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簫 龐占宇 李鵬飛
摘 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組織體系的重要基礎,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十八大以來,廣饒縣始終把基層黨建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來抓,全縣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
關鍵詞:新時代;農村基層;建設研究
一、廣饒縣農村黨組織建設的基本經驗
(一)基層組織力邁上新臺階
1、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的基層組織用黨的創新理論高度統一起來、鞏固起來。
2、堅持把紀律建設挺在前面
全面實行村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前移村干部管理監督“關口”,切實防止在任亂為、為政不廉行為發生,為村干部隊伍整體優化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3、堅持統籌原則推進形成合力
建強帶頭人隊伍,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組織開展“新班子、新起點、新作風、新作為”主題活動,強化教育培養、管理監督、考核激勵,調動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凝聚力。
(二)農村黨建工作開創新局面
1、推進制度化建設扎緊籬笆
建立健全“三張清單”制度,完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把抓黨建工作的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在全省率先實行基層黨(工)委書記述職評議制度,壓實各級抓黨建工作責任。嚴格執行落實其他制度。
2、推進現代化建設提升水平。
建設了黨建可視化管理服務系統,建成站點575個,實現了黨建工作的可視化、數據化、便捷化,打造集黨組織管理、黨員管理、黨務生活管理以及黨員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黨建工作平臺。
3、推進集中整治提升質量
圍繞“六個過硬”標準,每年按10%左右的比例倒排確定一批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合各方力量,集中整頓、轉化提升,近三年累計轉化126個;
(三)農村黨組織服務提升新水平
1、建立結對幫扶制度
通過黨員領導干部聯村幫扶、縣鎮村企黨組織結對共建、黨員干部聯戶等方式,積極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切實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2、建立為民服務長效機制
建立完善了下派幫扶、“第一書記”、雙諾雙評雙爭、村民事務代理代辦等制度,黨員干部帶頭轉變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真正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贏得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二、廣饒縣農村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城鎮化發展對農村黨組織建設沖擊力大
1、黨員年齡老化,文化層次低,村組織干部隊伍難配強
由于老齡化、空心化的影響,廣饒縣農村黨員平均年齡為53歲,年齡結構老齡化很明顯,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占75-85%,部分村黨組織后繼無人,村黨組織隊伍很難配強。
2、黨建與經濟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合促進,村集體經濟弱化,村組織威信降低
黨建工作沒有抓手,村集體經濟弱化,2019年剛剛消滅了村集體經濟5萬元以下的空殼村,但是大部分村集體沒有增收途徑,簡單依靠機動地發包等,很難帶動村集體發展。村黨組織無錢辦事,號召力也相應減弱。
3、流動黨員管理困難
由于城鎮化不斷發展,農村黨員隊伍逐漸呈現行業多樣化、結構多元化的態勢,最明顯的就是企業務工黨員逐漸增多,流動黨員逐漸增多,外出黨員管理困難。
(二)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隨著黨內政治生活要求越來越嚴,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各項任務越來越多,村黨組織書記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相應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欠缺,導致村黨組織書記干勁不足。
(三)服務功能需進一步加強
1、服務能力不足,本領恐慌
在新形勢下,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時代變化日新月異,對村黨組織書記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絕大部分村黨組織書記政治素質、理論水平、實踐經驗、發展本領和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不足。
2、服務機制不健全
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關系到農民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信息分享、利益表達等公共產品缺少服務抓手,目前服務項目停留在過年過節送米送油,缺少實質性服務。
三、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的建議
(一)強化政治功能定位,提升政治領導力
1、注重夯實黨員思想教育的陣地。
2018年廣饒縣堅持“建、管、用”一體推進,2019年實現8個鎮街基層黨校體系全覆蓋,開展任職能力提升、黨性教育、入黨積極分子、鄉村振興等各類主體班次72期,培訓黨員2.3萬余人次,多層面滿足黨員干部個性化培訓需求。
2、增強鎮街對農村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
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縣委書記下大氣力抓好“三農”工作,鎮街黨委書記把抓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首要任務,當好農村黨組織建設的“一線總指揮”。
3、提高農村黨組織的政治影響
把握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屬性,堅持將教育引導群眾工作貫穿于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始終,通過強化政治引領、黨群互動、力量整合,推動基層黨組織更好地服務改革發展、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和諧穩定。
(二)突出服務群眾職能,提升群眾凝聚力
1、引導村黨組織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當先鋒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帶頭實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涌現出了大碼頭鎮東河口村舜耕蔬菜專業合作社、花官鎮溫樓村農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大王鎮劉集后村現代農業合作社等66家由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帶動120多個村實現村集體和農民個人雙增收。
2、融合多元化格局增強服務能力
在鄉村發展中引入政府、社會力量等,形成社會組織協同、民間機構參與、部門幫扶共建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3、注重培育引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在村黨組織領導下村民理事會發揮了監督員、宣傳員、信息員、調解員、督辦員的作用,一些鄉村治理難題迎刃而解。
(三)建設堅強戰斗堡壘,提升自我革新力
2019年把配強黨組織書記作為軟弱渙散整頓的首要任務,利用一年時間清理整頓軟弱渙散村,選優配強“火車頭”。通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黨員帶頭干帶頭闖,團結群眾,激發黨員內生動力。建立“主題黨日”制度,把每月5日作為村黨組織“主題黨日”,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以全程記實、會議直播的形式嚴肅黨內組織生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四)完善各項體制機制
提高村黨組織書記待遇,優秀村黨組書記待遇直接對標鄉鎮合同制干部,進一步調動村黨組織書記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積極性主動性。實行村“三職”干部績效考核,健全完善村干部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村級權力運行等措施,使村干部長效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讓村干部干事創業“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