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禧
靈山縣中醫醫院消化內科,廣西欽州 535499
肝硬化是目前臨床中常見病癥類型, 為不同病因所致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以肝細胞變性壞死、再生結節形成、纖維組織增生為主要病理表現[1]。 隨著肝硬化病程時間的延長,患者普遍合并多種并發癥,其中尤以消化道出血常見[2]。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復雜且致死率高,所以一經發現就需要予以積極的治療。 奧曲肽已經成為臨床中常用的止血藥物, 雖療效確切但胃酸抑制效果有限,加大了再出血發生風險[3]。 奧美拉唑是一種具有較強抑酸作用的質子泵抑制劑,多用于胃病的治療[4]。 將奧曲肽與奧美拉唑聯用是否能夠促使患者從中獲得更大收益成為研究的重要議題。 故該次研究選取靈山縣中醫醫院消化內科 2016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的臨床療效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在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后以隨機數余數分組法將靈山縣中醫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80 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為奧曲肽組及聯合組,各40 例。 奧曲肽組中男 35 例、女 5 例;年齡 40~60 歲,平均年齡(50.35±1.45)歲;原發病類型:肝炎后肝硬化32 例、酒精性肝硬化8 例;病程時間 5~11 年,平均病程(8.20±0.25)年;上消化道出血部位: 胃底 22 例、 食管 18 例;Child-Pugh 分級:B級 29 例、C 級 11 例。 聯合組中男 33 例、女 7 例;年齡 40~58 歲,平均年齡(50.42±1.48)歲;原發病類型:肝炎后肝硬化 30 例、酒精性肝硬化 10 例;病程時間 5~11.5 年,平均病程(8.25±0.20)年;上消化道出血部位:胃底 20 例、食管20 例;Child-Pugh 分級:B 級 27 例、C 級 13 例。 兩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般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確診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無該次研究所用藥物禁忌者;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其他原因所致消化道出血者;合并終末期惡性腫瘤者。
奧曲肽組采取奧曲肽(國藥準字H20040639)0.3 mg+0.9%氯化鈉注射液50 mL 混勻后利用微量泵以4.2 mL/h靜脈注射,連續給藥3~4 d。
聯合組采取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 奧曲肽給藥方案同奧曲肽組。奧美拉唑(國藥準字H20066772)40 mg+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靜脈滴注,2 次/d,連續給藥7 d。
取凝血功能、門靜脈血流動力學、止血時間、住院時間、輸血量、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觀察指標。 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 檢測儀器為日該希森美康株式會社生產的CA-500 全自動血凝儀。 門靜脈血流動力學包括門靜脈血流速度、門靜脈血流量,檢測儀器為邁瑞醫療生產的DCN2S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不良反應包括胸悶、心悸、一過性高血壓。 凝血功能、門靜脈血流動力學均于治療前以及治療7 d 后測定。 不良反應發生率于治療7 d 后測定。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凝血功能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 凝血酶原時間(s)治療前 治療后t 值P 值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治療前 治療后t 值 P 值奧曲肽組(n=40)聯合組(n=40)t 值P 值18.25±1.05 18.20±1.00 0.218 0.828 15.10±1.10 12.65±1.15 9.737<0.001 13.101 23.033<0.001<0.001 43.00±1.00 43.05±1.05 0.218 0.828 35.25±1.15 33.00±1.10 8.942<0.001 32.163 41.798<0.001<0.001

續表1
表2 兩組門靜脈血流動力學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portal hemo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門靜脈血流動力學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portal hemo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 門靜脈血流速度(cm/s)治療前 治療后t 值P 值 門靜脈血流量(mL/min)治療前 治療后t 值 P 值奧曲肽組(n=40)聯合組(n=40)t 值P 值19.45±1.15 19.42±1.18 0.115 0.909 15.33±1.24 14.20±1.22 4.108<0.001 15.408 19.451<0.001<0.001 967.85±10.25 968.00±10.28 0.065 0.948 750.25±12.45 707.44±12.36 15.433 0.000 85.339 106.441<0.001<0.001
數據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凝血功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較該組治療前顯著改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組間比較聯合組優于奧曲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治療前兩組門靜脈血流動力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較該組治療前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聯合組優于奧曲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聯合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奧曲肽組,輸血量低于奧曲肽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及輸血量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stasis time,hospital stay and blood transf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3 兩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及輸血量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stasis time,hospital stay and blood transf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組別 止血時間(h) 住院時間(d) 輸血量(L)奧曲肽組(n=40)聯合組(n=40)t 值P 值20.20±1.20 11.85±1.25 30.477<0.001 8.00±0.50 5.20±0.55 23.824<0.001 2.80±0.25 1.62±0.27 20.282<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肝硬化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居民身心健康的常見慢性進行性肝病,絕大多數患者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患者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5]。 由于肝硬化發病早期肝臟上具有較強的代償功能, 患者一般不會表現出明顯癥狀,進展至晚期后容易合并多種并發癥,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甚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 上消化道出血為肝硬化晚期患者常見合并癥類型,且出血量較大,具有起病急驟、病情進展快等特點,嚴重者將會出現暈厥、休克等情形。
奧曲肽為目前臨床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藥物,為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長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所具有的生理功能與生長抑素相一致, 但作用時間較后者更長[7]。 進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體內后能夠抑制胃酸分泌量,下調甲狀腺素水平,形成屏障功能為胃腸道提供保護。 同時奧曲肽能夠選擇性地作用于門靜脈,降低門靜脈血管壁承受的壓力, 降低流經此處的血流量實現止血的目的[8]。 盡管奧曲肽具有止血以及抑酸的雙重作用,但相較于抑酸,該藥物止血作用更為明顯,由此導致患者胃酸分泌量處于較高水平并持續對胃黏膜形成損傷,使得再出血風險相對較高。 奧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的典型代表藥物, 進入患者體內后可以特異性地抑制正氫離子、鉀離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的釋放,降低胃酸分泌量,為胃腸道黏膜提供良好的保護效果[9]。 由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起病后胃酸分泌量急劇增加而導致胃腸道黏膜處于強酸狀態,單獨使用奧曲肽難以在短時間內解除胃酸所致的強酸狀態而影響最終療效。 故將奧曲肽與奧美拉唑聯合應用無疑能夠進一步鞏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酸抑制效果,實現快速止血的目的。
杜登泰等[10]在其研究中將60 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為采取奧曲肽治療的對照組及采取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結果發現對照組止血時間(24.2±11.3)h、住院時間(8.1±1.5)d,均長于觀察組(11.7±9.8)h、(5.1±1.3)d(P<0.05),由此表明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取得的療效更佳,更具推廣使用價值。 該次研究中奧曲肽組止血時間 (20.20±1.20)h、 住院時間(8.00±0.50)d,較聯合組(11.85±1.25)h、(5.20±0.55)d 更長(P<0.05),與已有研究報道相一致,但與之不同的是該次研究還從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門靜脈血流動力學(門靜脈血流速度、門靜脈血流量)對聯合用藥的療效進行了探討,使得所得結果的說服力更高,更能夠為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在此類患者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積累經驗。 但是,前一研究中聯合用藥所致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13.3%,較奧曲肽單用36.7%更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該次研究中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5.00%, 略高于奧曲肽組10.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之所以出現此種截然不同的研究結果, 原因可能與患者對所用藥物的耐受性不同有關。
綜上所述, 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