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麗麗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農村學校,如何開展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成為一個難點問題。結合農村學校情況,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及方式必須隨著改變。
關鍵詞:農村中學;信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從城市向農村一層一層地覆蓋開來。今天的課堂已經體現了科技與傳統教學的結合,現今農村學校的孩子們更迫切地需要信息技術課。
一、農村學校教育對信息化的需求
1.農村教育需求信息。信息化在農村學校的作用越來越大。農村學校需要更多的信息輸入,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2.農村信息化建設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村與外界交流的信息量比較匱乏。作為農村教育主體的學生,由于接受的信息量太少,也很難進行必要的信息反饋,導致學生的素質明顯低于城市。在農村,要切實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
二、信息載體在農村學校中的分布和應用
1.發展農村教育信息化建設受到的制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三點:其一是經濟限制。這一直是困擾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瓶頸”,也是最為棘手的因素。其二是思想限制。在農村中小學,很多領導和教師的思維仍束縛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信息化建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其三是素質限制。在農村學校中,相當缺乏具有計算機等基本知識的教師隊伍,使得某些農村學校即使有一些相應的硬件設施,也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
2.適合農村中小學教育的信息載體。作為信息本身而言,其信息技術含量越高越好。但對于農村學校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規模較大學校,可以配置一定規模計算機網絡,個別學校還可以配置攝像機、光盤刻錄機、音頻視頻采集、液晶投影儀和視頻展示臺。不過,這在農村學校中是少數,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不可能建立這樣的信息載體,適合于他們的信息載體可以是:一臺多媒體計算機、電視機、錄音機和光學投影儀。
3.以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載體在農村學校中的分布呈金字塔狀。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在縣級及部分有條件的鄉鎮中小學建立了微機室(一般十幾臺至幾十臺組成的局域網),由其它信息載體組成的多功能、多媒體系統更是風毛麟角。
4.現有的信息載體在農村學校中應用效率極低。建立了微機室的農村學校現有的硬件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現有的微機網絡由于經費方面的限制配置很低,僅僅作為學生對計算機的了解和漢字輸人練習之用,在信息傳遞方面作用甚微。建立了液晶投影儀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室的學校其設施通常也只是作為教學觀摩之類的應用。絕大部分時間均處于閑置狀態,收益率極低。
三、農村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應與農村實際相結合,走適合當地具體情況的新息化道路
1.沖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對于農村學校,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占著決定性的地位,嚴重制約著信息化發展。信息化本身的日新月異,也與落后的舊教育模式間存在著極大的矛盾沖突。
2.對具有計算機網絡的學校,對現有網絡進行改造或升級。信息技術使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更加靈活多樣,它集圖像、文字、動畫、聲音、視頻、圖形于一體,它可以把我們無法親身經歷的實踐活動進行模擬仿真,創造一個“虛擬世界”。可以在“虛擬的教室,讓學生和老師進行充分的想象,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但現在這些傳遞信息的軟件都基于以WINDOWS 9X為操作平臺的系統中。而現有的操作系統很難有效加載這些應用軟件,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網絡進行升級或改造。
3.在經濟實力嚴重不足的農村學校,充分利用我國的廉價的電視系統。這些學校只要配置一臺多媒體計算機,然后配以一臺或多臺電視機,就可以進行多媒體教學、視盤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可以利用計算機和相應的軟件素材自己制作一些簡單的教學節目,從而節省大量的資金、人力,實現教學和信息傳遞的多樣化。
4.在農村,可以以鄉鎮為單位組建學校信息中心,將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由于農村學校經濟的嚴重匾乏,每個學校都建立微機室和其它的信息載體相當困難,即使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建立的信息系統,或者由于資金的不足不能符合現代化的信息要求,或者已建立的信息系統處于半閑置、低利用率狀態,這無疑是一種嚴重的浪費。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是以鄉鎮為單位,集中人力、物力由處于中心位置,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學校建設具有一定規律、檔次較高的信息系統,該系統建成后向其它學校開放。這一方面可以盡可能建立高質量的與現代技術接軌的信息系統,另一方面又能讓已建立的信息系統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5、在軟件建設方面,可以實現三個結合:自制軟件和商業軟件相結合,手機信息優勢與計算機相結合,任課教師與計算機管理人員相結合。信息化理設和傳遞方面,無論是INTERNET,還是局域網,其最大的特點和優勢之一就是資源共享,從而節約有限的寶貴的人力、物力。自制教學軟件具有靈活性,符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特點,缺點是信息容量較小,而商業軟件是按照一定模式開發出來的,它包含較大的信息容量,但不具備靈活性,也不太符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能將這兩種軟件結合起來,恰好可以互相彌補,相得益彰。利用計算機和相應的軟件在其中截取有用的素材,如以整理、組合,應用于教學,可以起到商業軟件無法起到的作用。在以多媒體為特征的信息化教學中,每一個課件的設計都需要很大的時間投入,學校要對任課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多媒體意識。
總之,在農村教育中,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教育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僅憑農村經濟的發展難以承擔這個艱巨的任務。我們堅信,隨著社會投入的增多和學校自身建設的完善,隨著經濟發展,農村信息化教育會一步一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