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生
[摘 要] 長期以來,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由于過度開發利用森林資源,導致森林面積不斷減少,森林覆蓋率逐年下降,對林區動植物繁衍生息構成很大威脅,由此引發的生態環境惡化,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影響。面對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而營林生產在改善森林資源現狀、推動林業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結合實踐對于我國營林生產現狀及對策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 森林;營林生產;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9-81-2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市建設步伐越來越快,綜合國力也在日益提升。然而,在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進程中,由于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破壞,進一步加劇了大氣污染與水污染問題,引發諸多自然災害,特別是近年來沙塵暴天氣、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酸雨及溫室效應等現象頻發,給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對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進行整治,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對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營林生產作為治理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技術手段[1],在生態保護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營林生產的生態建設意義
1.1 有效保護國家資源
當前,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對森林資源消耗量逐漸擴大,更影響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生態、環保等問題變得越發突出。而營林生產對于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發揮著巨大作用,是保護國家森林資源的重要手段[2]。
1.2 有利于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
森林資源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在生態循環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由于不注重森林資源保護,導致森林資源不斷減少,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國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改善措施與方法,大力推廣退耕還林與植樹造林。雖然當前森林面積不斷恢復,覆蓋率也在不斷增長,然而由于這些傳統手段相對落后,在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如大面積單一樹種種植導致林木生長不良、死亡率高,對造林效果造成很大影響。而營林生產作為一種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手段,對提高林業造林效果、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更有益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3]。
1.3 有利于防御自然災害,改善生態環境
森林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在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環境、降低自然災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抵御沙塵暴天氣方面作用非常突出。所以,保護森林對人類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在森林建設過程中,營林生產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措施,對提升森林建設水平,增加森林面積與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我國營林生產現狀
2.1 專業人員不足,專業素養不夠
雖然近年來我國營林生產技術獲得了一定發展,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林業部門沒有充分重視營林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導致營林生產專業人才缺乏,很難滿足當前林業經營發展需要。其次,在營林生產過程中,相關部門不重視專業營林技術人員培訓,導致其專業能力普遍不高,對營林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造成很大影響,更不利于生態環境建設。最后,由于營林生產主要針對農村地區,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農村勞動力逐漸涌向城市,留守農村的多數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婦女、兒童,這就嚴重影響了營林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2.2 營林技術手段落后、質量低
當前,在我國營林生產過程中存在技術落后、質量低的問題,嚴重影響營林工作的有效開展。雖然國家對營林生產非常重視,投入很多資金購買優質樹苗,推進營林建設。然而在具體實踐中發現,樹苗購置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樹苗很難適應當地的種植條件,導致苗木大量死亡,影響其價值發揮[4]。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是營林技術手段較落后;對當地種植條件缺乏充分了解,沒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來選擇合適的樹苗。
2.3 營林生產中缺乏有效的后期管理機制
雖然近年來我國營林生產獲得了極大發展,但是營林生產過程中,管理人員水平不高,不能采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上還一直采取過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由于對當地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等因素缺乏全面考慮,后期管護工作開展不到位,極大地增加了樹木死亡率。同時,由于管理方式落后,造成一些成熟林未得到及時砍伐,導致資源浪費,對后期幼樹栽種工作的開展也造成了很大影響,不僅沒有達到提升森林資源面積、增加覆蓋率的效果,而且嚴重影響其生態效益發揮。所以,針對營林工作加強后續監管機制建設尤為重要。
3 推進我國營林生產的建議
3.1 加強幼林撫育管理
本著“嚴管林、質為先”的原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新造幼林撫育和管護。首先,對列入幼林撫育計劃的林區進行逐宗逐塊勘查,在此基礎上認真編制詳細的幼林撫育作業設計和撫育工序質量標準,明確各撫育林區的作業方式、注意事項、經費預算及撫育次數;二是在撫育作業階段,營林技術人員應全程跟班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管,督促林農因地制宜地采取穴撫、條撫和全撫相結合的方法,落實科學撫育措施;三是對幼林撫育驗收工作中質量監管不到位、驗收把關不嚴格、開人情驗收單等違規行為,從嚴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4]。
3.2 積極營造混交林
生物多樣性對維護生態平衡、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提高林分自身抵抗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降低有害生物對林木的危害,建議營造比例合理的混交林,使林分更加穩定,增強林木抵抗力,避免病蟲害對森林系統造成破壞性影響,在維持森林系統平衡的基礎上促進林木健壯生長。
3.3 結合市場需求進行集約化管理
根據林業市場的經營導向,實施集約化管理,盡量選擇市場需求量大、品質佳的林業用材品種。集約化管理就是在遵循林木生長規律的基礎上,結合林木長勢,適時撫育、科學管理,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林木快速生長。尤其是對于那些生長周期較短的速生樹種,一定要進行長期的集約化經營。
3.4 構建營林生產的專業人才系統,重視人才培訓
為了進一步提升營林生產水平,要對相關技術人才加強培訓。一方面,邀請營林專家開展講座、進行學術交流與討論,學習其先進的工作經驗,提升營林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另一方面,營林生產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構建完善的人才獎懲機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營林積極性,并注重專業人才的引進,推動營林工作持續健康開展。
3.5 完善營林造林管理體系和檢查監督制度
在日常的營林工作中,要注意加強思想教育,提高林業技術人員的認識水平,明確樹木種植種類、合理規劃林業結構。并且要嚴格規范作業人員操作行為,避免出現因為個人利益玩忽職守破壞林業建設的行為,注重營林造林可持續發展。在營林造林工作中不僅要加強管理體系建設,還要注重完善監督機制,充分行使行政權力,強化管理工作,嚴格按照要求各位干部抓好工作作風問題,將其作為領導干部的考核標準。同時,應注重加強對營林造林工作的監督,嚴懲謊報虛報行為,切實提升營林造林工作質量。
4 結語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營林生產方面還有很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營林生產技術研究,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天才.森林營林生產技術問題及解決對策[J].江西農業,2017(10):81.
[2]劉淑琴.針對森林營林生產技術問題的探討[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7(7):47.
[3]安郁鳳.關于森林營林生產技術問題的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1):164.
[4]賈喜.提高營林技術對治理林業病蟲害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18):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