376.
[16] 蘇暄. 基因檢測掀開精準醫療帷幕, 帶來醫學領域顛覆性革命 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劉云鵬談——最新基因檢測整體態勢和未來趨向. 中國醫藥科學, 2015, 5(4):1-6.
[17] 魏媛, 魏莉, 馬曉平, 等. T790M與晚期NSCLC患者EGFR-TKI繼發耐藥及預后的相關性.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6, 23(6):364-368.
[18] 周娟. T790M及EMT在預測EGFR-TKI繼發耐藥后化療療效中的重要作用及機制. 第二軍醫大學, 2016.
[19] 劉根賢, 慕進勇, 張守翠.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胸水與外周血檢測 EGFR基因突變的比較.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 37(7):985-987.
[20] 師藝, 馬志萍, 崔文麗, 等. 肺腺癌活檢組織、胸水及血液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檢測的比較分析.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18, 47(10):775-779.
[21] 李丹. 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對微生物檢驗結果的重要性分析.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8, 7(3):543.
[22] 王勐.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及EGFR單克隆抗體聯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 天津醫科大學, 2010.
[收稿日期: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