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體現“高等性”和“職業性”的雙重特征,在傳承和弘揚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同時,吸納行業文化精髓,實現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有機融合。結合優秀行業文化的積極意義和的豐富內涵,針對優秀行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探索“行業道德融入、專業技能融入、體勞活動融入、校園管理融入”四維協同立體化的優秀行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有效路徑,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備職業精神的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行業文化;校園文化;高職院校;路徑
優秀行業文化(以下簡稱行業文化)是指行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行業精神、行業價值觀念及其行為方式,并為本行業員工所認可的精神狀態。 在產教融合大背景之下,職業院校培養目標和教育模式貼近行業發展是職業教育必然的選擇,對高職類校園文化而言,對接行業文化乃至企業文化也是其發展的必然選擇。行業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發揮行業文化對學生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培養,是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要求,是幫助學生熟悉未來職業發展的要求,更是增強職業院校校園文化特色的要求。
一、行業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困境審視
1.在就業率到導向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偏重職業技能。忽視職業精神、人文素養等,行業文化導入不夠。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定位與學校的辦學定位相比存在錯位與偏離的現象,建設的內容較為空泛,如存在“厚德”、“明德”的雷同提法。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雖然體現了對人文精神的關注,但不能充分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特征。還有一些學校雖然選擇了一些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融合的切入點,如人文藝術教育、地方民俗文化等,但這些切入點的選擇與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并不吻合,對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支撐作用不明顯,使校園文化成為偏離于學校辦學特色之外的邊緣文化。在產教融合大背景下,“依托行業、服務行業”的理念,不進要體現在職業技能對接崗位需求,還要體現在文化層面積極導入行業文化,發揮行業文化的育人功能。
2.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雷同,特色育人針對性不強。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一類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行業技能外,還應了解和熟悉行業背景、行業文化、行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才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融入行業之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向更高層次的崗位遷移。部分高職院校由中專學校升格而來,校園文化積淀不足,出現普通高職校園文化雷同現象。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要重視高校文化建設,注重高職教育自身特質的培養,著眼在行業文化的層面上進行醞釀,導入包含企業文化的行業元素,立足于行業文化,加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滲透和融合。
3.部分畢業生職業適應能力差,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經過調研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相對比較高,但高職院校將近47%學生就業后,對就業崗位的勞動條件、勞動狀況、勞動薪資不滿意,因而頻繁換工作的情況。究其原因,是學生對崗位期待較高,對崗位缺乏足夠的了解,對自身發展沒有系統的職業規劃。因此,在高院校園導入行業文化,引導學生提前了解行業要求和發展趨勢十分必要。
二、行業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價值探析
1.從學生層面看,有助于盡早進行職業發展規劃的塑造。行業文化包含著行業價值觀、發展觀,具有獨特性、公共性,在行業發展中具有引領性。目前,高職院校開展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解決培養目標“器”的問題———技藝的零距離,那么導入行業文化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所培養的學生是解決“道”的層面———文化的零距離。 只有校園文化中導入行業文化,才能使學生對今后的工作有基本了解,對自身情況與工作崗位情況進行匹配和規劃,促使個體自我進行創造性的規劃和學習。
2.從學校層面,有利于產教深度融合提升育人質量。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已逐漸由規模擴張階段向內涵建設階段轉變。高職院校在強化自身辦學特色的同時,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也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的辦學具有職業性的特征,因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既應體現高等教育對人文與科學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同時也應兼顧高等職業教育對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關注和吸納。職業性特征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區別于普通高校校園文化的本質所在。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將行業文化對職業素養的各種要求滲透到校園文化中,使師生在教學和學習中受到行業文化元素的熏陶和感染。一個了解行業文化并具有一定行業精神的畢業生必定是今后各用人單位有責任有擔當的員工。
3.從全社會看,有利于各產業行業與職業院校協調發展。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定位,要求其必須要面向社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接軌,要實現真正的開放辦學,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高職院校的辦學具有職業性的特征,因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既應體現高等教育對人文與科學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同時也應兼顧高等職業教育對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關注和吸納。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課程改革、招生規模等都與行業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只有融入行業文化,培養人才的素養和能力才能更加匹配行業需求,實現院校、行業、企業多方協調發展。
三、行業文化“四維協同”立體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議
高職院校要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職業崗位要求與學生發展需求為導向,充分調動各類行業文化育人元素,探索“行業道德融入、專業技能融入、體勞活動融入、校園管理融入”四維協同立體化育人體系,實現行業文化有機融入校園文化。
1.以德育人,發揮優秀行業道德對學生品格塑造和情操熏陶作用。在課堂教育環節,教師要講好、講透、講深行業品德和優秀人物古樹,在學生心中種下優秀品德的種子。在第二課堂、網絡陣地以及其他實踐環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優秀品德和良好習慣 。
2.以技育人,注重學生精神品格和專業技能雙重提升。在職業技能體系培養中,專業課和基礎課同向同行融入行業文化,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注重人文素養培養。在技能實踐環節,以學生技能提升為行動載體,在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網絡育人等環節有機融入工匠精神、校友故事、大國工匠等優秀育人元素,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加深對行業文化的認識。
3.體勞活動融入行業文化,在體勞活動中加深對行業文化的感悟。在教育理念上,將鑄魂育人與學生體育活動、健身鍛煉、勞動教育等相結合,以精神促行為養成,以實踐深化思想認識,培育學生優秀品質,培養未來工作崗位上吃苦耐勞的精神。
4.管理活動融入行業文化,引導學生踐行優秀品德和養成良好習慣。高職院校要將管理教育與學生課堂教育有效對接,管理工作與學生發展階段性有效銜接,將管理育人延伸到第二課堂、網絡課堂、學生宿舍、日常生活中,切實發揮學生管理工作育人“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總之,導入行業文化構建高職校園文化,應從行業道德融入、專業技能融入、體勞活動融入、校園管理融入四個維度著手,構造一個“在行業中植根,在校園里養成,在社會上結果”開放式的校園文化生態系統,形成一條高職校園文化對接和融合行業文化的建設路徑。
參考文獻
[1]王平.基于行業文化的高職校園創業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0):84-87.
[2]夏潔露.導入行業文化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11):62-63.
[3]楊潔,韓繼紅.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融合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12):21-23.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2017-2018年度重點課題“行業文化融入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長效機制”(2017-ZJXH-19006);2018年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文化自信視域下職業院校培育工匠精神路徑研究”;2019年度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教育教學科研項目“三全育人理念下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共同體研究” (批號:2019194)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張博萍,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