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霞
[摘 要] 本文以重慶市萬州區同鑫現代農業大觀園為調查對象,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對農業景觀、農業科技、農耕文化、休閑體驗和旅游服務在同鑫現代農業大觀園中的應用進行調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創意農業在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中的應用提出一些改善建議。
[關鍵詞] 創意農業;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應用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9-18-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資源豐厚,為觀光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農業觀光園是一種新型觀光產業,大力發展農業觀光園既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也可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一種新思路[1]。農業觀光園在我國發展前景廣闊,不斷發展的服務型消費模式給農業觀光園提供了充足的市場。
1 調查目的意義及內容
本文通過對重慶市萬州區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的實地調查,針對其中創意農業的應用及具體體現進行分析,并對其未來發展提出參考建議,以期為萬州區農業觀光園及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一定參考[2]。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位于重慶市萬州區甘寧鎮永勝村,園區占地面積1 127 hm2,是集科技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于一體的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園區內有溫室大觀園、蔬菜高科技生產大棚、生態餐廳、游客體驗園等[3]。
2 調查結果
2.1 農業景觀創意在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中的應用
在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最大的觀賞棚中,有用幾萬株蔬菜和花卉組合而成的蔬菜主題景觀山;以黃沙地為底,由多種熱帶仙人掌植物形成的仙人掌綠植主題區;棚內四角有以地被植物為基礎、草本植物為造型搭配的四季主題墻;園內布置了婚禮主題場景,借此打響了知名度;棚內與栽培區連接處有以藤纏棚架為造型的瓜果長廊。除了特色觀賞點,棚內以可以盆栽的可食用彩色蔬菜和可以大面積種植的青菜代替了傳統花卉作為道路裝飾物。通過藝術造型、描繪、蔬菜與植物相結合等手段,為游客提供了可賞可游的蔬菜藝術產品,以獨特的栽培與園林造型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了一個蔬菜建筑主題園。
2.2 農業科技創意在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中的應用
在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的科技生產大棚中,采用了氣霧栽培、立體漏窗式栽培、蒼穹式基質栽培、臺階式組合栽培、水培模式及滾動栽培等現代科技技術生產方式,依靠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植物生產賦予了植物新的活力。同時,園區內的溫室智能大棚吸引了大眾游客前往參觀、學習,溫室智能大棚可對蔬菜進行智能化管理,對蔬菜所需的溫度、濕度、水分、光照和養分等均能實現智能化調控,并設有的物聯網監控室,可使工人在室內對園區的生產大棚一目了然[4]。
2.3 農耕文化創意在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中的應用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農耕文化,留下了豐富的農耕遺存,對這些遺存的挖掘和利用是我們發展創意農業的一種重要途徑[5]。在同鑫現代農業園中,有很多體現農耕文化、農耕工具等農耕生產相關的事物。比如,用豆類、米類等糧食粘貼而成的“牧童騎黃?!弊髌?也有寓意為豐收的用玉米組建而成的“金色莊園”小屋;有寓意“展翅高飛,鵬程萬里”的用各種豆類粘貼的雄鷹展示墻;有犁、石磨等展示手工勞動的傳統農耕器具。同鑫現代農業園通過充分挖掘和利用農耕文化資源,實質性地提升了園區的文化內涵,通過創意手段,利用先進的工藝手法、場景布置把農耕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使參觀游覽的游客了解我國的傳統農耕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文化宣揚、推廣作用。
2.4 休閑體驗創意在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中的應用
體驗活動對于創意觀光農業發展而言是重要項目之一[6],在園區設有蔬菜種植體驗區,供游客體驗蔬菜栽培,游客既可認識到更多的蔬菜,又可親歷花事、農事,利于身心健康。園區還設有蔬菜采摘區,以園區特色蔬菜番茄、彩椒、小黃瓜等作為采摘對象,不但讓游人體驗到了收獲的喜悅,也為園區創造了經濟效益。園區中心設有可供人觀賞的同鑫湖和蓮藕種植田,使游人享受到泛舟游水和采摘蓮藕的樂趣。
3 創意農業在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應用建議
3.1 增加農業體驗項目,豐富園區資源
通過對同鑫蔬菜大觀園的實地考察,發現園區內游客體驗項目不多,只是簡單地安排種植、采摘活動,缺少知識性活動和趣味活動,四季觀賞性不佳。可以利用園內農業資源如樹木、花卉、動物等設立農業科普示范或DIY制作體驗,如泥塑、草編、涂鴉、拓畫、標本制作、趣味運動及親子運動等,使游客有親身觀察、參與、體驗、認知的過程,深切感受農業園區的獨特魅力。
3.2 強化“行、吃、游、娛”一體化結構
同鑫蔬菜大觀園以蔬菜為主題,深層次開發性不強,觀光和休閑產業的結合性不強,活動主體單一,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及產業體系,使游客在園區逗留時間較短,觀光農業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同鑫蔬菜大觀園可以對季節性產品進行深開發,對園區的特色產品進行深加工,在給游客提供觀光、采摘活動的同時可提供休息、娛樂、購物、度假等配套設施和服務。
3.3 依托政策大力發展科技
同鑫蔬菜大觀園作為氣象服務示范基地,未能將本地的農業新品種、新設備、新技術在農業園區進行集成展示,園區農業示范帶動作用不強,對游客的科普教育功能發揮不到位。園區應依托國家發展支持政策,加強對科技的研究與應用,在結合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帶動園區發展,以科技富民強民。
3.4 增加養生項目以擴大市場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使得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健康狀況逐漸下降,“亞健康”問題成為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觀光農業本身就具有供人們休憩、放松的功能,觀光園和養生的結合可滿足人們的現代化需求?!稗r業養生”觀光園是未來農業觀光園發展的一個重要模式。同鑫現代農業觀光園可以充分激活全產業鏈的規模效應,打通農業旅游的全鏈條產業體系,實施“大健康”農業旅游產業發展思路,著力促進農業旅游與傳統中醫藥療養相結合、與鄉村養老服務產業相融合,如建立藥膳主題園、足浴主題園、泥療泥浴主題園、香薰主題園和養生植物園等,由此形成醫療、養老、養生一體化的“大健康”農業旅游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1]湛木蘭.創意農業觀光園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2.
[2]顏忻,秦華.重慶創意農業發展探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7):138-143.
[3]徐偉慧,曹睿,謝云,等.農業觀光園的花卉旅游規劃:以章旦農業觀光園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2):19948-18849.
[4]董媛媛.創意農業如何激活全產業鏈:以江西上饒農業示范園項目為例[J].文旅產業,2018(19):54-57.
[5]梁樂.創意休閑農業規劃設計研究:以開平市花世界農業觀光園為例[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7.
[6]李曉輝,陳慧.鄱陽縣金盤嶺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J].林業與環境科學,2016(1):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