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芙蓉 楊曉燕 沈德紅 姚桃菊 胡江飛

【摘 要】目的:探討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臨床路徑的建立及效果。方法:采用隨機法將2017年6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分組,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37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在護理中建立臨床路徑干預,對比參照組與研究組再住院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在住院率2.70%,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21.62%,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59%,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67.56%,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護理中建立臨床路徑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再住院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而增加護患間的關系,具有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路徑;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心血管疾病,并且該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癥介質[1]。同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為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對患者身體健康以及心理有嚴重影響。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也要進行有效護理干預。因此本研究選取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臨床路徑的建立以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6月-2019年2月作為研究時間范圍,選取74例我院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將其分為參照組(n=37)與研究組(n=37),其中參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7.12±1.32)歲,病程0.5-2個月,平均病程(1.01±0.27)個月,研究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8.10±1.21)歲,病程0.6-2.5個月,平均病程(1.10±0.37)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以及家屬均知情本次研究,并同意參與其中;本研究經醫院倫委會批準;治療依從性高患者。
排除標準:患者嚴重腎臟疾病患者;溝通障礙者。
1.2 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入院檢查、教育等常規措施
研究組患者在護理中建立臨床路徑干預,其具體措施:(1)待患者入院時,醫護人員給予患者以及家屬介紹相關醫務人員,同時向患者以及家屬介紹醫院的環境以及住院時應注意事項,此外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評估。(2)待患者入院3-4天,醫護人員向患者講解有關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知識,同時給予患者制定合理飲食計劃,進而確保患者營養。(3)待患者入院5-6天,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心理情緒變化,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患者鼓勵,同時向患者講述用藥方法以及劑量,此外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打太極、跑步等,進而增強患者體質。(4)待患者出院前,醫護人員向患者講述出院應注意事項以及測量血壓、尿量的方法,囑咐患者及時進行復診,同時在患者出院后盡心電話隨訪。
1.3 實驗標準
對比參照組患者與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法,分為3級,滿分值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9-75分為滿意;74分以下為不滿意。記錄兩組患者在住院率。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兩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關數據,計數資料(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再住院率對比),實施X2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以()表示,P<0.05作為本次統計學檢驗標準。
2 結果
研究組在護理中建立臨床路徑干預患者護理滿意度,再住院率,顯著優于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患者護理滿意度,再住院率,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表1)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疾病,并且該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情復雜等特點,同時慢性心力衰竭會引發患者出現感染、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進而會使患者出現焦慮以及恐懼等不良情緒,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也要采取有效護理措施[2]。臨床路徑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模式,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進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系統性服務[3]。醫護人員通過患者入院第一天向其介紹相關醫務人員以及醫院環境、住院期間注意事項;第3-4天向患者講解相關病理知識、飲食指導;第5-6天用藥指、運動導以及心理疏導;出院前測量血壓、尿量方法的指導等方面臨床路徑,進而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患者再住院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經任艷萍研究表明[4],觀察組患者MHL評分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該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再住院率顯著優于參照組患者,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建立臨床路徑有顯著效果,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且可以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而減少護患間矛盾。
參考文獻
[1] 王萬梅,萬春麗,叢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狀態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7(9).
[2] 王志紅,郭祝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7,8(1):193-194.
[3] 王萍.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應用價值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85-286.
[4] 任艷萍.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3):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