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齊波,郭金強,陳濤
深圳市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超聲科,廣東深圳 518116
高血壓性心臟病在臨床較為常見, 指高血壓長時間控制不佳引發心臟結構、功能改變的心臟病,患者發病后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氣短、胸憋悶、乏力等[1]。 該病若不及時確診治療,可嚴重損害機體循環系統,甚至造成心肌梗死、死亡等,因此早期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為臨床治療的關鍵[2]。 傳統心電圖在診斷該病中應用廣泛,但診斷準確率較低,心臟彩超因重復性好、無輻射近年來逐漸用于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中。 該研究選取2018 年9 月—2019 年10 月該院收治的86 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與86 名健康者,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應用心臟彩超診斷,旨在對其診斷準確性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6 例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性 48 例,女性 38 例;年齡 43~78 歲,平均年齡(61.23±2.58)歲。選擇同期于該院進行健康體檢的86 名健康者為參照組,男性 46 例,女性 40 例;年齡 44~76 歲,平均年齡(61.25±2.62)歲。 各組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均符合WHO 制定的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標準, 在未服用降壓藥情況下, 血壓≥140/90 mmHg;患者均意識清晰,對該研究知情,且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糖尿病患者;合并炎性疾病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其他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高血壓;合并風心病等其他心肌病者;精神疾病者;合并肝腎器官疾病者。
心電圖檢查儀器為日本光電ECG-1550P 心電圖儀,指導患者取仰臥體位,以酒精對導聯部位進行擦拭,隨后由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心電圖檢查及分析。
心臟彩超儀器為美國GE Vivid E95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參數設置:探頭頻率在 1.5~4.6 MHz 之間。 于靜息狀態下檢查,若患者檢查前有運動需平靜休息0.5 h。囑患者取左側臥位,操作者反向把持探頭,于胸骨左緣第3~4肋間放置探頭,于呼吸末囑患者屏住呼吸,期間觀察不同切面上心臟結構形態,對舒張末期容積(LVEDV)、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房內徑(LAD)進行測量,測量并計算峰值速度比率(E/A)。
對兩組受檢者 LVEDV、LVESV、LVEF、LAD、E/A 各項指標差異進行比較。 比較心臟彩超及心電圖兩種檢查方式陽性檢查結果差異。 心臟彩超陽性診斷標準:左室內徑女性>50 mm,男性>55 mm,左室后壁厚度>12 mm,則判斷為左室肥厚。 心電圖:男性、女性 SV1+RV5>4 mV、3.5 mV則為左室肥厚。陽性:PII 時長≥0.11 s,雙峰間隔時長超過0.04 s,P 波寬度及 P-R 比值均超過 1.6;P 波增寬有切跡,Ptfv1 絕對值不超過0.04 mms,且深度向下幅度超過1 mm,則為左房增大。
研究分析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 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進行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 LVEDV、LVEF、LAD、E/A 各項指標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LVESV 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各項檢查指標差異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inspe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各項檢查指標差異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inspe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檢查指標 觀察組(n=86)參照組(n=86) t 值 P 值LVEDV(mL)LVESV(mL)LVEF(%)LAD(mm)E/A 118.32±13.45 30.52±3.51 62.51±6.45 56.89±6.37 0.52±0.25 101.25±9.78 29.86±3.56 68.15±5.26 45.23±5.32 0.81±0.42 9.519 1.224 6.284 17.170 5.502<0.001 0.223<0.001<0.001<0.001
心臟彩超對左室肥厚、左房增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彈性減退檢出率分別為 30.23%、39.53%、10.47%、9.30%, 心電圖對各種類型心臟病檢出率分別為12.79%、17.44%、0.00%、0.00%,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率相比,心臟彩超相對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臟彩超對左室擴大、 心律失常、ST-T 改變檢出率分別為 4.65%、8.14%、3.49%,心電圖對左室擴大、心律失常、ST-T 改變檢出率分別為2.33%、5.81%、2.33%,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不同檢查方式對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結果差異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diagnosis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by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n(%)]
高血壓性心臟病為心內科常見病, 指動脈血壓升高所致的一種心臟并發癥, 主要表現為冠狀血管及心肌改變[3]。 早期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為臨床治療的關鍵,既往臨床多應用心電圖、X 線片等手段診斷該病, 但高血壓性心臟病早期癥狀不典型,不會出現心肌肥厚、心室增大等表現,故上述診斷方法準確性較低[4]。
近年來影像學診斷技術不斷進步發展, 彩色多普勒超聲高速發展并廣泛應用到臨床診斷中, 其具有操作簡便、無創、價格實惠等優點,被多數患者所接受[5]。 超聲心電圖可通過超聲波對患者左心結構、 左室收縮舒張功能及血流狀態進行直觀顯示,還可有效分辨機體組織,清晰顯示心臟斷面,利于醫師更好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并對其進展進行有效監測[6]。 該次研究中,通過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及正常體檢者進行心臟彩超診斷, 診斷結果顯示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 LVEDV、LVEF、LAD、E/A 各項指標與正常者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心臟彩超在高血壓性心臟病中具有一定診斷價值。 隨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血壓持續升高,其左室后負荷會相應加重,充盈壓會明顯升高,心肌收縮會增強,心室可出現重構,導致機體左室舒張及收縮功能減弱[7]。 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血壓升高, 其 LAD、LVEDV 水平會相應增加,LVEF、E/A 水平會顯著降低,與多項研究結果一致[8]。 此外心臟彩超還可獲取血液信號并進行疊加, 進而清晰顯示臟器及周邊器官斷面,包括管徑大小、血管分布情況等,使圖像更接近真實解剖結構,利于醫師更好判斷疾病[9-10]。該次研究結果顯示, 心臟彩超對左室肥厚等不同類型心臟疾病檢出率相比心電圖更高, 提示心臟彩超對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準確性較高。
綜上所述, 心臟彩超在高血壓性心臟病中診斷價值較高,可提高對疾病的檢出率,且無創、操作簡便、重復性好,值得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